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能否安放你的青春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大荧幕热映的《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等影视作品,掀起了一波集体怀旧潮。不少年轻观众在感叹青春一去不复返的同时,发现这些影视作品都少不了一些雷人、雷同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情节,引起网友对于青春片的讨论。
  有一个网友直接发问:“印象中的青春片,应该是‘那天天气很好,而你正好穿了一件我很喜欢的白衬衫’的感觉,空气里都漂浮着荷尔蒙的气息,情窦初开的他羞涩试探年少悸动的她,然而如今活跃在荧屏上的青春片,满眼的45度明媚忧伤和唯美大逆光,星光闪闪泪光点点,一成不变的初吻、恋爱梗屡屡出现,让人不禁想问国产青春片到底怎么了,这些导演是一起商量好的吗。”
  青春片不是自己的青春写照
  “青春片让大家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勾起了对青春的怀念。”山东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宋通特别喜欢《同桌的你》电影中的毕业情节,“几个好哥们儿还有喜欢的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因为快要毕业了,出了校园可能就再也不能如此自由自在,所以有点不舍。看电影时心理触动很大。”
  而现在青春类电影的反响虽然不错,但其中一些情节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青春写照。电影中挥金如土、毕业就当大企业董事长的,或电影里长得好看的女生,很多都会有一些出格的行为,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韩剧中“车祸、癌症、治不好”的老套剧情一度广受诟病,然而国产青春片还在把这个悲情套路搬上荧幕。《致青春》中阮莞毫无预兆遭遇车祸,女主角的青春和友情随着这“砰”的一声完结。从观众的实际反应看,车祸剧情屡试不爽,人们虽然在一边大骂情节老套,但一边还是会偷偷抹去流下来的眼泪。
  比如《匆匆那年》,有人批评它旁白矫情,有人批评它情节莫名其妙,不讲逻辑,有人批评它滥用和拼贴“80后”青春时代的符号,这些都对,但最大的问题是它不是一部正常的电影。这部电影选取了当前商业价值颇高的彭于晏和倪妮,再加上跑男二人组、选秀二人组,情节中更是将暗恋、备胎、日漫等老套元素融合,电影结尾始终在纠结男主角有没有后悔当初分手,而女主角远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一袭红色长裙嫣然一笑,完成了对这段青春的最美谢幕。
  你可以叫它流行音乐、MV集锦,你可以叫它声画拼成的PPT,或者是一段抒情散文视频,但就是不能将它称为一部电影。没错,唯美的慢镜头、不着调的爱情叹谓、矫情的旁白,无论男女主角多么浪漫,最后都要想尽方法把他们分开,《匆匆那年》跟早年流行的抒情散文电视节目没两样。
  许多人认为当下青春片的市场化气息掩盖了个人体验和生命感悟。从有观众基础的网络小说中寻找选题,借助流行的营销模式,创作迎合年轻受众群体的话题性作品,这一波青春片相较于第六代导演的青春题材电影,显得孱弱和浮华。
  在现在看来,目前的青春电影中理想主义很单薄。早期的《青春万岁》《我们的田野》等青春片,让人心有一个安放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也很明确青春应该怎么度过。现在的青春片在题材选择与表达上就比较浅。当下青春片的市场化气息掩盖了个人体验和生命感悟,止步于忧伤和欲望的宣泄,缺少了成长中的挫败、伤痛和反思。
  现在的青春片怎么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故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主题。青春片作为一种类型的电影,在上世纪60年代前后以“残酷的青春”面目出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发展,青春、时尚、反叛等青少年文化开始全面“占领”主流文化舞台,全球文化中活跃的力量呈现出一种相对低龄化的特征,青春片也呈现出很多走向。
  与偏科幻、动作风格的好莱坞青春片相比,今天我们国产青春片更多的是讲述校园的青春和走出校园的职场故事,情节多为恋情、友情、竞争及背叛。青春不仅指称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更是一种精神气质和时代氛围。从“五四”时期《新青年》登上历史舞台,到新中国唱响《青春之歌》,再到上世纪80年代《年轻的朋友来相会》,20世纪的青春故事往往与民族和国家的革命、历史等宏大叙事联系起来。
  相比这些充满理想主义的青春叙述,当下的青春片很少涉及宏大主题,爱情、友情、升学、工作是他们的关注点。当下的年轻人成长在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和平年代,他们没有经历大振幅的社会变动,他们面对的最通常的问题是个人的小悲欢和小离合。正如《匆匆那年》中男孩陈寻为初恋方茴做出的最大牺牲就是高考时主动放弃13分的大题,以求能上同一所大学,而毕业聚餐中方茴的痛哭流涕也是因为高考没有考好。
  讲述了一个没有青春的青春故事
  表现在电影创作中,当下国产青春片的整体特征是缺少跟这个时代的碰撞,因而更像一种对现实有意无意的逃避。它们几乎都诉诸单一的“怀旧”,不管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对90年代大学校园的追忆,还是《匆匆那年》对2000年前后中学校园的唯美展现,都力图唤起观众对逝去的青春年华的怀念。这些刚刚成年的青春回想多少显得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借用另一部电影的名字来描述这一代年轻人,就是“老男孩”——他们还没有真正变老,就已经在唱着“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学生时代成为他们无限缅怀的人生段落。例如,《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中,选秀失败的筷子兄弟再次回到中学晚会的舞台,他们期望自己从来都没有毕业过;而《匆匆那年》的结尾处,陈寻渴望回到篮球比赛现场,重新开始与方茴的爱情。因此,我们当下看到的青春片,无论题材还是视野,可以说都非常有限,其气象也明显卑弱。稚嫩、无辜的面孔下为什么会隐藏着一个苍老的心灵呢?也许,与独生子女一代所经历的社会遭遇有关。
