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抗丛根病育种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k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甜菜抗丛根病育种的抗性基因来源以及作用特点,笔者归纳了甜菜丛根病抗性的来源,包括Alba抗性源、Rizor和Holly抗性源、WB42抗性源、WB41和WB258抗性源以及R36抗性源,并介绍了5种甜菜丛根病的抗性基因特点.另外,对甜菜抗丛根病资源的育成方法进行了总结,包括回交、杂交和轮回选择.通过这些方法将携带抗丛根病资源的甜菜整合至适应性高的甜菜种质资源上,从而获得理想的抗性资源.针对甜菜抗丛根病育种过程中培育和选择甜菜丛根病抗性基因型的过程缓慢、费力且昂贵,以及具有抗性基因品种的抗性易被破坏的情况,现提出如下解决策略:(1)通过分子标记来选择理想的甜菜新品种;(2)不断鉴定新的抗性基因,并将其整合到甜菜的基因库中;(3)开发新抗源,通过鉴定其他基因座上与先前发现的抗性基因的等位基因,为释放具有足够抗性的品种提供机会.抗甜菜丛根病育种的下一个挑战将会是将新的抗性基因导入育种材料,并通过将不同基因座上的多个抗性基因聚合到育种系中进行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甜菜对丛根病的抗性水平.
其他文献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分析鉴别化橘红种质资源,以期为化橘红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利用SPSS 19.0对化橘红种质资源1
探明温度对贯叶连翘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合成积累的影响,更加有效地调控活性组分的生物合成.以不同温度(15、22、30℃)处理的贯叶连翘组培苗
通过河西走廊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冠幅、高度、密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黑果枸杞种群生长量差异性,探讨黑果枸杞种群分布格局.结果 表明:(1)不同生境条件下黑果枸杞种群
为减轻旱灾损失,根据2005、2015年河南省统计与气象数据,采用10项指标和灰色关联分析法,以最劣值为参照系列分析了该省农业旱灾脆弱性.结果 表明,豫西的济源、三门峡、洛阳,
旨在为甘肃省玉米平衡施肥提供数据支撑,以甘肃地区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玉米大田试验,比较测土配方施肥(T1)、水肥一体化(T2)和施用缓控释肥(T3)3种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和肥料
本文基于联合国农粮署(FAO)提供的Penman-Monteith方法,评估了1981-2010年西藏春青稞生育期内的自然水分供需比(PET),以探索利用PET开展针对作物的干旱监测、预报业务的可行
为满足精准为农气象服务需要,基于Android系统,使用开源软件,采用Java语言,按照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分析、智慧感知用户需求、智慧精准靶向推送的设计理念,开发具备自我感知、
土壤是农林业生产的基础,高效、全面地获取土壤信息对于土壤管理意义重大.由于土壤有机组分较为复杂,采用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难以全面地获取土壤有机组分信息.中红外光谱(MIR
土壤质量退化已成为制约现代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采取适宜措施开展设施土壤改良活动对于促进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西安市塑料大棚土壤改良研究为
为揭示盐渍土壤中大果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inn.)树体矿质离子分布规律,保障大果沙枣高效种植和丰产栽培,以不同盐度土壤中生长的成年大果沙枣树为材料,测定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