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麻醉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麻醉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诊的50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通过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25例。在治疗过程中持续脑电图、心电监护两组患儿,记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

结果

在癫痫控制后及停药后,两组患儿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得到降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丙泊酚组在控制后HR(93.21±17.61)次/min、SBP(92.44±12.84) mmHg(1 mmHg=0.133 kPa)水平均低于咪达唑仑组的HR(109.84±18.41)次/min、SBP(101.93±14.79) mmHg (t值分别为3.264、2.423,P均<0.05);丙泊酚组用药时间(13.21±2.14) h、控制时间(3.47±0.89) min、插管时间(2.03±0.79 )d均短于咪达唑仑组的用药时间(15.39±3.39) h、控制时间(8.79±1.21) min、插管时间(6.31±1.34) d,(t值分别为2.719、17.709、13.757,P均<0.05);丙泊酚组治疗总有效率97.5%(39/40)明显比咪达唑仑组82.5%(33/40)高(χ2=5.357,P=0.021)。

结论

丙泊酚对儿童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病情控制效果更加令人满意,可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改善患儿抵抗症状,值得应用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肾镜联合吸引器一期经皮肾取石治疗上尿路小负荷结石(结石总长径≤2 cm)合并术前未明确的肾积脓病例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手术中的操作要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的上尿路小负荷结石合并肾积脓病例共33例,本组病例,术前无发热,血尿常规化验未提示明显感染,CT和彩超显示合并不同程度肾积水,均未提示肾积脓,术前均未抗感染治疗,肾积脓均为术中发现。先用吸引器通过经皮肾
目的探讨矽肺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25 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和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矽肺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56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CD3+、CD4+、CD8+和CD4+CD25 high调节性T细胞(Treg);采用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外周血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
目的探讨分析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引流术应用于复杂性高位肛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复杂性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主管切开挂线支管旷置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括约肌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复发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予以骨化三醇治疗后,血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骨化三醇0.25 μg 1次/d的剂量连续治疗三个月。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术后下肢缺血症状的改善及病程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4例LEASO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行髂动脉至股深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缺血损伤程度Rutherford分级情况、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
目的评估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4例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活检证实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且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一项开放前瞻性研究。这24例患者被分为两组:口服霉酚酸酯联合泼尼松12个月的霉酚酸酯治疗组(MMF组)和每月静脉用环磷酰胺联合口服泼尼松的环磷酰胺治疗组(CTX组)。结果免疫抑制剂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清应激炎症因子、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手术治疗的14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6例采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74例采用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出血量[(86.8±15.2) ml]、切口长度[(6.2±1.4) cm]、首次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早期肾损伤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COPD患者,其中COPD稳定期45例,COPD急性加重期45例,同时选择4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缺氧程度,将COPD患者分为轻度亚组(60 mmHg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VEGF的浓度,探讨其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病例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患者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另收集同期8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VEGF的浓度。Cox回归分析法分析VEGF、C
目的探讨保乳术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技巧和安全性。方法将17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保乳术组93例和根治组85例,保乳术组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期保乳手术,根治组采取改良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乳房外观评价、随访生存质量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1%与23.53%,χ2=0.976,P=0.323);保乳术组术后乳房外观优良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