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能使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笔者浅谈实施有效朗读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关键词】以读为本;读出层次;读出实效;读出语感;读出乐趣
  在二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共同点是不喜欢读课文。读课文时,他们总是要么不出声,要么声音很低,朗读语感差。众所周知,朗读是最经常的、最重要的、最具实效的阅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能使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朱教仁教授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真是巨大的财富。那么教师要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
  一、制定准确的朗读目标,读出层次
  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朗读指导要有层次性、渐进性和规律性。我认为一篇新授课文要把握好四个朗读层次:1.初读课文,读得正确,扫清朗读的基本障碍;2.再读课文,读得流利,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3.品读课文,读出感情,赏析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背诵课文,熟读记于心,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二、保证读书时间,读出实效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让花俏形式的,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读。
  三、精选练点,读出语感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现代诗,文字优美,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较佳的课文。“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读出诗的节奏,读出美感。“那里的/小朋友/和鲜花,正在/睡梦中/等她/,盼她……”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四、运用多种朗读方法,读出乐趣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朗读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避免朗读过程的枯燥乏味,让朗读成为教学中的精彩环节。
  1.示范朗读,激发感悟。教师要示范,得先有范儿,所以研读教材是必须的功课,在准确把握课文节奏和感情的基础上,把自己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融入朗读中,让学生从语音语调中得到朗读的启发,从而达到朗读指导的目的。
  2.比较朗读,强化感悟。比较法,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增、减词比较和换词比较让学生明白原句的好处和学习表达方式,增强语感。如《触摸春天》中“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让学生去掉“慢慢地”和“极其准确地”与原句对比讀,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安静创造的奇迹。
  3.边读边思,加深感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寻找答案和体会感情,这样学生朗读有目的,有兴趣。如教学《触摸春天》,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你看出了安静是怎样的孩子?”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画出安静创造奇迹的语句,并做好批注。汇报交流后,学生体会到了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从而绘声绘色地朗读,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孩子们被安静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
  4.创设情境,加快感悟。有些课文比较深奥,设置适当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經验,唤起学生情绪和内心想法,真正走进教材。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亲人去世的心情,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动情的朗读让孩子们流下了眼泪,更坚定了维护和平,制止战争的信念。
  5.个性朗读,读出感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读是个性化行为。学生具有差异性,朗读的效果自然不同,以鼓励为主,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由发挥,读出自己的特色,读出自己的感悟。同时,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
  作为我们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语文只有被用起来才能活下去,要用起来就必须表达出来,表达的第一步就是朗读,让朗读激发学生走进中华文化的兴趣;让朗读促进学生对中华语言文字魅力的感悟;让朗读增强学生对文字的运用和表达能力;让语文中的精华随着琅琅读书声流芳百世。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字是人类思想表达的载体,阅读中的文字是思想和情感的表达。阅读是人们不断的认识世界、发现情感、感知别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的方式。阅读不仅仅可以提升人们的交流的能力还能促进心灵的成长。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的交流水平的提升。高中阶段,学生大脑的知识不断的进行更新和深化,同样人们对外界的知识有了更深的诉求,要想实现自身的知识量的增加是需要不断
期刊
【摘 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要求“要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要使智力障碍学生具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所以说让学生体面的生活,培养学生具有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 。是我们这些特殊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做的。  【关键词】智障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在进行初中的化学学习中也应该注重对学习策略进行改革,从而全面应对新时期下的化学学习需求。在新形势下的初中化学学习中也应该按照新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规划,从而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通常情况下采用分类训练进行学生的学习策略应用。本文就初中化学学习策略的分类训练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策略;分类训练;探讨  初中的化学学习是在初三才开始学习的
期刊
《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以二战为背景,将两位素不相识的主人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德国少年维尔纳逃离矿区,追逐梦想,其人格却在此过程中不断经受挣扎与人性的考验。基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维尔纳的人格发展过程,以及在战争的背景下其人格所经历的挣扎与发展。同时,论文还探讨了维尔纳身边环境及那些看不见的“光”等影响其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
【摘 要】本文从内部团结、学风建设和全面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加强内部团结,第二步抓好学风建设,第三步促进班级全面发展。文章也详细阐释了这三步走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班级;团结;学风;全面发展  班级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而班长作为班级的核心,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这一任务,首先班长应该认真调研,主动发现问题,并且积极思考,寻
期刊
【摘 要】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散文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具有语言优美,大视角大窗口、形散而神聚等特点,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现当代散文的特点,接着在对高中语文课程中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推动散文教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阶段;语文;散文;教学;误区;策略  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点之一,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
期刊
从生活设施、生活服务、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四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活空间生态化发展指标体系,以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为例,基于2007—2017年相关数据,采用改进的熵权法对城市生活空间生态化水平进行测度,并进行地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长江上游地区城市生活空间生态化水平均值从2007年的1.2932增至2017年的1.6766,且生活设施、生活服务、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四分维度生态化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发展水平按均值大小排序为生活环境、生活服务、生活设施、生活水平;从地区差异来看,重庆、四川城市生活空间
【摘 要】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要求学校的管理者要非常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在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推动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改革,在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作为一名学校的管理者和指导者,校长是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的核心。校长既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人物,他的优秀素质对于普通任课教师来说具有最鲜明的直接影响力。  【关键词】小学;校长;学校管理  一、做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