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的影响与变革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对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大优化了科技期刊信息传播的价值活动, 可以实现信息智能采集与分析、变革出版流程、重建信息传播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使科技期刊通过价值增值与价值实现获得竞争优势。
  科技期刊 信息传播价值链 大数据
  王青,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审;董秀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随着博客、社交网络等新型信息发布方式的不断涌现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增长和累积,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一般意义上,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信息技术和软硬件工具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1]其特点可以总结为4V,即体量浩大(Volume )、模态繁多(Variety)、生成快速(Velocity )和价值大密度低(Value )。大数据引起了各国产业界、科技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将对未来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科技期刊的出版是对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 具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特点,其出版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创造、价值增值与价值实现的过程。大数据技术对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产生一定影响,可以优化科技期刊信息传播的价值活动, 即实现信息智能采集与分析、变革出版流程、重建信息传播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进而使科技期刊通过价值增值与价值实现获得竞争优势。
  一、科技期刊信息价值链的构成
  1. 价值链的概念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为创造价值而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 这些活动按照内在的关系连接在一起 , 彼此相互支持,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科技期刊从信息采集、编辑加工到出版发行等,这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活动存在于由作者、出版机构、读者所构成的动态的价值链系统中,因此可以将科技期刊出版的整个业务流程看做是一个不断增值的信息传播价值链。
  2. 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的构成
  (1)供应链:作者。供应链是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的起点,科技期刊的信息价值在此部分获取,提供信息价值源泉的是广大作者。供应链的管理目标是尽可能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增加信息价值的有效供给。[3]对科技期刊来说能实现科技期刊办刊目标的信息就是有价值的信息,它不但要适合科技期刊的定位,突出刊物特色,而且还要尽量多元化,满足读者的多样需求。因此,科技期刊出版部门可以按照期刊自身的特点、定位及栏目的设置,向社会相关学科领域广泛征求稿件。
  (2)增值链:科技期刊出版部门。增值链位于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的中端,信息在这部分将实现增值。对科技期刊来说所谓信息增值是指由编辑出版部门出好每期刊物,读者利用的信息并不是仅限于单篇的信息,而是将相关信息综合形成的新信息价值要大于原有各个单篇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增值。实现信息增值要求,一是读者获取期刊信息具有便捷性,二是科技期刊出版部门提供的期刊信息具有创新性。增值链的管理目标就是通过对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体现信息的自身价值,并使无序的信息成为可以利用的有序信息,实现信息增值的最大化。编辑通过审读、送专家评审、编辑加工、校对等工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完善论文信息的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使其达到出版要求。
  (3)输出链:读者。输出链位于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的末端,科技期刊的信息增值在此得以实现。读者是否满意科技期刊提供的信息决定了信息增值可否最终实现,输出链的管理目标就是了解读者需求,及时向增值链表达这种诉求,同时运用多种出版形式使读者对期刊信息价值认可并持续使用 。[4]也就是通过科技期刊的出版发行实现信息增值。
  二、大数据对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的影响
  1. 供应链:作者
  (1)信息智能采集。大数据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应用可以解决传统出版价值链的信息共享不足问题,提高价值活动间沟通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有效降低价值活动的成本、提高价值活动的效率和期刊服务质量。如在获取稿源、信息采集方面可以通过网络发布期刊征稿启事、寻找有关约稿人和审稿人等;对采集的信息资源,要求作者在线投稿的同时,首先让其进行注册,包括职称、科研方向、在研课题等,由此编辑部可以建立一个作者数据库,该库不仅是编辑部的约稿对象(上游资源),也是编辑部宣传、推广的对象(下游资源)。[5]同时运用编辑部办公管理系统对来稿进行编号登记、送审、个性化自动答复,作者也可以随时上网了解自己的稿件处理状态,由此提高作者与编辑部的互动。这种方便快捷的投稿形式,极大地提高了作者投稿的积极性,有利于组织优秀稿源。