  与上世纪90年代青春片中的叛逆、挫折的主题不同,如今的青春片中,“我们都是好孩子”,而且都是生活在大城市里衣食无忧的好孩子。这些电影中没有农村青年,就连小镇青年、县城青年也鲜有出现。这也许不能全部归咎于创作者艺术视野的狭窄,它恰恰反映了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局限。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一旦走向社会,走进职场,立刻感受到市场经济下的生存压力,这或许就是他们渴望回归单纯校园生活的心理动机——因为那是一个竞争不太激烈,能够享受到父母呵护、老师关怀、同学情谊的时空。青春应是仰望星空的青春,而我们目前的国产青春片缺乏奋斗色彩,把成长的代价等同于放弃爱情、梦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这个意义上,这批青春片与其说在怀念已然消逝的青春,不如说只是讲述了一个没有青春的青春故事。
其他文献
军队要选拔优秀的侦察兵。经过层层考核和筛选,最后有10名士兵脱颖而出。   最后一轮考核的内容是100米运动射靶,由训练营的营长亲自考核。考核规则为:40秒内,士兵举枪以各种姿势向前运动100米,此间会跳出30个活动靶,打倒25个以上算合格。   前9名士兵都很出色地完成了考核,剩下最后一名士兵。当军官一声令下,士兵开始前进。5秒、10秒、20秒,士兵毫无意外地打倒了十几个靶子。突然,意外出现
期刊
陈坤 我一直在看你的眼睛,并且思考一个问题:这样一个温和的表象,是如何流露出那样犀利的文字的?这是我很感兴趣的。   韩寒 因为我把所有不伤害人的话全都说出来了,把伤害人的话全都留在了脑子里,半夜回家可以写。   陈坤 我们的区别在于我把所有伤害人的话都说出来了,把不伤人的话留在了脑子里。所以今天的谈话,你也许不会说出真话。   韩寒 你讲了一句万能的话,“你永远都没有说出最真的话”这句话永远
期刊
别说八竿子打不着   在这个世界上,即使你和某个人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也绝不能排除他会在某一天突然就撞到你竿子上的可能性。是的,他的确是我用竿子打下来的,而且,只用了一竿子。   那天晚自习,我以上厕所为由向值班老师请了假,便急匆匆地跑向教师公寓。公寓楼前的花园里有一棵山楂树。如果我白天的侦察没有失误的话,那些沉甸暗红的果实已经可以吃了。   是的,我是来偷山楂的。   我踮着脚在树下
期刊
1   苏晓走到9楼的时候,顺手打开901室的奶箱,拿出酸奶“咕噜咕噜”地喝下去,临走时还不忘把酸奶瓶往地上一扔,瓶子滚开去,发出细碎的声响。   这时901室的门开了,出来一个很清秀的男孩,穿白色的T恤、白色的球鞋,他说:“是你每天偷喝我们家的牛奶?”   苏晓吓了一跳,低呼一声便迅速地跑开。   苏晓的15岁就是这样,越来越叛逆和乖戾。她是跟着爸爸搬到这个小区的,因为爸爸娶了其他的女人
期刊
童话世界,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那里充满了美好、甜蜜、单纯。那么,如果我们有机会到童话世界里冒险,你会有哪些见闻,又会在十字路口如何选择呢?是浪漫幻想派、超级爱美派,还是直来直去派,或者是天生糊涂派,你的心灵归属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测试一下吧。   1. 你认为小红帽迷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A. 诡计多端的狼告诉小红帽,森林里有美丽的鲜花和可口的水果,可以去采摘一些送给外婆—4   B.
期刊
吃在路上,是吃货们行游西藏途中不可推卸的义务。在拉萨的某些犄角旮旯,藏着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小吃,而这些并不华丽的美食却是高原之行最华丽的味蕾记忆。  光明甜茶 不懂规矩,有银子也别想喝茶   拉萨绝对是一座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慢生活之城”,而甜茶正是那种让人健忘的“催化剂”。在西藏,喝甜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你喝进的每一口甜茶里,都夹杂了拉萨这座古城上百年的情感和思绪,这种充斥着记忆的气味
期刊
幸福大道145號
期刊
研究表明,尽管有百分之四十的人认为自己属于害羞的类型,但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人表示,他们会时不时地感觉到胆怯。他们的头脑经常会被一些烦恼的想法所搅扰:我给他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他们喜欢我吗?也就是说,他们极度关心自我的举止。   正如李开复所言:如果你腼腆害羞,患得患失,那最后只能一无所获。每一种性格都有瓶颈,害羞也是,我们只有突破害羞的樊笼,人生才有所收获!     方慧姐姐:   暑假将到,
期刊
【作家名片】  马克·李维,1961年出生于法国,是法国著名作家。他22岁时创办了一家电脑影像合成公司,30岁前与朋友开设建筑师事务所,短短数年间即跃升为法国的顶尖品牌,可口可乐、沛绿雅、爱维养、Canal Plus卫星电视台、L’Express杂志,都是他的客户。马克·李维37岁开始正式投入写作,主要作品有《偷影子的人》《如果一切重来》《伊斯坦布尔的假期》《假如这是真的》《你在哪里》《七日成永恒
期刊
位于北非的突尼斯是一个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国家。海水是指地中海,火焰则是指荒凉的撒哈拉。海上升明月伴随着大漠孤烟直,这是对突尼斯最形象的描述。  蓝白小镇,开启童话世界之门   全球有三座蓝白小镇,分别是突尼斯的西迪·布赛、印度的焦达普尔和希腊的圣托里尼岛。单纯的色彩、简洁的组合,让这三座梦幻小镇成为诸多旅游者心目中的浪漫之地。   抵达突尼斯的第一天,我们驱车前往西迪·布赛,这是一座混合着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