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钛酸异丙酯为原料合成Ti(Ⅳ)取代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

来源 :应用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TACRU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钛酸异丙酯为钛源,在酸性条件(pH=2)下合成了一钛取代的钨磷、钨硅多金属氧酸盐(Bu4N+或Me4N+盐),用IR、31PNMR、1HNMR和TG-DTA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结构、阳离子含量等进行了表征,并对样品存在的形态(二聚体、单体和质子化单体)以及形态的转化进行了研究。IR光谱显示,Ti取代的钨磷酸盐和钨硅酸盐均具有Ti-O-Ti结构,表明它们是Ti取代多金属氧酸盐的二聚体,或含有Ti取代多金属氧酸盐的二聚体,采用TG-DTA测得的阳离子(Me4N+)含量也证实了这一点。31PNMR和1HNMR进一步揭示,Ti取代的钨磷酸盐是一质子化单体和二聚体的混合物。实验结果还表明,酸性介质是生成质子化单体和二聚体的必要条件,且钨磷酸盐二聚体的稳定性较低,用碱(Bu4NOH)处理合成产物可得纯的钨磷酸盐单体,而相同条件下钨硅酸盐的二聚体却比较稳定。
其他文献
研究了微波辐射和常规加热下脂肪酶Novozyme 435催化甘油与n-辛酸的反应。在2种加热模式下,n-辛酸与甘油反应的初速度随着反应温度(50-75℃)的升高而加快;同样条件下,微波辐射
采用NiCl2催化的Yamamoto缩聚反应将不同比例的含噻吩单体与间苯单体共聚,合成了聚(5-(2-乙基己氧基)-1,3-苯撑-CO-(2,5-二苯撑4-基-噻吩))(PmP-DPT),并测试了4种不同比例共聚物的紫外-可
报道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绿色合成4-羟基苯基-1′-O-D-吡喃葡萄糖苷(即熊果苷及其端基异构体)新方法,采用固体酸蒙脱石K-10或4A分子筛为催化剂,将四苄基保护的葡萄糖(2)或α-三氯乙
以玻碳电极(GCE)为工作电极,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孔雀石绿(MG)在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胶束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并与其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比较。在20~300mV/s
将主成分分析(PCA)用于遥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Remote Sen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RS-FTIR)的特征提取,结合学习矢量量化(LVQ)神经网络,实现了PCA-LVQ对大气中的8组分混合体系进行快速定性分析的建模方法。并与单纯的LVQ神经网络、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PCA-LVQ显示出较好的处理数据的能力,它不
以氟醇R1CH2CH2OH和乙烯基硅氧烷VTES为原料合成的氟硅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在复合乳化体系中通过核壳乳液聚合制备了稳定的氟硅共聚乳液。对氟硅单体和氟硅丙烯
用甲醇作溶剂,SnCl2作还原剂,采用改进的有机溶胶方法制备了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中甲醇氧化的炭载Pt(Pt/C)催化剂。制得的Pt/C催化剂中的Pt粒子具有高度的均一性和良好的分散
报道了KF作用下离子液体介质中N-单取代磺酰胺和卤代烃的N-烷基化反应,考察了4种不同结构的离子液体[Bmim]BF4、[Bpy]BF4和[Bpy]PF6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以[Bmim]PF6为反
在微波辐射的“非致热效应”作用下,采用不含乳化剂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PBCA)微球.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球的形态结构,利用激光光散射粒度测定仪测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萘酚同分异构体的方法。在浓度为0.1moL/L、pH=8.0的磷酸钠缓冲液中,采用微分脉冲方法研究了萘酚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1-萘酚、2-萘酚均产生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