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素细胞性损害的自发荧光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往有人报导用福尔马林固定的黑素细胞性损害的石腊白片产生自发荧光,并认为这一技术对鉴别黑素瘤和良性及不典型色素痣有价值.为了评价自发荧光在诊断恶性黑素细胞性损害中的作用及良性色素痣中自发荧光的强弱程度和分布、本文作者对48例黑素瘤、61例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等,15例Spitz痣和19例结构不良痣综合征标本的石腊白片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致性的结论.

其他文献
由金质耳环、首饰接触引起的非湿疹性过敏接触性皮炎,表现为表皮轻度湿疹样改变,而真皮则显著受累,呈结节状浸润,类似瘢痕疙瘩。本文报告2例此种病例。例1.女性,36岁,于穿耳后戴金耳环。3周后,耳垂出现非湿疹样、轻度瘙痒的皮肤浸润,持续了3个月。患者还发现戴金戒指处数年来未曾出现过异常,而近来也出现瘙痒性丘疹。
外用维甲酸治疗寻常痤疮有效,但可使光敏感的发生增加,若与日光防护因子15合并应用,则可避免光敏感的发生而不降低疗效。本研究采用等量的0.1%维甲酸霜和遮光洗剂配制成混合剂使用,治疗1级或2级寻常痤疮,共54例,男23例,女31例,年龄为12~26岁,所有患者均为白人,全身情况良好。在开始进行研究前两周内,患者未接受过任何含维甲酸和抗生素的制剂治疗,有过敏史者或孕妇不参加本研究。每天早晨用Purpo
已报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一种播散、持续的皮肤感染,约30%的病人早期出现皮肤鳞状细胞癌(主要在暴光部位).本文作者报道对1例44岁男性黑人EV患者的研究情况.该患者有8和17型HPV感染,并有细胞免疫的受损及皮肤鳞状细胞癌.
长期以来已认识到,在许多良性和恶性皮肤病的发生上,免疫反应极为重要.随着免疫学的深入研究,免疫学中基础生物学过程的知识已开始应用到皮肤病的分子发病机理研究领域中来.目前,免疫学中一个正迅速发展的研究方面就是淋巴因子和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淋巴因子是淋巴细胞产生的肽类物质,能限制和放大一连串的免疫和炎症过程.它与非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类相似的肽类物质一起统称为细胞因子.
作者收治一例14岁女孩因广泛皮疹5天急诊入院.过去患有慢性异位性湿疹伴皮肤干燥和哮喘.皮疹从双手向全身扩散,先呈水疱样,后结痂.当时家庭医师诊断为水痘.
肺梅毒一般发生于三期梅毒,发生于二期者少见,特别是肿瘤样肺损害极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例男性48岁患者,1985年3月发现阴茎溃疡,4月底有包括胸疼在内的流感症状,流感症状消失后在前臂、掌跖和躯干出现许多红色丘疹.5月初又有相似症状,胸片异常.3月前有宿娼史.体检:阴茎有一个1.5cm浅溃疡,围有红晕.前臂屈面和掌跖有暗红色坚质丘疹或硬的斑疹,直径0.5~1cm.
期刊
本文作者用一种新的口服喹诺酮类药物氟哌酸(norfloxacin)与壮观霉素肌注治疗淋病(PPNG和非PPNG感染)进行对比研究。本研究在曼谷及新加坡两个中心进行,受试者为547例年龄在16~58岁的男性和未孕女性,均经培养证实为有症状或无症状、无并发症的尿道、宫颈或直肠的淋病病人。
期刊
无症状神经梅毒(AN)的诊断依赖于脑脊液(CSF)的检查,多数专家推荐对晚期无症状梅毒(AS)患者(病期>1年)以及无论病期多长,只要临床症状符合神经梅毒的患者均应常规作腰椎穿刺。但也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看法,原因之一是青霉素等抗生素问世后,在晚期梅毒中AN少见(<1~5%)。本文作者通过研究,评价了AN在晚期或病期不明AS患者中的发病率,并探讨了血清RPR试验滴度与AN的诊断之间的关系。病人和方法:
期刊
作者对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评价了网状青斑(LR)的意义,探讨了LR与其他一些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包括抗心脂质抗体)之间可能的关系.78例SLE均按1982年ARA诊断标准诊断,其中女性73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38岁(17~80岁).其中38例有LR表现,根据其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轻度为23例,中度11例,重度(均累及上下肢和躯干)4例.然后将无LR和具有轻度LR者合为一组(轻组),共
本文报道135例狼疮性肾炎长期观察(1962~1984)的结果,旨在强调肾活检和尿分析作为疾病活动性和进展的一项指标,在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大意义.135例肾活检按改良的WHO标准进行分类:轻度肾小球膜损害17%,灶性损害10%,轻度弥漫性增殖性损害21%,严重弥漫性增殖性损害37%,膜性损害15%.灶性组织和弥漫性增殖性组(213次活检)采用半定量记分.全部患者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