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态度主要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因素,它会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促进求知,激发想象和创新,净化心灵,完善人格。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培养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情感目标是英语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应将情感教学策略贯穿始终,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去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拓宽时空找资源
1.用好教材内容,挖掘情感教学的因素
中學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错综复杂的情感因素,而其中更多的是反映出人类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如热爱生活、勤奋向上、关爱他人、善于合作、爱护自然、维护正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去挖掘。我们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命的重要,真正理解人与人之间真、善、美的情操,让他们学会体验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关怀和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学会合作。
2. 开发非教材课程资源,拓展情感教学的领域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的直接的条件。它包括教材资源,还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在开发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发非教材的资源。首先要依据社会、学校的特色开发课程资源。金融巨子胡笔江先生的故居座落于我们校园内,有着优秀的学校文化底蕴,学生热爱学校,迫切地想了解更多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从这一点出发,让这些课程资源和英语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读读背背笔江先生的英文介绍,开展笔江先生小故事的英语朗诵会,橱窗内展出各种带英文介绍的图片,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辉煌,还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上获得升华。其次,可以让学生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让学生随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得英语学习的课程资源, 如可以把一些好的翻译网站,比较优秀的、健康的英语学习网站介绍给学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英文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再次,我们可以开发故事、小品、科学家传、科学史话、寓言、成语、笑话等情景资源,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
二、 改革课堂激情感
1.改革课堂模式,使用多种手段
情感具有情境性。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交际。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情境。我们可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或表演来模拟各种场合的实际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善于开口,找机会、找空间说英语的习惯,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师生相互尊重,注重情感碰撞
平等对话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倾听,学会宽容,要学会“蹲下身子来看学生”,让师生在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师生的情感处于一种高度自然的状态,互相传递真实的情感,推动学习进程。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课堂教学英语化、礼貌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几个“Please” “Sorry” “Thank you” 等,说话语气要亲切,要面带微笑,尽量用委婉的语气。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反对意见,老师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鼓励独特体验,充分进行朗读和想象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独特的体验和想象,我们要去除条条框框,让学生把这些独特的体验和想象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碰撞,这样,教学将会触及每个学生的心灵,显得高度有效。另外,教师可加强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如读A Visit to an Island要读得兴奋、高兴;读The Missing Necklace中的妇女说的话时要读得沮丧而失望, 而读警官说的话时要表现得沉稳有智谋……我们还要鼓励每个学生读同一类的文章或同一篇文章也要读出自己的个性。
三、提高自我,注重教师情感的感染
英语教师不是教单词和语法的机器,而首先是学生的一面人格镜子。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我们应努力把烦恼留在教室门外,用笑脸面对学生,自己要善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情感。另外,教师要善于研究作者的心路历程,走进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善于通过生动的描述、有扬有抑的语调去感染学生。课堂教学要靠师生良好的情绪推动向纵深发展。
四、走向生活,加强学生生活的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语言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英语教学的外延也应当与生活实践相等。但英语的实践机会毕竟没有母语的多,这就要求我们课后创造性地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加深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创造、尽情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这样会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和强化作用。如可以进行课本剧的改编、表演,朗诵,讲故事等,给学生一个展露自己才华的舞台,打破课堂时间的限制。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一、拓宽时空找资源
1.用好教材内容,挖掘情感教学的因素
中學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错综复杂的情感因素,而其中更多的是反映出人类真、善、美的高尚情感,如热爱生活、勤奋向上、关爱他人、善于合作、爱护自然、维护正义等,这些都有待我们去挖掘。我们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生命的重要,真正理解人与人之间真、善、美的情操,让他们学会体验生活中同学之间的关怀和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学会合作。
2. 开发非教材课程资源,拓展情感教学的领域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的直接的条件。它包括教材资源,还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在开发教材资源的基础上,更好地开发非教材的资源。首先要依据社会、学校的特色开发课程资源。金融巨子胡笔江先生的故居座落于我们校园内,有着优秀的学校文化底蕴,学生热爱学校,迫切地想了解更多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我们从这一点出发,让这些课程资源和英语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读读背背笔江先生的英文介绍,开展笔江先生小故事的英语朗诵会,橱窗内展出各种带英文介绍的图片,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辉煌,还使学生在精神层面上获得升华。其次,可以让学生与信息技术亲密接触,让学生随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得英语学习的课程资源, 如可以把一些好的翻译网站,比较优秀的、健康的英语学习网站介绍给学生,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英文网络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再次,我们可以开发故事、小品、科学家传、科学史话、寓言、成语、笑话等情景资源,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
二、 改革课堂激情感
1.改革课堂模式,使用多种手段
情感具有情境性。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交际。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情境。我们可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或表演来模拟各种场合的实际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善于开口,找机会、找空间说英语的习惯,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师生相互尊重,注重情感碰撞
平等对话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倾听,学会宽容,要学会“蹲下身子来看学生”,让师生在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师生的情感处于一种高度自然的状态,互相传递真实的情感,推动学习进程。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课堂教学英语化、礼貌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用几个“Please” “Sorry” “Thank you” 等,说话语气要亲切,要面带微笑,尽量用委婉的语气。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要允许学生对老师提出反对意见,老师和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鼓励独特体验,充分进行朗读和想象
“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独特的体验和想象,我们要去除条条框框,让学生把这些独特的体验和想象表达出来,进行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碰撞,这样,教学将会触及每个学生的心灵,显得高度有效。另外,教师可加强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如读A Visit to an Island要读得兴奋、高兴;读The Missing Necklace中的妇女说的话时要读得沮丧而失望, 而读警官说的话时要表现得沉稳有智谋……我们还要鼓励每个学生读同一类的文章或同一篇文章也要读出自己的个性。
三、提高自我,注重教师情感的感染
英语教师不是教单词和语法的机器,而首先是学生的一面人格镜子。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但我们应努力把烦恼留在教室门外,用笑脸面对学生,自己要善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情感。另外,教师要善于研究作者的心路历程,走进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善于通过生动的描述、有扬有抑的语调去感染学生。课堂教学要靠师生良好的情绪推动向纵深发展。
四、走向生活,加强学生生活的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语言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英语教学的外延也应当与生活实践相等。但英语的实践机会毕竟没有母语的多,这就要求我们课后创造性地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运用语言,加深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创造、尽情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验成功与失败,这样会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和强化作用。如可以进行课本剧的改编、表演,朗诵,讲故事等,给学生一个展露自己才华的舞台,打破课堂时间的限制。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