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校风疹爆发的调查报告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_yu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2-01
  2011年4月21日至5月2日,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三小发生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爆发,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一起风疹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疑似风疹病例材料来源于县疾控中心流调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调查内容按照《甘肃省麻疹监测方案》中的《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填写。病例诊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中规定的风疹(WS297-2008)诊断标准进行,血清标本送陇南市疾控中心用捕获ELISA法检测麻疹及风疹IgM特异性抗体。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该小学共有六个年级,24个班级,共有学生1356名,其中男生682名,女士674名,共发病24例,罹患率为1.77%。
  2.2 分布特征
  2.2.1 时间分布 首例病例出现于 4月21日,发病高峰集中在 4月23 ~29日,共发病21例,占发病总数的87.5%。5月2日出现最后1例,疫情持续12d,共发病24例。
  2.2.2 班级分布 病例分布于学前班和一至六年级的 9个班中。以首发病例出现的六(三)班相对集中,罹患率为12.5%(7/56),其他班级呈散在发病。
  2.2.3 年龄、性别分布及免疫史 发病年龄在5~13 岁之间,以10~12岁发病为多。男生罹患率为1.32%(9/682),女生罹患率为2.23%(15/674),男女罹患率有显著性差异(x?=15.86, p<0.005)。发病的24例中除1例外其余均未接种过含风疹成分的疫苗,但均接种过麻疹疫苗。
  2.3 临床表现 本次发病的24例中除3例出疹前无自觉症状外,其余21例在发病前1~2天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低热16例,中度发热5例。发病以面部、躯干和四肢突然出现的淡红色细点状斑丘疹为主要特点,手掌和足底无。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潮红,1~2天皮疹自行消退。部分患者出现颈部和颌下淋巴结肿大,大多数患者有轻度的全身不适和食欲减退现象。无咳嗽、结膜炎、口腔黏膜班和卡他症状。所有患者均在3~5天内痊愈,无并发症,无死亡。
  2.4 血清学检测 采集24例患者血清送隴南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麻疹IgM抗体全部阴性,风疹IgM抗体全部阳性,证实为一起风疹疫情爆发流行。
  2.5 控制措施 县疾控中心于4月24日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人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指导学校对发病学生进行了居家隔离治疗,在学校开展了学生晨检和午检及疫情日报告工作。对学校教室进行了开窗通风和醋酸熏蒸消毒,桌椅用漂白粉消毒,对全校师生进行了风疹防治知识宣传,对未发病学生进行风疹疫苗应急接种,使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控制。
  3 分析与建议
  风疹是多发于春季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由于其传播机制容易实现,极易在学校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形成爆发。由于目前在校学生均是在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前出生,当时含风疹成分的疫苗尚未纳入常规免疫接种服务。受政策、制度、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校学生风疹疫苗接种率偏低,未形成有效地免疫屏障是导致本次风疹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从我县二类疫苗接种现状和近年疫情发病趋势分析,风疹、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出现爆发流行的风险仍然存在。
  鉴于目前风疹发病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工作。加强对教职员工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传染病报告意识,同时加大对在校师生健康教育的力度。二、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三、认真坚持和落实好学校晨检工作,对学生疑似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四、结合全国消除麻疹工作在强化免疫活动时提供麻腮风疫苗以替代麻疹疫苗接种,大力宣传和推行风疹等二类疫苗接种,在做好新入学入托儿童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的同时,根据各自实际定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风疹疫苗查漏补种,从而彻底消除免疫空白点,杜绝风疹等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的隐患。
  作者简介:
  朱居生(1963-),男,甘肃省宕昌县人,主管防疫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2-01  马尾神经转移瘤临床少见,典型病例临床报道极少,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终末期并发马尾神经多发转移的病例报告如下,并对马尾神经转移瘤的临床特点、转移机理及治疗作一综述。  患者王xx,男性,37岁,2011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咳嗽,咳痰带血,活动后气促,时伴右胸痛,无发热,20
期刊
【摘要】 目的 比较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于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其中行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30例,行开腹修补术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肛门排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等项目。结果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分泌水平、肛门排气时间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胃穿孔开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