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对盐粳15号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来源 :大麦与谷类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k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盐粳15号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于2020年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淮南试验站进行不同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用量对盐粳15号的生育期、株高、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盐粳15号的生育期延长,株高增高,高峰苗和有效穗数随之增加,但成穗率却随之减少,每穗总粒数先增加后减少,结实率降低,产量先升后降。不同机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机插密度的增加,高峰苗和有效穗
其他文献
为评价单宁酸和乳酸菌单独以及组合添加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青贮品质和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晾晒至含水量约为55%的初花期紫花苜蓿为青贮原料,设无添加剂为对照组(CK),单宁酸(Tannic acid,TC)、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和单宁酸+乳酸菌(Tannic acid+Lactic acid bacteria,TL)为添加剂处理组。青贮60 d后开袋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剂处理组均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值、乙酸和非蛋白氮含量
为了解油茶叶面施肥的最佳时期、日施肥时间和养分配比,对投产期油茶开展多因素、多水平叶面施肥正交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油茶叶片氮含量、产量和茶果数量等指标,以获得最佳的油茶叶面施肥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施肥对叶绿素含量和茶籽出仁率影响较大,氮素对叶片氮含量和当年茶果数量、当年茶果产量及两年平均产量影响都较大,氨基酸浓度对第2年茶果产量、单果重、果皮厚度、出籽率和含油率影响较大;处理17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处理6油茶叶片氮含量最高;处理23当年茶果产量最高,处理12第2年茶果产量和平均产量最高;处理23
以适宜当地生产的扬农啤7号、苏啤11号和苏啤8号3个大麦品种为材料,选用普通尿素和硫包衣尿素(sulfur coated urea,SCU)2种氮肥,设计100%普通尿素、100%SCU全基施、60%SCU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60%SCU基施+40%SCU返青期追施、85%SCU全基施、51%SCU基施+34%SCU返青期追施和CK(不施氮肥)7个处理,研究缓释肥减量配施对不同品种大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100%尿素处理相比,100%SCU全基施处理3个品种大麦产量略有降低,60%SCU基
β-淀粉酶(BAM)家族是催化植物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的重要酶,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耐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为了解锥栗ChBAM基因家族的结构和表达特征,对ChBAM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进化分析,并研究了ChBAM在不同组织、果实发育和种子萌发期间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鉴定出9个ChBAM基因,均具有典型的Glyco_hydro_14结构域,分为4个组(Ⅰ~Ⅳ组),与其他物种比较,ChBAM家族成员和枳CtBAM在进化关系上更为接近。葡糖基水解酶结构域、基因结构和基序分析表明ChBAM家族基因高度保守
为研究华北石质山区林下真菌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在北京九龙山林下凋落物层收集真菌,分离纯化得到供试菌种,并选用了杯伞(Clitocybe)、光柄菇(Pluteus)和环炳菇(Lepiota) 3个菌种(分别用F1、F2、F3来表示)。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不同菌种对栓皮栎阔叶、油松针叶凋落叶及栓皮栎与油松1∶1的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菌剂处理下,不同类型凋落叶失重率不同。经过21
为探究湿地植被泥炭对Pb2+的吸附特征,在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野外调查,探讨了泥炭投入量、吸附时间、p H值、Pb2+浓度等因素对4种湿地植被(水竹、垂穗石松、灯芯草、泥炭藓)泥炭吸附Pb2+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4种湿地植被泥炭对Pb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被泥炭随着泥炭投入量的增加对Pb2+吸附
以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示范基地广泛种植的的枣树经济林和苹果树经济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草地作为对照,对比分析研究区不同经济林和立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苹果树经济林>草地。(2)各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表聚效应明显,且垂直分布特征显著,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且深层有机碳含量...
俞新妥教授长期从事林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林木种源试验的重要开拓者.本文概述了他基于树木树人、知行并进的育人理念以及在开展林木种源试验、杉木栽培生物学研究等方面
为探究滇中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植物叶片理化性质以及燃烧性的关系,以银荆、蓝桉、滇青冈3种滇中地区常见常绿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统计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植物叶片粗脂肪含量升高、灰分含量降低、热值增大的样品批次所占比例,并计算植物叶片的燃烧性综合指数,分析叶片燃烧性综合指数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研究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植物燃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银荆和滇青冈叶片的粗脂肪含量升高、灰分含量降低、热值增大的批次比例均在50%以上。蓝桉叶片除粗脂肪含量升高的批次比例超过50%外,灰分含量降低与
为选育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杂交稻,本文采用优质不育系×优质恢复系的优优配组技术路线,选用优质香型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抗病恢复系成恢727配组而最终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宜优727,于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00132)。该组合不仅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好和抗逆性强等特点,而且稻米品质达到农业农村部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NY/T 593—2002)二级,实现了杂交稻品质与产量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