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通往健康之路的“拦路虎”

来源 :祝您健康·养生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访专家


  何裕民
  中华医学会身心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胰腺癌、脑瘤、恶性肉瘤等难治性肿瘤的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上海民生中医门诊部
  周六全天,上海源生门诊部



  肥胖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复发率、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在2014年发布《肥胖和肿瘤:肿瘤医务人员的指南》以及针对患者《确诊肿瘤后如何管理体重指南》,旨在帮助肿瘤患者意识到肥胖的严峻性,更好地管理体重。
  肥胖关乎着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因此减重问题一次次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最近英国的一个立法提议,如果肥胖人士不按照医嘱减肥,当地政府有权削减其福利,相关部门还会发给肥胖人士一张健身卡,记录他们去健身中心的次数。2008年,日本政府立法,以约束国民的腰围,减轻民众超重现象,要求年龄在40~74岁的男女腰围分别不得超过85厘米和90厘米。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面前都是平等的,因此健康问题不是人种问题,也不是社会地位问题,而是取决于对健康的认知,这被越来越多的人叫作“康商”,也就是健康商数(Health Quotient,简称HQ),它代表一个人的健康智慧及其对健康的态度。健商,从宏观上来说是指一个人已具备和应具备的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能力,而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腰”言惑众:不知道自己是否肥胖?先摸摸腰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到底什么是肥胖。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解释,大多数人对肥胖的第一印象就是全身性肥胖,重达几百斤。其实不然,我们东方人的肥胖大多是向心性肥胖,即脂肪沉积以心脏、腹部为中心,也就是说,中国人不需要胖到像西方人那样全身肥胖的程度,就会出现诸多健康问题。想要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一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
  体重指数(BMI): 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就是体重指数(BMI)。BMI是一个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和健康的重要参数。目前公认的说法是,指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一些新的观点认为可以适当放宽一点,健康指数25~26之间也在可控范围内。



  体脂率:脂肪占总体重的比例;一般而言,男性在14%~24%,女性在21%~31%的范围内都是健康的。
  腰臀比:它反映脂肪在腹部的堆积程度,和内脏脂肪相关性很大。如果体重很轻,却有着比较高的腰臀比,就需要引起格外警惕。健康的腰臀比,男性要低于0.9,女性低于0.8。很多学者提出的观点是:腰带长,寿命短。所以,量量腰带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肥胖。201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对30岁男女而言,“梨形”身材比“大苹果形”身材有望多活若干年。女性可以平均多活9.5年,男性有望多活近17年。
  有专家专门研究过腰围反映的是脂肪,为什么腹部脂肪对人有危害呢?其实腹部脂肪是支撑人的能量的一种形式,专家研究后认为腹部脂肪很活跃,容易释放到血管里面变成血管颗粒,会导致一连串的高血脂、血管壁厚包括糖尿病等系列問题。因此更多人提倡控制腰围,日本规定,日本人5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腰围控制在90以下。不达标就会通过指导性建议身体达标,3个月再不达标就会进行针对性培训,如果仍不达标,就会建议其辞职。

