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际微生物研究进展

来源 :世界林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林木种子存在难萌发、天然更新不良的现象,而种子际是直接影响种子萌发的土壤区域,种子际微生物会对天然更新的植物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并对解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主要从种子际微生物多样性、对种子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种子际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种子际微生物的自身调节行为等4方面来概述种子际微生物研究现状,分析种子际微生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林木种子际微生物的研究展望,旨在为林木种子建立共生萌发机制及为濒危物种野生居群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为验证25 g/L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直播水稻田封闭处理中的适宜使用量、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开展了相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播种后4 d,使用25 g/L五氟磺草胺OF20 mL+40%苄嘧·丙草胺WP 60 g进行封闭处理,对直播稻田稗草、千金子、莎草和阔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施药后30 d对总草的防效为78.30%,可有效减少田间杂草基数,为后期杂草茎叶处理减轻压力。
为明确55%吡酰·异丙隆SC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特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进行了不同用量55%吡酰·异丙隆SC对小麦田杂草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田的冬前土壤封闭处理和春季茎叶处理(小麦3~5叶期)中施用55%吡酰·异丙隆SC 200 mL,对小麦田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且对小麦生长安全。
为探索防治果桑菌核病的适宜药剂,完善相关施用技术,特开展了3种杀菌剂对果桑菌核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和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均对果桑生长安全,且对果桑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于果桑初花期第1次施药,间隔8 d后再施药1次,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00倍液、2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750倍液、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0倍液对果桑菌核病的防效分别达95.50%、10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