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观》中邓汉仪诗史观的自觉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net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末清初由于风云变幻,时代动荡,一大批诗人担负历史使命,自觉以诗史为创作观念,一时间大批诗史性质的诗歌涌现,出现诗史观念的自觉。《诗观》作为明末清初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选本,集中体现了明末清初诗史观的自觉这一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诗观》诗史观念自觉的探讨,进一步认识明末清初诗史观自觉的现象。
  关键词:《诗观》;诗史观;自觉
  “诗史”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诗学批评概念,由唐人总结杜甫部分诗歌的创作特点而提出,后历经宋元明清其内涵不断得以丰富,尤其是到了明末清初由于风云突变,众多诗人担负起历史使命,以杜甫为宗,自觉的以诗史为创作理念,大量有关于诗史的诗歌一时间涌现,便出现了诗史观的自觉。由于诗歌选本的诗史观的自觉更能集中体现明末清初诗史观自觉这一现象的特点,故而尤值得探讨。邓汉仪的《诗观》在清初的诗歌选本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李邺嗣说“《诗观》一出,风动海内”便足见其影响之大。本文重在探讨邓汉仪《诗观》中诗史观的自觉,进一步探讨明末清初诗史观自觉这一现象。
  首先表现为邓汉仪在编选《诗观》时,收录了大量自觉以诗史为创作观念的诗人的作品,并且以“诗史”来评价其作品。由于邓汉仪于“极乱极治”之际,“目击屡变之时”,并且“舟车万里,北低燕并,南游楚粤,中客齐鲁宋赵宛洛之墟的个人经历,得以结交各路诗人,得以收录了宁镇·淮扬遗民诗群、皖江遗民群、吴中、秦晋遗民诗人群、湘粤遗民诗人群等大批遗民诗人的作品,从社会的各个方面详实的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状况。在《诗观》中,大概有有45处,邓汉仪以“诗史”评价有关诗歌。比如邓汉仪直接用“诗史”来评价有初集赵进美的《广陵》、赵有成《题城西塔院》、林云凤《金陵杂兴》等等。
  其次表现为邓汉仪在编选《诗观》时对现实题材的重视。“诗史”这一重大诗学批评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重视。邓汉仪在《诗观。初集自序》中,将当时的社会历史分为明朝末叶山河易主、清初动荡不安与由乱而治的三个阶段。这样的巨变深深影响百姓生活以及士人心态,故而当时诗人多作“忧生悯俗,感遇颂德”之篇。但当时诗歌选本大都为了“说时人之耳目”,而“遗大取小”,选取的诗歌大都是关于“花草风云”、“厘祝饮宴”、“闺帏台阁”之类。针对当时诗选界的这一现状,邓汉仪在编选《诗观》时,在题材上多选取有关“铺陈家国,流连君父之旨”的诗歌。就整部《诗观》中具有诗史性质的诗歌来看,在题材上主要反映时变兴亡的国家史、民生疾苦的社会史,从而体现了复杂矛盾的士子精神史,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如诗观初集收录的王铎的《坦公自里中至》中评论到“新乡开门迎贼事,人争相冤之,而出处之际,不无可议者,读此诗,辄如闻泷水之声也”通过李自成当年屠城这一典故,体现邓汉仪对于当时历史山河尽毁的伤心。再如《近望牛头寺》中,王铎写到“钟罄不问兴败事,藤萝犹挂古今秋”,邓汉仪评价:“如此登临才为不负山川,只是眼明识老”。王铎通过登山,望见牛头寺的当年钟罄和藤萝犹在,但已物是人非。想起当年的一段兴亡事。
  再次,邓汉仪在评点时表现出对于叙事艺术追求的重视。这一点具体表现对古体诗以及史法对的重视。究其原因大概是古体诗更长于叙事且更加适合表达诗史的内容。如选取杜俊的《唐港耕人歌》、《同心念一老歌》,李天馥的《王银台古藤歌》,孙枝蔚的《少年行》、季振宜《病马行》等,这些歌行体的诗歌在诗观中随处可见,从中可以看出邓汉仪对于歌行体这一古体形式的注重。又如对于杜俊的《后快哉行》的评价为:“叙述擒盗一段,形容详细,笔法错综,收到雨泽上,如万马归营,金鼓并作,此以古文手法为歌行者也”,用“万马归营,金鼓并做”来比喻杜俊擒盗一段的古文手法,从而赞赏其手法有气势,与歌行体的形式相匹配。再如,对吴伟业的《银泉山》评价到“说郑妃却又牵连出选侍及二李笔力参差入妙全以史法为诗”。由银泉山下所见所闻进而通过郑妃墓联想到当年的一段情事。笔法参差。
  最后表现为邓汉仪对于学杜诗人的赞赏上。由于杜诗是诗史的典范,故而对学杜诗人的赞赏,也能间接看出邓汉仪的诗史意识。如对于孙廷铨《挽船行》邓汉仪评价“哀楚痛切,以拟少陵无家别诸篇,可谓神似”。邓汉仪认为孙廷铨的《挽船行》在写百姓生活凄苦方面,与杜甫《无家别》一类的诗歌在神韵上可以媲美。又如,在杜俊的《同心念一老歌》中评价“子美每喫人一饭受人一物必感叹此真仁心厚道非轻薄儿所知也,茶村犹存此意”。此处邓汉仪看重的是杜俊的胸怀仁心的一面,和老杜相似。“诗史”这一概念中本身就包含有以儒家中的仁人之心来关注现实的内涵,邓汉仪从杜俊与杜甫仁心相通的角度来赞赏杜俊的诗史意识。再如,对于黄云《清溪古树歌》中评价到:“笔力盤硬佶屈,是少陵柟栯诸歌行之遗”。这是从形式上和笔法赞赏其与少陵的歌行体诗歌相似。
