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死亡在急性器官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以脂质过氧化物为执行因子,涉及机体的多种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急性器官损伤一直是临床上备受关注的问题,针对其机制的研究一直层出不穷.本研究旨在综述铁死亡在急性器官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选取肝硬化患者68例和健康者3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原、抗凝血酶(AT)、蛋白C(PC)、蛋白S(PS)、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及纤溶酶原(PLG)活性的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PT、APTT、TT、FDP
目的 探究稀释碘伏液间断灌洗并负压引流治疗胰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胰瘘患者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稀释碘伏液间断冲洗加负压引流;对照组24例,常规腹腔置管引流治疗.分析组间胰瘘患者的疗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及凝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置管时间、腹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NF-α、IL-1β、CRP血清下降水平低
放射性心脏病是导致癌症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探讨放射性心脏病的具体分型、分子机制、防治方法及靶点、防治放射治疗对肿瘤患者心脏负面影响是肿瘤心脏病领域面临的热点问题.本研究综述放射性心脏病的临床分型、分子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以期为放射性心脏病的防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