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审判实践若干问题研究——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2021年上半年审结案件为样本

来源 :中国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归纳总结了2021年上半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结的著作权案件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具体案件,对最高人民法院在著作权保护客体、发表、职务作品、许可使用、侵权认定标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认定、赔偿数额、证据审核认定等问题上的裁判意见作了分析介绍.针对2021年出台的两项与著作权审判有关的司法解释,本文作出展望并提出几点意见.
其他文献
为实现我国《著作权法》与《马拉喀什条约》规范衔接,更好地保障和维护阅读障碍者平等获取文化权益,第三次修正后的《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构成合理使用法定方式之一,这为无障碍电影作品的发展扫清了法律障碍.本文基于《马拉喀什条约》相关内容,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正为视角探析提供无障碍电影版权例外的沿革及法律依据、被授权实体范围、受益人群范围、合理使用构成、技术规避例外措施、权利限制与例外等内容.
话语是在特定语境中,以基本的言语素材为依托,用于主客体之间沟通和交流的符号系统.在“互联网+”时代,共青团话语作为语言和意义的结合体,是共青团联系青年、影响青年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共青团的话语建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但其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话语引导力弱化、话语吸引力不足、话语创新力下降等问题.共青团话语有效建构的核心是要解决话语转译问题,要从转译内容、转译形式和转译场域等几个方面着手,着力提升共青团话语的有效性、针对性.
叶广岑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是其长篇家族小说《采桑子》中的一个章节,她述说的虽然是自己的家族故事,却触及了历史困局中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碰撞、观念冲突、人性的复杂等问题,发出了“在现代观念裹挟下中国传统文化应何去何从”的疑问,体现了其作品背后独特的民族、家族烙印.她的文字总是透着怀旧的情绪,这种怀旧总是与历史联系在一起的.
目前,司法实务倾向于把网络游戏画面当作视听作品,并把网络游戏画面著作权延伸至游戏规则①、游戏情节、角色形象、美术形象等内容,名曰“整体保护”.此问题实质上涉及了视听作品著作权范围的确定,有必要明确.为便于分析,可以视听作品中的电影作品为例展开.典型的电影作品,除了连续画面及伴音(或者无伴音)外,其中还会包含小说、剧本、美术、音乐、摄影等,因此,类比的问题可以是:电影作品著作权可以从连续画面延伸至小说、剧本、美术、音乐、摄影等电影作品所包含的内容吗?
期刊
重点高校本科生的读研动机具有复杂的面向,为“研究生文凭”这一符号赋予了多重的意义.“00后”本科生倾向于将研究生文凭与象牙塔生活相联系,进而将其理解为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将研究生文凭看作身份的象征,将家庭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关系纳入对文凭的认知;将研究生文凭视为基础的职业门槛,进而视结果重于过程.观念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张力是学生们焦虑与困惑的根源.思想政治一线工作者应重申研究生教育的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生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求学观念、做出合理的读研规划.
2020年《著作权法》第五十四条将实际损失与违法所得并列为第一顺位的损害赔偿额确定方法,并将著作权权利使用费增至第二顺位,明确规定了著作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还大幅提升了法定赔偿的上限并新增其下限.从文义、体系、历史解释等角度出发,对“权利使用费”理解应当采纳等倍论的观点;我国法定赔偿存在适用率畸高的现象,法定赔偿下限的增加可能会倒逼法官回归传统的损害赔偿确定方法;惩罚性赔偿可以帮助解决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额偏低的问题,但由于适用条件模糊、计算基数难以确定等问题而在实践中适用较少,为规范其适用,需要明
广西三级检察机关“捕诉一体”改革取得了实效,“两项监督”成效尤为明显.“捕诉一体”办案机制中侦查监督仍然存在薄弱环节,需要构建新型诉侦关系,加强引导侦查;通过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常态化团队,加强“两项监督”;通过方式创新,强化各项举措,提高侦查监督质效.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多发,犯罪作案手法、组织形式等呈现新特点.鉴于电信诈骗犯罪生态链条日趋完整不易根治、关联犯罪打击困难以及伴生新的社会治理问题等现实困境,有必要从技术防控、刑事制裁、监督监管等维度构建有效的多元协同处置体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检察机关通过强化法律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强化司法为民理念维护民生民利、强化多元协作推动融合共治等方式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在实践中,仍需进一步优化协调配合机制、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强化现代科技支撑.检察机关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构建协作配合机制,继续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扎实推进智慧检务建设,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
2020年《著作权法》增加了法定赔偿的下限规定,也修改了法定赔偿的适用前提.但我国著作权侵权法定赔偿条文过于原则抽象,给理解适用带来一定困难.诸如法定赔偿的适用次序、 “难以计算”的理解、权利使用费的参照、可否突破下限值、法定赔偿与酌定赔偿的关系等问题,均是司法中关注的重点,也是理解与适用的要点.对比域外版权侵权法定赔偿立法例和我国专利侵权法定赔偿制度与实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适用著作权侵权法定赔偿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