  明末清初之际,时代的动荡,以及历代的积累,诗史观念出现了自觉。这一现象在清初诗坛上引人注目。通过对《诗观》中邓汉仪诗史观念自觉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清初诗人、诗选界对于诗歌现实题材、古体诗歌的关注以及对于杜甫的尊崇,这其中包含的是士子们对于现实关注的拳拳赤子之心。
  参考文献:
  [1]邓汉仪.诗观初集[M].清:康熙慎墨堂刻本.
  [2]严迪昌.清史诗[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3]王卓华.邓汉仪《诗观》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
  [4]刘和文.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文学院,2009.
  [5]陆林.邓汉仪心路历程与《诗观》评点的诗学价值[J].广州:中山大学学报,2015.
  [6]姜克滨.诗史与叙事:论明末清初诗史观的自觉[J].辽宁:辽宁大学学报,2011.
其他文献
案头左右,书橱内外,堆积如山的中外古今大家、大师、名人后裔、高官俊少,以忆父亲、念父亲、祭父亲、想父亲、我的父亲、我的爸爸×××为题的文章,写达官显要,写文山泰斗般
摘 要:《三国演义》对《史记》笔法的继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春秋笔法、互现笔法、简繁笔法、宏细笔法和巫术笔法。  关键词:《史记》;《三国演义》;笔法  一、春秋笔法  何谓“春秋笔法”?一般说来就是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和惩恶而劝善。中华民族是农业文明,聚族而居,讲血缘关系、祖先崇拜、伦理本位。这样,就形成了含蓄内敛的性格。为长者讳、为贤者隐。  孔夫子在“周易四相”的启发下,创春秋
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学生的必备素质,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通过对信息及信息素质含义的分析,探讨了学生信息素质的结构和内容,并提出了培养学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瑞舒伐他汀联合美金刚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美金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关金刚治疗,两组均以2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简易状态评分(MMSE)及全面衰退评分
摘要: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育院校选择将课堂教学放在核心位置,认定舞台表演会在无故耗费教学时间,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当前少儿舞蹈教学中舞台表演大多流于形式,对于舞台表演重要性认知存在问题。  关键词:少儿舞蹈;教学;舞台表演;重要性  随着舞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舞者逐渐走向艺术舞台上。舞台表演可以有效为学生提供表演练习的平台,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艺术所需。但是从当前少
期刊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8例确诊膀胱上皮癌患者的尿液,同时进行尿液传统涂片细胞学检查和
从中国有文字可考查的历史看,三千年前便有了岩画,两千年前的汉代就有了杂技。“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的壁砖画”的人物造型,表现了汉代人们便懂得了用肢体艺术来达到使人娱乐愉快的目的。后来,杂技艺人在此基础上不断注入新意,才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今天的杂技节目《渔家姑娘--巧蹬斗笠》,就是通过杂技演员有新意的创造,使得杂技中 “蹬技”这项技艺门类重新焕发了新生命力。  杂技艺术只有创新才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目的:观察护士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选择200例我科收治的老年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2组,各100例.病房管理中,对照
积极探索现代远程教育规律,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是电大教育工作者努力工作的方向。本文从努力做到让学生满意的服务、树立富有特色的质量观及人才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