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极限静摩擦力矩的轧机打滑预测模型

来源 :钢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u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连轧轧制过程中,当轧制转矩大于轧辊与轧件间的极限静摩擦力矩时,轧辊与轧件之间将出现相对滑动,从而导致打滑的发生.为减少因打滑导致的冷轧带钢带钢表面缺陷,以板带轧制塑性变形基本公式为基础,将前滑区与后滑区的单位轧制力分布做线性简化,继而推导出极限静摩擦力矩模型.并以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且从轧制转矩与极限静摩擦力矩差值的变化趋势中发现,随着轧制公里数的增加,差值有逐渐减小到零的趋势.同时利用差值小于设定阈值的方式来判定工作辊是否发生打滑,并应用于现场在线打滑预警系统中.实践证明,该模型对冷连轧工作辊打滑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把宝钢炼钢厂300 t转炉的氧流量由60 000提高到69 000 m3/h,设计了6孔双角度氧枪喷头.根据第一个双角度喷头的试验结果,结合实验室内进行的氧枪喷头射流流场测定、射流与熔池作用的水模研究,对喷头设计进行了改进.为制定正确的供氧制度和喷头设计,对宝钢一炼钢的管道压力损失进行了测定.经过优化的3号6孔双角度喷头的主要参数为,氧流出口马赫数Ma≥2.1,小角度喷孔的氧流量不低于总供氧流量的57%,大角度喷孔夹角不小于13°,小角度喷孔夹角为10°左右.利用3号6孔喷头炼钢效果为,氧流量为69
保持95 mm/min焊接速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旋转速度研究其对镁/铜异种金属搅拌摩擦焊接头成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50 r/min搅拌头旋转速度焊接时,焊缝表面出现起皮现象;焊核区底部形成明显的隧道槽缺陷。适当增加搅拌头旋转速度至950 r/min时,焊缝表面变得更光滑;混合区尺寸增大;内部隧道槽缺陷消失;该混合区主要由被搅碎的Mg、Cu合金和少量新生成的Mg2Cu金属间化合物组成;接头的抗拉性能最好,抗拉强度达81.7 MPa;但是,继续增大搅拌头旋转速度至1180 r/min时,不
为实现板带轧制过程的智能制造,对智能化的内涵进行了深入探索.针对具体问题,将无监督学习与强化学习理论用于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以板带轧制过程中的板形检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无监督学习理论中的自编码器进行板形基本模式的自动学习,从而降低板形数据的存储与传输量,实现板形分布的抽象表示,为后续板形异常检测、智能预报和智能控制奠定基础.与基于勒让德多项式模式的传统板形数据降维方法相比,此方法可显著提高板形重构精度,实现板形数据的近似无损压缩.
为了实现快速的热轧工艺优化设计,基于工业数据的钢铁材料性能预测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对利用机器学习进行钢铁材料轧制过程性能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首先介绍了钢铁材料轧制过程性能预测常用的主流机器学习算法,其中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智能优化算法等.其次,分别对钢铁材料轧制过程性能预测建模方法研究进展和模型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钢铁轧制过程性能预测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数据质量的改善、小样本数据建模、建模数据加密、模型可解释性研究、钢铁材料组织预测和利用模型进行有效的
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要求信息技术的带宽、时延和速率等性能持续提升,成本、能耗等持续下降。但受制于物理特性,电子信息技术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带宽、能耗等维度。充分利用光子的优势,文章提出基于光电融合使信息光子技术在连接/传输、路由/交换、计算/处理等诸多信息领域发挥出支柱作用,推动人类由电子信息时代进入光电信息时代。
人工智能自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后,现在正处于为人类社会带来最大影响与变革的第三次浪潮,而深度学习作为掀起此次浪潮的主要驱动力,也必然会为钢铁智能制造注入新动能。为了探究深度学习技术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对深度学习的几项关键技术在钢铁工业应用中的探索,介绍了作者目前取得的相关成果,阐明了当前阶段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钢铁智能制造的研究方向以及技术优势,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钢铁制造的发展
为了研究数据在钢铁行业的生态化利用问题,介绍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及新发展阶段对钢铁企业的新型能力要求,阐述了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了钢铁行业数据资源特点及数字赋能基础,数据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不断交叉融合,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支撑政府行业治理3个层面,总结了钢铁行业数据发力的重点领域,提出以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基建”构建行业新型信用体系,支撑钢铁内涵式发展.
对铝镇静冷镦钢在浇铸过程中出现的浸入式水口结瘤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结瘤物中主要为C12A7(12CaO·7Al2O3)、CaS以及少量的MgO、TFe等,CaS所占比例达到36.91%,CaS含量过高,是造成水口结瘤的主要原因.结合生产过程分析发现,当钙处理时钢水中硫含量偏高,或喂入钙含量过多时,则生成大量的CaS夹杂,促使水口结瘤.通过改进脱氧造渣工艺、优化钙处理工艺等一系列措施,将钙处理前钢水中硫质量分数控制在0.005 0%以下,钙处理后钢水中钙质量分数控制在0.001 4%~0.002 6%,使钢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将为智能制造注入新动能.为探讨5G工业互联网在智慧钢铁领域的应用发展,首先从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需求出发,给出系统架构扁平化、通信协议统一化、网络连接无线化等演进趋势;进一步结合5G的标准进程及商用部署情况,介绍5G在工业应用方面提供的增强特性及应用现状,指出现阶段其在钢铁制造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最后针对5G赋能智慧钢铁的近期及中远期发展阶段,分析其所面临的行业适配、网络、终端、应用场景、标准演进等方面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方向建议,为进一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赋能智慧钢铁提供参考.
为了解决在高速连续生产中前后两卷带钢规格发生变化时,工作辊在线窜动和工作辊锥形段辊形引起的机组频繁断带问题,基于多目标寻优理论构造了工作辊窜辊多目标函数,计算得到了不同辊形下的最优窜辊区间,提高了轧机边部减薄控制效果.根据工作辊窜辊速度动态补偿控制确定不同轧制力条件下窜辊速度优化控制值,减小轧辊磨损和轴向力影响,保证高速轧制过程的稳定,减少带钢在工作辊窜动过程中产生的断带次数,提高了机组作业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