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作为语文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放飞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从而撷取写作之花。
【关键词】作文教学 激活思维 构思 积累语言
写作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作为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者,我对当今中学生作文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后认为,我们要创新作文教学,给学生广阔的、自由的写作空间,使学生能够写出富有灵气、充满活力、张扬个性的文章。下面我针对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换个题目,激活思维
1.漫画式题目。漫画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幽默夸张、吸引眼球,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漫画式的题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有这样一幅漫画:两个学生——某甲和某乙,某甲对某乙说:“你替我扫地,我给你一元钱。”说罢,一手拿钱,一手抓扫把,显示出得意洋洋的样子。如果让学生根据这幅漫画来写作,他们肯定会有许多说不完的话。但如果采用“中学生应该热爱劳动”“劳动光荣”之类的命题让学生写作,他们肯定提不起多大的劲儿来。
2.宽松式命题。命题作文能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和角度,但也往往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如同笼子里的小鸟,无法自由遨游广阔的天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在命题时,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表达的写作空间。例如,我们应该放弃“母亲”“难忘的一件事”“友情”“梦想”这样的命题,改为“我爱你 ”“记住这一天”“伴你同行”“心中的彩虹”这样的命题或话题。
3.符号式题目。符号具体可感,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符号式的题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活他们的写作思维。生活中的符号是多种多样的,如字母、图形、阿拉伯数字等,都可以引入学生的写作题目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描写字母“H”的:“兩脚踏实地,两手撑着天,横下一条心来做事,表现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气概。”对于这样的作文,学生乐写而不厌倦,很想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来。
二、换种构思,闪烁智慧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对应题目的要求构思,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导致出现很多结构雷同的文章,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我们在指导学生构思时,要有所创新,换种构思,使学生的作文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智慧。
1.情节跌宕起伏。为了使文章的情节跌宕起伏,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情节的安排上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例如《铁骑兵》在情节安排上设置了多处悬念:这些骑兵掉队后会遇到什么危险,这座城是什么城,这条河是什么河。细细读来,余味无穷。
2.思路独特创新。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歌颂母爱的伟大,开篇却先写母亲说话啰嗦,穿着老土,买东西斤斤计较,然后写在“我”得了重病、父亲又不在的情况下,她是如何坚强地挑起全家重担,最后才写出对母爱的深深感悟。独特创新的写作思路,往往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使人为之振奋。
3.结构新颖有创意。将数学“证明”引入写作,学生可将文章分成“已知”“求证”“证明”等部分;将辩论赛引入写作,学生可将文章分成“辩题”“正方”“反方”等部分;将病历引入写作,学生可将文章分成“姓名”“性别”“年龄”“症状”“病因”“处方”等部分……这些结构新颖有创意的写法,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使他们的作文多姿多彩。
三、激活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性
巧设平台,引领学生亲历生龙活虎的写作活动是优化课堂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的催化剂。新课标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课改下的写作课堂必须摒弃单一、枯燥、机械的技巧操练,代之而起的是科学思维和生活素材的积累与筛选等的方法指导与点拨。
四、积累语言,点化文章
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地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都要积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以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和积累,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只要实施有效的教学,相信我们一定会撷取写作之花,成就写作梦想。
【关键词】作文教学 激活思维 构思 积累语言
写作是学生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作为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者,我对当今中学生作文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索后认为,我们要创新作文教学,给学生广阔的、自由的写作空间,使学生能够写出富有灵气、充满活力、张扬个性的文章。下面我针对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换个题目,激活思维
1.漫画式题目。漫画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幽默夸张、吸引眼球,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漫画式的题目,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有这样一幅漫画:两个学生——某甲和某乙,某甲对某乙说:“你替我扫地,我给你一元钱。”说罢,一手拿钱,一手抓扫把,显示出得意洋洋的样子。如果让学生根据这幅漫画来写作,他们肯定会有许多说不完的话。但如果采用“中学生应该热爱劳动”“劳动光荣”之类的命题让学生写作,他们肯定提不起多大的劲儿来。
2.宽松式命题。命题作文能使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和角度,但也往往限制了他们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如同笼子里的小鸟,无法自由遨游广阔的天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在命题时,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表达的写作空间。例如,我们应该放弃“母亲”“难忘的一件事”“友情”“梦想”这样的命题,改为“我爱你 ”“记住这一天”“伴你同行”“心中的彩虹”这样的命题或话题。
3.符号式题目。符号具体可感,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符号式的题目,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活他们的写作思维。生活中的符号是多种多样的,如字母、图形、阿拉伯数字等,都可以引入学生的写作题目中。有一个学生是这样描写字母“H”的:“兩脚踏实地,两手撑着天,横下一条心来做事,表现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气概。”对于这样的作文,学生乐写而不厌倦,很想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出来。
二、换种构思,闪烁智慧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对应题目的要求构思,这种单一的思维方式往往会导致出现很多结构雷同的文章,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我们在指导学生构思时,要有所创新,换种构思,使学生的作文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智慧。
1.情节跌宕起伏。为了使文章的情节跌宕起伏,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情节的安排上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例如《铁骑兵》在情节安排上设置了多处悬念:这些骑兵掉队后会遇到什么危险,这座城是什么城,这条河是什么河。细细读来,余味无穷。
2.思路独特创新。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歌颂母爱的伟大,开篇却先写母亲说话啰嗦,穿着老土,买东西斤斤计较,然后写在“我”得了重病、父亲又不在的情况下,她是如何坚强地挑起全家重担,最后才写出对母爱的深深感悟。独特创新的写作思路,往往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使人为之振奋。
3.结构新颖有创意。将数学“证明”引入写作,学生可将文章分成“已知”“求证”“证明”等部分;将辩论赛引入写作,学生可将文章分成“辩题”“正方”“反方”等部分;将病历引入写作,学生可将文章分成“姓名”“性别”“年龄”“症状”“病因”“处方”等部分……这些结构新颖有创意的写法,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使他们的作文多姿多彩。
三、激活作文课堂教学,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性
巧设平台,引领学生亲历生龙活虎的写作活动是优化课堂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的催化剂。新课标明确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新课改下的写作课堂必须摒弃单一、枯燥、机械的技巧操练,代之而起的是科学思维和生活素材的积累与筛选等的方法指导与点拨。
四、积累语言,点化文章
语言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要有意识地积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词典,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都要积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以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和积累,写作时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总之,中学语文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理念,转换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使学生的作文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只要实施有效的教学,相信我们一定会撷取写作之花,成就写作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