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品牌3.0时代的传播特征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牌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初创阶段人们普遍忽视品牌建设、缺乏品牌意识的1.0时代,渡过了市场经济的确立、商品竞争加剧、广告为王的2.0时代,目前已经进入以网络为基础,以互动、体验、参与、分享、娱乐为主的品牌3.0时代。在品牌3.0时代,品牌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病毒式传播
  病毒式传播其实跟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病毒”并没什么联系,但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却有“病毒”用户黏性大、传播速度快、易感人群面广、几何倍增效应等特征,在以网络为背景的营销传播环境下,病毒式传播广泛采用。在互联网之外,病毒式传播被用来指“整合媒介(leveraging the media)”,“口碑(word-of-mouth)”,“制造热点(creating abuzz)”, “网络营销(network marketing)”。但在互联网内,我们把这些统称之为病毒式传播。
  由于SNS社交网站的兴起,病毒式传播被企业更广泛的采用。如汶川地震捐款中的“加多宝”,其善举使得其网站在短期内被刷爆,“要捐就捐1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中国人,只喝王老吉”等言论迅速得到众多网友追捧。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等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提升,“加多宝”这个陌生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使企业深入人心。
  病毒式传播方式与品牌3.0时代特征高度匹配,是病毒式传播被品牌传播广泛应用的首要原因。首先,受众(或消费者)信息分享变得轻而易举。由于博客、播客、微博、SNS等的技术改进和方便性,特别是与移动平台的结合,使信息的及时分享变得方便快捷,受众的参与程度得到有效提升。其次,用户体验吻合了受众的游戏特质。游戏特质是人的本质,由于QQ、微博等与手机等移动工具的结合,使得信息的传递体现了游戏的特质:及时、富有想象和戏剧性,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再其次,用户参与品牌建设。在品牌3.0时代,用户参与品牌建设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病毒式传播所制造的或借助的噱头正是用户所感兴趣或关心的,品牌传播以此来吸引消费者参与,能够极大地激发其参与热情,从而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跨渠道传播
   在传统传播模式下,品牌传播通常采用某一固定渠道,有自己的传统传播方式,但在网络背景下的3.0时代,跨渠道传播成为常态。
  消费者正转变为综合者:他们在各种品牌、产品、品类和业态模式中交叉购物,并相应增加或减少同一渠道的购物量,使得自己所购之物性价比最优。在web2.0背景下,这种消费模式显得轻而易举,科技的发展使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平坦,这既是经销商的问题,也是供应商的问题。因为渠道的增减不是作加减法,它需要充分的深入了解受众,需要多渠道的广泛收集受众信息,需要及时地通过有效的途径让受众了解到产品信息,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使渠道具有个性和可塑性,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
  作为整合营销传播的一部分,跨渠道传播是企业在进行品牌传播过程中更好的利用资源,进行传播渠道整合的重要手段。我们知道,品牌在传播过程中,渠道是最好的传播途径之一,整合渠道传播就是要把各种渠道的传播有事相结合,使品牌信息能够精准的传递到目标受众,从而达到有效传播目的。
  在选择跨渠道传播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意渠道的互补性。任何传播都有其优缺点,渠道之间的互补性就是取长补短,集中优势,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注意用户黏性。在品牌3.0背景下,用户的个性化、独立性、自主性等特征明显,所以渠道用户的用户黏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选择渠道就是选择用户黏性。再其次,要注重品牌特性。进行跨渠道传播是企业传播手段的重要尝试,但并非所有的品牌都适合进行跨渠道传播,对此类品牌而言,宜采用“缓触网、深耕耘、多观察”的方式,伺机而动。
  三、碎片化传播
  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碎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
  由于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媒介的碎片化以及受众的碎片化,品牌传播1.0时代和品牌2.0时代的“魔弹论”、“皮下注射论” “大众传播模式” 等理论已经在品牌3.0时代难以为继,受众再也不是“中弹即倒”,传播效果也变得有限。受众更乐于采取自由搜索的方式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受众参与便得更具选择性,对信息的选择性接受、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变得更加苛刻,体验、娱乐、互动等成为他们信息接受的主要理由。
  受众的碎片化迫使传播至效必须要重视品牌对象的族群特征。“分众”的产生就是碎片化的结果,但在传播效果方面,我们需要把“分众”变成“聚众”,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归纳出品牌受众所具有的族群特征,从而确定传播的渠道、方式以及如何用整合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把品牌信息在海量的信息中脱颖而出,使传播效能最大化。
  就碎片化传播本身而言,为了更好的配置资源,就需要打破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之间的界限,实行“混播”,前面提到的病毒式传播、跨渠道传播就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方面,这种混播降低了受众参与的门槛,能够方便受众及时与品牌进行互动,甚至参与品牌建设;另一方面,能够迅速与受众融合、沟通,快速建立新秩序和游戏规则,方便品牌新的传播渠道的建立。
  四、植入式传播
  植入式传播在品牌3.0时代无处不在,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植入式广告。植入式传播之所以受到广告主的青睐,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在不经意之间把品牌信息植入消费者记忆之中,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
  在目前,我国的植入式传播不能令人乐观。首先,对什么是植入式传播理解不深,盲目跟风现象严重。植入信息的目的在于隐性,在不知不觉中让受众记住品牌,而不是显性的推销,生拉硬拽式为了植入而植入,这样只能适得其反,令人生厌,得不偿失。其次,植入式传播是要使人们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而不是相反。强调植入式传播的无意注意很重要,尽管传播是有意为之,但在效果方面,把受众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才是植入式传播的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在植入前考量品牌信息与植入对象的关联性,与故事情节的吻合性、与受众接受的可行性等等,否则,单纯的植入只能是画蛇添足。再其次,植入式传播只适合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不是什么品牌都可以做植入式传播,而且此种传播形式也只能是品牌整合传播的一个补充形式,而不是全部,在考虑到传播的排它性、及时性以及长尾效应后,我们可以考虑是否可以采用此传播形式。最后,植入式传播创意是关键。
  在品牌3.0时代,随着传播技术和传播媒介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还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而一种新的传播态势的出现,也一定会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我们只有顺应发展的潮流,才能更好的利用传播方式为品牌传播服务。[本文为国家横向课题《新媒体背景下品牌传播模式建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期刊
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既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实施文化管理工程,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努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文明新矿区的人文关怀命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