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腓骨皮瓣在足跟缺损的解剖学基础及其初步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y6821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腓骨皮瓣的解剖基础及应用改良腓骨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采用20例成人下肢标本,红色乳胶灌注后,解剖观测腓动脉的来源、走行及分布范围。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例足跟缺损的患者,临床上应用带骨膜、有血运的骨片垫于折叠腓骨下端的改良腓骨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皮瓣切取面积5.0 cm × 8.0 cm~12.0 cm × 14.0 cm。

结果

腓动脉于腓骨头下方7.30(3.40~10.94)cm开始贴紧腓骨走行并发出穿支,小腿中段穿支血管恒定,数目多,骨、皮穿支平均5(4~6)支,管径最大,皮穿支为1.14(0.92~1.58)mm,骨穿支为1.10(0.50~1.80)mm。临床上应用6例腓骨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移植腓骨、骨片均骨性愈合,未见明显吸收,随访6~36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足跟跖底处无溃疡、坏死,下肢行走正常。

结论

腓动脉起始、走行及分布恒定,带骨膜的骨片血运丰富,改良腓骨皮瓣是修复足跟缺损的理想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通过对供区血管解剖变异皮瓣移植术后护理的回顾研究,探讨血管变异皮瓣血运变化规律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研究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263例游离皮瓣移植病例中发生血管解剖变异17例,针对血管变异皮瓣血运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分区护理监测,采取患肢平行放置、保温、按摩等护理措施,配合冬眠疗法,预防和降低皮瓣血管危象的发生率。结果17例术后均有动脉低灌注临床表现,皮瓣肤色较周边正常皮肤略显苍白或发
摘 要:中职院校的教学主要是以升学或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型人才,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开始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是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为培养对象,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课程设置等现状,尝试对不同需求学生采用不同程度的融合教育,因材施教,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8月,收治前足缺损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4~54岁,平均34.1岁。重物砸伤4例,锐器切割伤2例,交通伤6例。伤情:前足软组织缺损均伴骨外露1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4.7 h;前足离断再植术后坏死2例。术中首先进行彻底清创或坏死组织切除,创面缺损范围4.0 cm × 4.5 cm~6.0 cm ×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部肿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应用游离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头面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创面15例。创面部位:枕部6例,颞部5例,顶部2例,额部2例。创面面积为10 cm × 6 cm~13 cm × 10 cm,切取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有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例脂肪液化,经换药等治疗均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1
目的介绍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皮瓣的切取方法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在10例共2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手标本上,解剖并观测了示指桡侧指动脉的起源及其向虎口背的分支与分布情况;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设计示指桡侧指动脉掌背皮支皮瓣,修复示指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面积最大5.5 cm × 3.0 cm,最小2.5 cm × 2.0 cm。结果示指桡侧指动脉的起源有两种类型:一种由拇主要动
目的报告应用股骨剔骨皮瓣治疗复杂性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股骨剔骨皮瓣治疗9例患有褥疮的截瘫患者,除1例超大面积褥疮外,其余8例褥疮患者合并髋关节脱位、化脓性髋关节炎、股骨头颈骨髓炎,在股骨剔骨皮瓣手术同时行髋关节离断。结果9例股骨剔骨皮瓣全部成活,最终褥疮全部治愈。出院后随访0.5~4年,褥疮均无复发。结论对于截瘫,合并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颈骨髓炎、化脓性髋关节炎
摘 要: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给我国当代教育带来深刻影响。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改革,为教育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为我国教育理论现代化思想作出开创性的理论研究。陶行知创立有独特见解教育理
目的通过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ALTF)穿支定位、术中切取时术式的改良,预防并减少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对134例游离ALTF移植修复四肢创面的病例,术前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和彩色超声多普勒(CDS)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穿支进行定位,在确定穿支的部位和口径后,切取皮瓣时做了以下改进:①保留供区的阔筋膜,切取超薄皮瓣,使皮瓣宽度在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