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的误诊漏诊分析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l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ICE综合征) 误诊漏诊情况及其主要原因。

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确诊为ICE综合征的病例65例 (65只眼),采用国际通用的诊断及分型标准,分析病例中误诊漏诊情况、错误诊断类型,并对ICE综合征的误诊漏诊原因及临床特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

初诊诊断正确者9例 (13.8%) ;错误诊断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4例 (21.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4例 (21.5%) 、葡萄膜炎7例 (10.8%) 等。误诊漏诊患者中对侧眼手术或激光治疗者12例。本组病例的不典型表现及特殊表现包括:虹膜无萎缩及轻度萎缩者54例 (83.1%),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1例 (16.9%),最高眼压≥40 mm Hg (1 mm Hg=0.133 kPa) 者41例 (63.1%),眼压降到30 mm Hg以下角膜无水肿者48例 (73.8%),部分患眼的房角有异常黑色素沉着。

结论

ICE综合征是误诊漏诊率较高的一种眼病。误诊漏诊原因包括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以及临床医师对其不典型表现缺乏关注。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637-64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视网膜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系列病例研究。2006年10月至2012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连续诊治副肿瘤性视网膜视神经病变患者8例 (16只眼),行眼部照相、视觉电生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眼底自发荧光、视野、超声、MRI检查及腰穿脑脊液化验、副肿瘤综合征抗体检测等,并经门诊和 (或) 电话随访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结局,分析其病变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
期刊
目的了解重庆市永川区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及致病原因。方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2006年9月至2007年1月对重庆市永川区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视力和眼部检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个调查点,正式现场调查之前先进行预试验,并进行保证调查质量的重复性检验。根据村户口本逐户检录调查对象。按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别计算受检者盲和中、重度视力损伤的患病率,并判断受检者盲和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电压依赖性钙通道 (VDCC) α1F亚单位在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分布和意义。方法实验研究。将70只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为VDCCα1F-/-小鼠 (突变纯合子),对照组为α1F+/+小鼠 (野生型),每组35只。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α1F亚单位的表达情况;两组小鼠于生后3、6、9、14 d和3个月分别行视网膜石蜡切片观察显微结构;并记录两组小鼠闪光视网膜电图 (ERG) 。两
期刊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持续性黄斑下积液的发生、转归情况及其与手术方式等因素的关系和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玻璃体切除术或巩膜扣带术的90例 (92只眼) 连续病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 (54只眼),女性38例 (38只眼),患者年龄15~ 76岁,平均 (45.8±15.3) 岁。病例入选标准:孔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