  (2)信息智能分析。科技期刊编辑部门可以基于大数据平台引入人工智能计算分析工具,对作者来稿进行智能处理。首先,对作者进行评估即自动生成反映作者学术水平、学科领域知名度等特性的评估指数,使编辑部对投稿作者进行科学管理,即通过投稿作者的发文量和退稿量信息,统计作者论文发表的比例,同时对作者发表论文的期刊层次、被引次数等信息也进行统计,据此将投稿作者分为权威作者、高端作者和一般作者等层次类型,从而对不同层次作者的来稿进行个性化优先处理。其次,对来稿进行评估即自动生成反映来稿内容特性及分类的监测、分析和评估结果,通过在线文本分析工具,应用作者来稿关键词、题名、摘要等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对论文进行检索分析,进而了解来稿的时效性、选题热点、在学科领域所处的位置等,以判断稿件是否属于该学科领域的热门或重要选题。[6]其后,对学术不端来稿进行智能识别,如目前的清华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已实现了对论文抄袭的检测,但这仅限于国内中文语言,今后还应有中外相关文献数据库的对比,实现跨语言抄袭或重复发表的检测。另外,同一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可以共同搭建一个期刊编辑系统平台,以识别一稿多投。如国内情报界已有图书情报方面期刊的一体化编辑出版平台。   2. 增值链:科技期刊出版部门
  (1)出版流程变革。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编辑操作流程的革命性变化,加快科技信息的传播 , 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 编辑出有序、有效的信息产品 , 实现科技期刊信息价值增值 。这不仅要求信息传播的技术工具或者手段、组织形态能够与先进的大数据技术相匹配,还要求编辑的理念跟上先进技术的要求,使传统型编辑向数字型编辑转变。编辑工作中许多过去难以控制、不能数字化的流程变为可控制、可用数据精确描述的作业流程;许多杂乱的手工加工模式转变为标准化、程序化的作业模式;许多隐蔽无序的编辑规则模式转变为统一有序的规范模式。
  (2)时效性提高。基于大数据平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可以对论文的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进而达到编辑流程的可控化目标。如审稿工作,科技期刊编辑部门可以应用编辑部办公管理系统的三网融合技术,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等移动通信工具自动提醒专家及时审稿,审稿专家也可利用移动通信工具登陆审稿系统,在iPad 或智能手机平台上进行远程在线审稿,这样审稿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审稿的效率。对作者而言,不仅可及时获知稿件处理信息,而且可以获得论文发表后被转载、被引用等情况的信息。
  (3)非结构化编辑。大数据技术颠覆了科技期刊传统的编辑技术,即突破平面文本信息编辑的传统模式,实现由文字向声音、 FLASH、图像、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编辑方向全方位发展, 具有超文本链接、全时化、数据库化、交互性等编辑特点, 实现由平面编辑向多媒体编辑的转型。多媒体可以以更加感性的信息形态呈现论文信息,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生成平面和三维动画、全息图像、虚拟空间环境等,进而使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 科技期刊出版彻底实现了数字化,论文字数既不受版面容量的影响,也不受媒体符号样式的制约。当然这也对科技期刊编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平面文字符号的编辑加工,而且还要掌握多媒体音频及视频信息的编辑技术。因此,技术成为编辑的立身之本,编辑必须在增加信息量、优化文字内容的同时,以大量精美、震撼、深刻的图片以及图片报道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3. 输出链:读者
  (1) 传播平台重建。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出版介质由传统的单一纸质传播平台转为多样化平台共存的传播模式,除了纸质传播平台还包括期刊网站平台、综合性或专业性数据库平台、iPad 及iPhone 平台等,从而实现了科技期刊全媒体信息传播。 与以往的传统媒介不同, 网络这种双向型、去中心化的媒介为读者获取信息与交流提供了种种便利。[7]此外,大数据将改变传统科技期刊以编辑部为单位的平台模式,打破这种各自为政的管理形式, 如开发建立新一代的科技信息资源发布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将科技期刊信息资源、信息分析工具和专业的信息管理软件整合在一起,使其兼具知识的检索、获取、分析、评价、管理与发表多项功能。[8]如万方知识服务平台就兼具上述功能,可帮助完成论文的选题、发表、分析、评价等,这种新型的科技期刊共同体形式,能够实现科技信息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形成以科技期刊为纽带的科学研究、协同创新、互动的全流程、全媒体传播, 对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产生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