 病从口入:简单粗暴的减重饮食法——再少吃一口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长陈冯富珍在2011年的国际会议上表示,通过控制饮食就可以控制将近40%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国素来讲究“民以食为天”,但是在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时,我们也需要睁大眼睛好好甄别一下,毕竟“病从口入”。而现在中国的肥胖率已居世界第一,随之所带来的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给我们自身和家庭都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所以减肥真的不能只是嘴上喊喊的事情了,管住嘴、多迈腿。体重管理犹如滴水穿石,是一个需要长久坚持的过程,只有增强自律性,不再轻易“放纵”自己才行。
  一项针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健康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摄入卡路里比美国人多,但是当时中国人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发病率并不高,后来发现因为当时中国人摄入的卡路里主要以谷物类为主,不是以脂肪类动物蛋白类为主,所以研究者提出了“中国膳食结构”。所以,在主食的选择上,我们可以常食芋头,将芋头洗干净晒干用于日常食用,或者熬点藕粉,但注意不要吃红薯做的藕粉,最好是葛根粉,对女性来说葛根粉有类黄酮,具有保健作用,对男同志来说可以改善脑血管循环。
  中国自古是农耕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人曾面临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古巴陷入经济危机的时期,国内的粮食是限量供应的,但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个时期由于民众的粮食短缺,面临饥饿,加之汽车等交通工具数量较少而被迫增加了步行运动,反而古巴人的心血管、糖尿病、高血糖、高血压等发病率都在大幅下降。这个情况被发布在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因此,即便我们现在处于食物富足的状况下,仍旧可以用控制饮食的方式减少疾病的发生。
  目前饮食的类型被分类为日本饮食、地中海饮食和欧洲饮食。欧洲饮食相对不健康,日本饮食相对健康,地中海饮食多食用鱼类,中国人饮食中加入了粗粮、纤维。根据比较动物学家研究结果,人体的胃肠道是适合于混合食物的,也就是荤素搭配,以素为主。
  控制腰围有很多种方法,首先就是控制餐桌上的饮食。最近英国爱丁堡大学在志愿者中尝试 “轻微饥饿”疗法,据研究者分析,采取这种“永葆青春的饮食法”,可以明显延长寿命。控制饮食,“少吃一口”,加强活动,既缩短腰带,也减少疾病。
  (编辑    王    幸)
其他文献
张拥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疾病中心副主任兼神经内科副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神经病学博士,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脑血管病中心博士后,神经病学博士生導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生化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等社会任职。擅长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头晕、晕厥、头痛及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
期刊
受访专家  姜良铎  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擅长中药、火罐、针灸、点穴、按摩等中医疗法。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五全天  张晓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疑难疾病,尤其是肺间质疾病(肺纤维化等)、肺结节病、肺癌、肺栓塞等 , 熟练使用呼吸机救治危急重证患者。  门诊时间:
期刊
程 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腧穴特异性研究。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后备学科带头人,针灸学院211工程项目骨干成员。  门诊时间:  朝阳区西大望路15号外企大厦3层大诚中医:周二、周五下午  海淀区远大路西口青清商厦2层南侧大诚中医:周四下午健脾胃第一组:足三里穴和腹哀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所谓下合穴,是
期刊
陈 伟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负责临床会诊、基础工作。1995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医学营养系,同年进入北京协和医院担任营养医师工作。  门诊时间:周二、周三上午,周四全天  缺乏維生素,后果严重  近年来,大量的营养学研究已经揭示了维生素缺乏与很多疾病存在关联,医生们也依据研究结果,将很多维生素用于疾病的治疗或辅助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陈副主任告诉我
期刊
马淑然  医学博士,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医基础系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五脏应时”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擅长治疗:月经病、带下病、不孕病、习惯性流产及产后诸病;哮喘、肺炎、气管炎、胃肠炎、胃腹痛、呕吐、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肥胖、脂肪肝、肾炎;湿疹、痤疮、荨麻疹、脱发、白癜风;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晚上于仁文  北京营养协
期刊
受访专家  张晓燕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银屑病、皮肤疑难病的诊治;皮肤病理、常见皮肤病与性病的防护; 皮肤保健与美容。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35岁的时候英年早逝,他的一生在跟很多的疾病做斗争:肾病、天花、伤寒、扁桃体炎、咽喉炎……关于莫扎特死亡的原因众说纷纭,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莫扎特的死跟他的生活习惯以及居住地区有关系。莫扎
期刊
受访专家  徐荣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特聘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擅长治疗小儿肺系之小儿慢性咳嗽、小儿反复感冒、小儿哮喘;脾胃系之小儿厌食、腹泻病,小儿重症肌无力;心系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紫癜;肝系之儿童多动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肾系疾患之小儿肾炎、肾病,小儿生长发育迟缓(个矮)、小儿脑积水、小儿脑瘫;小儿青春期疾病之小儿痤疮、小儿紧张
期刊
陈 枫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擅长治疗中风、耳鸣耳聋、失眠头痛、抑郁症、各种痛证、肠胃病、颈椎病等各种骨性关节病、妇科痛经、外阴白斑及慢性胃炎。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周二下午桑志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关节二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八年制导师。擅长用中西医的方法治疗治疗四肢、骨关节损伤,膝痛及
期刊
黄 力  北京中醫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二十七年余,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及方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头晕、头痛、失眠)以及其并发症高血压脑血管病(偏瘫、失语)、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心悸、气短、浮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蛋白尿、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风心病(瓣膜病变)、心肌炎、心肌病以及各种心脏病所致
期刊
受访专家  吴 煜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胃癌、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的中医治疗;放化疗的中药调理;癌症中医康复及癌痛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下午肠癌三部曲  人食五谷杂粮,粪便为人体排出体外的糟粕之物,所以人体排出的粪便中或多或少都会含有一些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质如果长期刺激大肠黏膜,我们的肠道就有可能发生炎症。而肠黏膜毕竟不如皮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