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阻抗是什么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孩的日记
  
  阻止我继续前进的是什么?我时常这样问自己。
  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但总会懒洋洋地不想动。
  我明知道第二天该交作业,可拿着笔就是写不下去;我明知道要去买饭,可总是拖到食堂关门前的最后一刻才不情不愿地跑去;我明知道该看书,可就是看不懂,书上的每个字好像都在跳舞,让我忍不住想去玩跳舞机;可真的要穿上衣服上街去玩跳舞机,又莫名其妙地打消了念头。
  可能现在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写日记了吧。每天麻木而粗糙地记着天气,写些自己都觉得狗屁不通的流水账,好像就是日记的意义。
  恐怕有一天,我会连日记都不愿意动手去写。那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还会做什么……
  李帆的日记到此结束。最后的时间是一周以前。
  
  作家梦?
  
  李帆虽然是理科生,但小时候家里人却都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个作家。父母给他买各种书,从小让他看作家的故事来激励他,还和学校的语文老师达成一致,让老师帮忙培养他的写作天赋。
  老师给李帆布置了很多写作方面的作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让他坚持写日记。
  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平时还要去上各种兴趣小组,让李帆的日记越写越缩水。终于有一天,他反抗了,决定——罢写。
  罢写的结果很惨,老师和父母同时给他压力。老师说他不求上进,恨铁不成钢;父母则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他男孩子应该迎着困难上,克服自己的懒惰。
  李帆最后还是恢复了写日记。真的没什么可写,他就开始每天绞尽脑汁地找各种各样的事情写,从一开始编造什么捡钱和扶老奶奶过马路开始,到后来他的流水账。这十几年下来,日记也攒了厚厚一大摞。
  但是最近他觉得越来越索然无味了。大学生活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多姿多彩,也没有那么多可以写的东西,很多时候就是早上起床,白天上课,晚上打牌。
  渐渐地,李帆开始“忘记”写日记了。从最开始的忘了定时写日记,发展到有时候可能几天都想不起来。每当这种时候,他总是很痛苦地责怪自己没有毅力。不过越责怪越没用,最后还是会忘。
  
  阻抗——无所不在的挫败感
  
  李帆面临的不是什么抑郁症,而是人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阻抗。
  阻抗其实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一种内在的不舒适感。人们在试图做一件自己看来感到“冒险”的事情时,常常会体会到这种感觉。即使这件事情可能非常小,而且人们从理智层面上知道它很急迫,但阻抗仍然会产生作用。就像李帆写日记,尽管他从理智上知道写日记用不了太多时间,而且它是一个很不错的习惯,但是“忘记”写日记带给他的那种无所不在的挫败感却始终会让他抬不起头。
  他并非是失去了乐趣,也不是忽然变得懒惰,实际上,是他内在的某种因素在执意阻止着他。
  李帆父母的教导,从长远来看,毫无疑问是有益的,但是它也会对李帆造成压力。人应该有能力去奋斗,去拼搏;遇到困难时绝不能犹豫或者退缩,否则就意味着天性上的软弱。李帆当年遇到的其实就是一次阻抗,只是它用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很正当的理由合理化了:“我没什么可写的。”他度过了那次与阻抗的斗争。然而上了大学,环境的改变让他再次发现了阻抗。这次他在与阻抗的孤军奋战中,失败了。
  问题的症结正在于此:为什么一定要去与阻抗抗争呢?
  如果阻抗是一种特殊人群才会感觉到的东西,那么它需要人们去克服。但它实际上普遍存在,而且并非是一种失常的状态,所以人们不应该把它视为软弱。相反,它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理反应,是人达成目标的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使我们自己更愿意停留在熟悉的环境中,而不愿意去冒险。
  所以李帆的困扰不是阻抗,而是他不能战胜阻抗所引起的挫败感。
  
