关于《弟子规》的争论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13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近年来,学术界、教育界和很多大众媒体就“《弟子规》是一本怎样的书”、“《弟子规》到底该不该读”等问题爆发了一场大争论。我们认为,《弟子规》作为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中的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今天还是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的,本文对此谈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弟子规》 内容 形式 争论
  近年来,学术界、教育界和很多大众媒体就“《弟子规》是一本怎样的书”、“《弟子规》到底该不该读”等问题爆发了一场大争论。有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反对推广此书,如2010年山东省教育厅曾专门发文,“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而有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和政府又支持推广该书,2012年,抚顺市领导在讲话中说:“今后全市各学校要把《弟子规》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持之以恒地推广普及《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有些学者对弟子规全盘的否定,如全國百佳幼儿园园长、儿童教育专家王立华认为“《弟子规》是当时皇权、神权下的产物,满族人以几十万人统治亿万汉族人,统治者需要顺民、傀儡、奴隶,所以《弟子规》一诞生,就受到皇家大力追捧。主题就是听话,无条件的服从。只强调无条件的服从,就会产生十分有害的后果,人的本性会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压抑,只会变成温顺听话的奴仆”,知名文化学者杨早也曾发表文章,认为《弟子规》“每句话都是恶狠狠的规训,不由分说,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对孩子的教育并无好处。
  我们认为,《弟子规》作为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中的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今天还是有学习和研究的价值的,尤其是对于正在和即将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以及广大家长很有必要,其原因如下:
  1.《弟子规》的内容值得学习。《弟子规》是汇总了中国古代蒙学和儒家经典中众多的学规、幼仪、家范等作品编纂而成,是我们研究古代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守则等学科和项目中不可忽视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在近代以来影响极大,也是考察在中西教育思想碰撞融合这一至今仍未结束的历史洪流中立足于传统主义和保守主义一方思想演变的的重要依据。另外,《弟子规》中除去部分愚忠愚孝的时代局限以外,更多的保存了中国古代儿童道德教育观念中的优秀成分,其中对于儿童修身、自律、守礼、事亲、交友等方面的内容,对今天有志于从事儿童道德教育、学生养成教育等工作的教师和很多愿意了解中国教育传统的家长仍然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
  有一种观点认为《弟子规》是乡间陋儒所做,不符合经典原意。我们认为此种观点对儒家经典对儿童教育的内容了解不够清晰。仅以《弟子规》首章入则孝中的一节为例: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几句在儒家经典中其实都有来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均来自《礼记》,《礼记·玉藻》云:“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
  “父母教,须敬听”来自《礼记·曲礼上》“正尔容,听必恭。”,在朱熹的《童蒙须知·言语步趋》明确要求“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弟子规》中的很多字句都如上述文字一样,是儒家名著的简述和改编,虽然存在着脱离语境的弊病,但基本上还是反映了儒家对家庭伦理道德的要求,因此很适合有兴趣了解儒家儿童道德教育传统的读者阅读。
  2.《弟子规》的形式值得学习。从蒙学名著的流传历史来看,一部蒙学作品的流传,往往并不取决于作者与作品内容,否则很难解释大学者朱熹编著的《小学》虽经历代官方和学术界多方表彰,仍未能流行于民间,而托名王应麟的《三字经》和未得功名的塾师所做的《弟子规》却流行于天下。似乎决定一部作品是否流行的,还是以它是否能够以符合儿童心理接受规律和语言学习习惯为标准的,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虽然成人本位、经典本位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在蒙学教育与蒙学读物发展史上,儿童本位仍然潜移默化的发挥着重要的、却少为人知的影响。《弟子规》的流传告诉我们,这种韵脚密集而轻松,易于诵读和记忆的韵文形式的蒙学经典,是经过中国语言文字发展传统的检验的、在中文语境与蒙学接受史中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重要形式,因此十分值得当代的儿童守则编纂者学习与效仿。同时,似乎当代儿童作品创作者目前还未能创作出能够与《三字经》、《弟子规》一类作品媲美的,兼具韵文优美形式和现代教育意识的更加优秀儿童韵文读物,所以有志于从事此类创造工作的人,也很有必要汲取传统蒙学经典的营养。
  但是,必须着重指出,在儿童教育实践中,《弟子规》要审慎利用。我们建议,如果将《弟子规》纳入儿童教育实践,需要教育者看清以下问题:
  一要合理生成《弟子规》课程资源。对于儿童而言,一定的社会化教育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这些社会化的教育更适合以情景化的、可感知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建议将《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作品经过教师巧妙的设计,将之化为一种可参与、可体验、可讨论、可质疑的课程资源,真正融入儿童的社会化成长过程中,而不宜以一种传道宣令的方式粗暴的进入儿童的世界。因此要求教师和家长具有一定的经典解读和处理能力,而这必然要建立在对作品的深入了解基础上。