  (2)个性化服务。与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点对面 不同,大数据时代使点对点传播成为可能,也就是通过网络能够为个体量身定做,提供它所需要的有关信息,做到个性化服务。科技期刊出版部门应对读者进行细分,针对不同读者的信息使用行为、需求、习惯、特点,提供个性化的信息产品,从而提高信息价值输出的有效性。在提供个性化服务技术方面,数字内容个性化定制平台应该实现与各种终端(包括手机、iPad 等)和社交媒体(如微博 、 微信 、 QQ 等)的无障碍连接,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目前一些科技期刊如《分析化学》《软件学报》《脊柱外科杂志》等纷纷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定期向读者推送消息,一方面实现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读者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发到朋友圈中共享,积累的人气又可发展成为期刊订阅用户。
  结 语
  综上所述, 大数据在技术创新和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将对科技期刊信息传播价值链产生重大影响与变革,为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科技期刊的信息优势加强管理和利用,使科技期刊的传播方式和发展模式发生改变,也将带动编辑角色和功能的转变。目前大数据技术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对大数据的有效运用方面,中国科技期刊与国外科技期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我国科技期刊界同仁应当抓住机遇,正视大数据、追赶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不懈努力就有可能探索出领先国际水平的科技期刊发展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李国杰,程学旗. 大数据研究: 未来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领域——大数据的研究现状与科学思考[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6):647-656
  [2] 百度百科.价值链理论[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oee2Ldei-GC0BFPp3h67DZfximdILA1b_qeSmoNHuXB2qJAcjGO4Q3WAM8Rq-6Z,2014-04-20.
  [3] [4] 邹立君,侯胜超. 图书馆的信息价值链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 2010(13):15-17.
  [5] [6] 吴锋. 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出版革命及面临挑战[J]. 出版发行研究 ,2013(8):66-70.
  [7] 方岩,王雁. 信息技术对科技期刊传播价值链的影响与变革[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6-118.
  [8] 李小萍,董兵,郭青. 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学术期刊在知识传播价值链中的作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 (2):202-204.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我院自1996年1月~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重型损伤72例。由于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护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浩愈率和预后。
医药卫生系统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医药卫生系统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医药卫生系统的发展亦可促进社会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实施医药卫生系统
针对城镇住房保障对象出现的不诚信行为,构建了住房保障对象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设置奖惩措施和分级监管措施。这不仅可以改变保障对象的行为预期,减少不诚信行
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和系统科学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结构范畴是现代科学思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范畴在哲学上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同时也有自己
直肠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1908年Wi1es首创直肠癌经腹经会阴联合切除术,提出“不论直肠癌的部位,其肠壁外的淋巴结均
例1:患者,男,20罗。以尿频、排尿困难2月余于1996年8月27日人院。B超示双肾及膀胱未见异常。前列腺外形规则,各径线正常范围.包膜光整、中央部见-18mm&#215;8mm左右强光团、声形(+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双语实验小学是一所国有民营性质的封闭式、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建于2001年,占地86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可容纳48个教学班,近2000名学生。
阑尾有先天性畸形,如阑尾缺如或为微小阑尾可视为退化表现或完垒退化;另有阑尾全部或部分重复,也有形状改变如袢状阑尾,阑尾远端或中部与盲(结)肠形成袢状淘通,多数为单袢如马蹄状,
以明末清初戏剧家孔尚任撰写的《桃花扇》为语料,运用归纳、图表等方法,从音节结构、语义分类、词群分析等角度对其中的俗语词进行研究,发现俗语词作为具有口语性质的词汇,其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