  努力去做,做不到就放弃
  
  阻抗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平时沉睡,只在受到巨大情绪驱使的时候才会跳起来。心理医生和李帆约好,最近这段时间,先不要提“写日记”这件可能会引发阻抗的事。如果平时真的想写点什么东西,随手写来就是了,也不要去过多地考虑字数问题,更不要把它变成熟悉的日记体。因为那些都会让阻抗暴怒着醒来。
  如果这一天真的有非常想写的东西,也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可以任之发展下去。因为某天的超常写作,常常引发的是更大的阻抗,让接下来的几天都充满挫败感。
  李帆决定从他每天力所能及的一点点小事开始做起:偶尔写个小字条,记录下自己的心情。
  可惜这个方法效果不好。没过多久,李帆又来找心理医生,说他现在哪怕连最小的字条也不愿意见到。
  其实,李帆那阵子其实还是没有真正放下重拾日记的作家梦。他还是忍不住想激发自己曾经有过的最佳状态。正是这种渴望让阻抗再一次卷土重来。所以这次心理医生告诉他:干脆地放弃,承认自己这段时间什么都不想写的事实。
  这一步的重要性在于,通常人们对阻抗所引发的沮丧深恶痛绝,其痛恨的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同时产生两种矛盾心理的地步。所以为了减轻痛苦,人们会选择放弃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东西。而承认放弃,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绕过了人们阻抗的监控机制,给自己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
  尽管很不舒服,但李帆还是熬过了这个阶段。一段时间后,他似乎恢复了那种对文字和生活的敏感与热情,日记里的热情蓬勃欲出。
  李帆成功地克服了自己的阻抗。
  阻抗对人最大的伤害就在于,它会让人忘记希望,一旦想到希望,就会因为气馁而放弃。所以在面对阻抗时,更应该稳步前进,绕过那些让人不快或懒惰的东西,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连这也做不到,就给自己一个休息的空间,承认放弃。
  我们每个人都有阻抗,你的阻抗是什么呢?
  摘编自《青年心理》 编辑/仝仝
其他文献
家里的树上无端端地爬上了一只蝉,孑然一身,独自演奏起了一只蝉的奏鸣曲。   不知道这小家伙在土地下服役了几年,才敢鼓起勇气爬出来,连个招呼也没打,就敲起了它的破铜锣。   它整整侵扰了我们一整日,声嘶力竭地鼓动着自己的那两片发声器,鼓胀的腹部如同一台劣质的扩音器,明知五音不全,可偏偏还声若洪钟。它单调的演奏让我想起了街门口那些小贩的叫卖声——枯燥而单一。莫非这小家伙也是在叫卖某种昆虫界的小商品吗?
期刊
她5岁的时候,看到电视上播放《天鹅湖》,就模仿电视里的演员将自己的足尖立起,仿佛她就是舞台上那只优雅的白天鹅。年幼的她哪里会想到,她今后的人生将在脚尖之上飞舞。11岁的时候,她被舞蹈老师选中,考取了上海舞蹈学校芭蕾舞专业。但是,当工程师的父亲希望她成为医生,父亲认为芭蕾舞是吃青春饭的,艺术寿命比较短,且演出时被男孩子托上托下不雅观,所以坚决反对。可母亲极力支持她,因为母亲青春时期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芭
期刊
本期寻呼:迟到或请假的借口   寻呼人:丫丫   地址: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   问题:又迟到了!这已经是我这个月的第四次迟到了,是我这个学期的第八次!每次,老师都会铁青着脸问我:丫丫,说说这次又是为什么迟到了?我烦,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迟到了!堵车啊,起晚了?买早餐时人太多,排队?单车坏了?鞋子坏了?这些借口我已经不想用了,请《启迪》的老编们把这个话题发到“启迪·学生俱乐部”的论坛吧,大家集思广益,
期刊
330和160是一起长大的。它们隔着一条马路,每天交谈。   最初,330和160不知道彼此的身高极限,它们还以为彼此会一样高。当160的身高达到160米时,它被封顶了。而330继续长个儿,一直长到330米才见好就收。   成人后高度不一样,发小就有了距离。差距使得它们之间聊天的时间越来越短,间隔越来越长。160不习惯抬着头和别人说话。330视野开阔后,看谁都有井底之蛙的嫌疑。   330的学名是
期刊
有些话不能说两遍,   他说了一遍就耗尽了感觉。   只有两件事物没有止尽,   天空的蓝色和造物主的慈悲。      起程   ●文/阿赫玛托娃      尽管这不是我的土地,   我仍会记得它的内陆海   和那冰冷的水   老骨头一般白的   沙子,松树   太阳西沉之处奇异的红色。   我无法说它是我们的爱,   还是那正在结束的,日子。      阿赫玛托娃(1889-1966),20世纪
期刊
No.1:家教 适合某一门或几门学科功底扎实、善于沟通、讲解能力较好的同学。随着近期小语种学习热潮迭起,各小语种专业的同学找家教会有很大便利。   No.2:导游 各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城市里,经验丰富的导游将成为旅行社的“抢手货”。揽尽美景的同时,还能赚得money,何乐不为?   No.3:促销员 各大商场的促销成了节日里刺激消费的手段,促销员也是稀缺资源,当促销员不但能培养沟通能力,训练更
期刊
20世纪初,西班牙马德里圣费尔纳多皇家学院,一个靠叔叔萨尔瓦资助得以求学的孩子忽然喜欢逃课了。因为他开始迷恋普拉多美术馆。在那里,他享受着艺术的盛宴。渐渐地,他越发着了魔,干脆跑到大街上写生,马德里大街小巷成了他的学校。叔叔知道他逃学的事情后很失望,中断了对他的接济。   猩红热的流行迫使他回到了家乡巴塞罗那,当美术教师的父亲唐霍塞既失望又生气,对他很是冷淡。母亲洛佩斯却拍着他的肩膀说:“孩子,妈
期刊
由于每封电子邮件的地址和即时聊天工具里都会使用符号“@”,英语是母语的人把它读为“at”,意大利人称它为“蜗牛”,南斯拉夫人说它是“猴子”。   美国《怪诞》杂志指出,早在1536年5月4日,一名意大利佛罗伦萨商人,就在信中最早使用了“@”字符,当时该符号是一种重量或是容积单位。到今天为止,@至少已经473岁了。   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最终在电脑键盘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它曾被英国商人用作“
期刊
1.不怎么爱发短信了,有什么事还是通个话比较好,并且喜欢长话短说。   2.不喜欢花太多时间沉浸在感情的思考中,觉得那种煽情的小情节已经不属于你了。   3.有时候挺喜欢独处的,但是你不再顾影自怜,你喜欢上上网,听听歌,并且自得其乐,偶尔玩玩游戏。   4.以前只爱看娱乐节目,并且准时等待,现在你爱看法制频道,科学探索你也经常关注。   5.会抽出空来去电影院看电影,你小时候觉得那是个很浪漫的谈情
期刊
极客      极客是美国俚语“Geek”的音译,又译为技客、奇客。这个词在“美国俚语”中意指智力超群,善于钻研但不懂与人交往的学者或知识分子,含有贬义。有贬义意味,是指一个人醉心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甚至可以牺牲个人卫生、社交技巧或社会地位。他们中有游戏狂、舞迷、科幻迷、朋克、程序员、性变态和讨厌鬼。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痴迷于电脑和网络的青年一代正在扩大着极客的群体,极客的概念更加大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