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h0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逐步进入突发环境污染高发期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期,遇到了比较突出、严峻的环境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呈现的频繁、高发形式,严重威胁了社会发展。新时期背景下,突发环境污染问题的应急监测渐渐成为很重要的环境监测内容。突发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特点包括:监测报告出的快、监测条件复杂和艰难、监测需要很长的周期、监测范围比较广、监测条件不可预见。以上问题导致目前环境应急监测成为很重要的工作,必须多加注意。本文主要对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通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其趋势呈现较好的态势,但是与此同时,却在环境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我国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性环境事件,这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各项发展造成了严重干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在现如今的发展情况下,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突发性环境事件。
  1、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的作用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是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检测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范围、扩散速度等,是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缩短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时间,减少损失,为事后识别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害提供科学依据。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在环境应急响应中应发挥以下作用:(1)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找出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2)为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3)为事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损害识别和评估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2、突发环境应急监测问题分析
  2.1、没有完善的数据库
  数据库对数据分析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对当地污染源的排放情况、种类和存放地点甚至是污染流程、途径不够了解,所以影响了最后的监测效果。尤其是现如今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的污染源变化非常显著。很多时候甚至会出现规定中并没有说明的各种污染物。不了解其概况,就无法布置应急监测设备,也无法根据情况选择有效的分析方案。
  2.2、缺少足够先进的监测设备
  资金对于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影响同样非常大。不少基层的环境监测部门与单位在环境问题的应对处理中设备落后,工作能力不足。监测人员能力有限,素质较低,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法落后,无法保障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准确、快速、有效应对。
  2.3、環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不足
  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进行研究能够明显发现,并不是我国所有地区都已经将环境监测工作提上了工作日程,相反,还有很多地方并没有高度关注这项工作,并且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投入的经济费用有限,力度较小,这使得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设备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采购,从而影响工作质量。在对突发性环境事故进行应对时,主要工作是完成污染物的采样,然后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出现污染的具体原因。但是因为经费有限,有些设备买不到,比如便携设备的缺少会让污染物的样本送至实验室时,不能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导致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和日常的环境监测工作相比,环境应急监测还是与其存在很大区别的,尤其是在应急设备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应急仪器都会随时用到,甚至有些设备几年之内都不是被使用,这就需要相关环境监测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对这些应急设备做好养护工作,保证这些设备在被使用时,能够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此外,有一些仪器,比如标准试剂和检测管之类的消耗物品,是有一定的使用期限的,如果超过使用期限,那么应该进行及时的更换,避免其被使用到工作过程中而影响监测结果。
  3、提高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能力的策略
  3.1、建立完善环境污染源数据库
  突发环境应急监测要求定期调查区域内的污染源,特别是一些容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建立污染源数据库,这对现有的环境监测和综合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基础监测数据和污染物信息,聘请行业专家对污染源进行现场指导。
  3.2、打造完善的环境应急监测标准系统
  当前国内没有标准化的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体系,影响了工作效果。为了解决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按照现场条件和情况,创建规章制度完整、体系结构合理、内容详实丰富的标准化应急监测体系。体系需要全面涵盖空气、土壤和水中的各种有机物、无机物监测标准。此外,应加强应急监测的现场监测质量控制,使用灵活的方法,做好质量标准控制和管理。
  3.3、加大环境应急监测装备投入
  环境监测机构要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设备,特别是购买一批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性价比高的应急监测设备。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设备,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设备水平,提高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能力。
  3.4、加强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培训
  环境监测机构应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和素质的培养,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培训制度,制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培训计划,组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培训,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人员布点、采样、监测、分析、数据处理及报告出具的培训,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人员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事件的专业技术和处置能力。
  3.5、强化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力度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演练是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及处置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多开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演练演习,才能有效锤炼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队伍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及处置能力,提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水平。同时,通过演练演习,及时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3.6、创建完善的环境污染数据库系统
  应急监测突发环境问题,需要排查地区污染源情况。尤其是容易出现污染问题的地区污染源,需要做好资料整理,制作数据库。该工作对环境监测工作和分析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应全面提高分析力度,并创建污染物、监测数据信息。现场工作中,需要聘请专家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显著增多,极大地威胁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加强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处理过程中,设备不足、经验不足等问题凸显出来。只有经过多次的演练和演习,才能加强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响应能力,改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水平,才能做好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处置,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檬檬.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究[J].能源与节能,2018(10):104-105.
  [2]张文锦,后小龙,刘本甫,盖建功.探究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05):56-57.
  [3]徐国津,杜宇峰,赵建平,朱坚.新形势下突发性环境应急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6,44(11):68-69.
  [4]冷晓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J].化工管理,2016(12):174.
  [5]沈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环境与生活,2014(22):56-57.
其他文献
摘要:面对社会经济发展脚步日益加快的加快,我国交通事业迎来更高的挑战。当前各个领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路桥工程承载着重要任务,面对这样的形势人们对其工程质量标准也更严格。在进一步保障桥梁质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工程试验和检测,以保障桥梁的质量。根据以往相关文献资料的论证成果可以发现,路桥工程的试验与检测技术对于其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施工部门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路桥的试验与检测技术水平,在路桥完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学的变化趋势,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伦理、医学等问题.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根据我国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总数1.79亿,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87%,绝对数接近1.2亿1.
期刊
本血液透析中心从2008年3月开始,对非急诊血液透析患者开展B超引导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紧紧伴随着的还有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进而节能降耗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并在化工工艺领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从化工工艺过程中能源消耗的现状出发,并提出了几点常见的节能降耗措施,希望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关键词:化工工艺;节能降耗;措施  我国具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意使用这些自然资源,因为这些自然资源并不
老年患者因神经系统疾病等原因发生吞咽困难比例很高,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比例就高达22%~65%.吞咽困难极易造成营养不良、误吸,从而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风险.80岁以上老人吸入性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1],老年肺炎死亡病例中1/3为吸入性肺炎,医院获得性吸入性肺炎病死率高达20%~65%.吸人性肺炎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前者由误吸人胃液的酸性物质引起,后者多系误吸口咽部分泌物、胃液中繁殖的病原菌所
钙化防御(calciphylaxis)一词最早来源于1962年Selye的动物实验.以后Coates认为钙化防御是钙沉积相关的小动脉病变,因此命名为钙性尿毒症性小动脉病(calcific uremic arteriolopathy,CUA)似乎更贴切,但文献仍沿用"钙化防御"。
期刊
患者女性,94岁.因恶心、呕吐9d入院.有高血压史40年,习惯性便秘10年.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两下肺呼吸音减弱,未闻及干湿哕音,心率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上腹略空虚,腹软,剑突下轻压痛.胸部CT提示:部分胃、肠管及肠系膜疝入胸腔,最大径15 cm×8 cm(图1).诊断:(1)食管裂孔疝(Ⅳ);(2)高血压(极高危).关键词:食管裂孔疝;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80岁的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G)相对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CABG)的早期疗效. 方法 选择≥80岁进行CABG患者10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60例)和OPCABG(45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OPCABG组术后30 d病死率低于CCABG组(5.0%和8.3%,P<0.05),与CCABG组相比较,
慢性肾脏病(CKD)是临床难治、最终可导致尿毒症的一大组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CIN)是我国常见的CKD类型之一.CIN进展过程中会逐渐出现肾间质纤维化,这一病变也是其它各种CKD进展过程中的共同病理变化,是导致临床上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
期刊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病死率随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1].肺超声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对诊断ARDS及判断预后有较大的优越性[2].我们对ARDS患者行肺超声检查揭示其在判断ARDS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