  二要有效甄别《弟子规》内容的适宜性。对于儿童而言,《弟子规》这本书有一些内容已经彻底脱离开了当代儿童的生活实践,对这部分内容,无论如何也难以将之进行现代化的转化,如某幼儿园教材将“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一段纳入教材,令很多教师无所措手足。所以教育者要具备一定的甄别能力,否则一味照本宣科,也就无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这也对广大幼教从业者和一部分家长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三要清醒认识养成教育与宗教传教之间的关系。《弟子规》的当代流行,部分宗教界人士曾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仍有很多宗教界人士解读《弟子规》的文本与视频在网上随处可见。我们建议教育者应该秉承着宗教自由与宗教自觉的精神,合理的利用以上资料,而不建议简单的将之作为一种宗教精神的具体化、道德化的行为规范。众所众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言传身教”,如果出于对自身的不满和期望,将《弟子规》脱离实际、也超出自身综合道德水平的一味灌输给受教育者,则不仅无益于受教育者道德水准的提升,反而会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阴影,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结合当代生活、日常情境和发展方向等多个维度的对经典进行个性化、可操作的理解与运用。
  总之,我们认为,作为一部“古代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不应该被看成洪水猛兽,也不应该被污蔑为“封建遗毒”,那种将《弟子规》与清王朝主流意识形态完全等同的想法过于的简单化和脸谱化了,既不符合书籍实际内容,也不符合古代思想世界的实际;但《弟子规》也绝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那种意图通过它挽救世道人心、移风易俗甚至“实现幸福人生”的美好愿望,超出了《弟子规》的正常阐释区域,存在着明显的过度阐释,有这种过度的宣传引起的社会大众对《弟子规》的反感不应该由这本书来承担。
  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青年专项课题“幼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蒙学名著精读’通识课程的探索与构建的研究”(课题批准号ZJD1215003)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当前,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员工主体,加之受到互联网冲击,工会工作面临更复杂的形势:与改革开放初期,工会工作以保障员工的基本劳动权益为主相比,现阶段员工更加注重从工作中获得情感反馈、成就反馈和成长反馈。所以,当前工会工作需要将重点瞄准员工的情感权益、成长权益等更高层次的需求,保障好这些权益,工会工作才能更好开展,得到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认可。  一、从“文化三维度”透析工会工作  随着
期刊
曾几何时,学生习作中的“英雄人物”“动人事例”“迷人景象”总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给老奶奶让座”“救上了落水的孩子”……在学生的习作中频频出现.面对这些千篇一律的
大学时候创业孵化园具有创新性、高新技术性等特征,为高校中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师生创业提供基础、低成本的商务服务、中介增值服务和资本运作服务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本文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在实际管理工作建立和运行过程中,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管控措施,顺应经济转型期的实际需求,并且保证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本文对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基层党建;科学化;问题;对策  一、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党建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
材料彩卡纸(250~350g),彩色纸(70~80g).rn工具rn美工刀,剪刀,垫板,固体胶棒,白乳胶,双面胶条,热熔胶枪胶棒,筷子.rn制作方法rn1.将彩色纸裁成纸条(宽度和长短根据设计).2.将裁
期刊
聋人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个社会问题.随着党和政府、社会组织的一些扶残、助残政策的推出和执行,这一现状虽有所好转,但仍需各方努力,这也是和谐社会建设过程的重要一笔.聋人
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将“两个文明”
从2000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综合行政服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综合机构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须改进的问题.本文从降低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逐步推进,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薪酬体系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给职工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对广大国企女职工更是如此,传统角色与现代职业角色的冲突、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以及女性自身素质缺陷等因素,更是加大了当前国企女职工的工作压力。鉴于此,本文对国企女职工工作压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所借鉴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女职工;工作压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向左转?向右转?径直向前?别说下一个转角能遇到什么,这一个转角就难住了我.rn人生要经过很多岔路口,在职业生涯发展的道路上,根据向阳生涯专家团队的研究,影响你一生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