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课程教学优化探讨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shuo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课程在学校教学、企业培训层面出现的问题,从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出发,提出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搭建混合式课程平台等措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  工程材料理化检测  校企共建共享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C-0161-02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等教育资源;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课程资源是一个校企双赢、协同发展的项目,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课程学校教学及企业培训中的问题
  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课程是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与建筑工程检测企业的职业岗位工程材料检验员、检测员直接对接。目前该门课程的学校教学以及企业岗位培训中均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学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信息化手段缺失,教学效果不佳。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能够掌握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即工程材料的理化检测方法和技能、工程材料理化检测方案及报告的编制能力等。学好该门课程,可以为建筑结构主体检测、钢结构检测、顶岗实习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而杂,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各种材料相对独立、联系较少,图表、规范较多,而且有的材料实训花费的时间长,在课堂上并不能及時地看到结果,授课过程以讲述为主,由于信息化手段缺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上出现的问题已经影响了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课程教学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的,迫切需要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
  (二)企业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人员流动大,培训课程资源不足。工程材料理化检测是工程检测、咨询类公司的重要业务之一,大多数应聘新员工都是从建筑相关专业转过来,入职之初均需进行工程材料理化检测企业专业技能的培训。又由于该项工作内容单调、枯燥,导致人员流动较大,企业往往面临员工培训完成后就辞职的风险。因此,减少企业培训成本,增加员工入职积极性和稳定性是企业当下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此外,企业培训课程资源不足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课程教学优化措施
  针对学校及企业出现的问题,应在学校及企业现有实训条件及工程背景下,对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其中的重点在于,加强校企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建共享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课程资源,使该课程教学及企业培训更加具体、生动及形象,易于学生及企业员工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确定课程目标。从企业的职业岗位(群)出发开展职业能力分析,提炼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职业岗位所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包括能正确识别各类工程材料的品种、规格;能规范、正确地使用各种检测仪器及设备开展各类工程材料(砂石、水泥、混凝土、砂浆、墙体、建筑钢材、建筑节能材料、防水材料等)的试验与检测;能正确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材料的配制、调整与试验;能正确进行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对照各类国家检测标准和规范,对所检测的材料出具正确的检测报告。方法能力培养目标包括自学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目标包括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树立“质量第一”“公平、公开、公正”的工作作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促进有效沟通,以及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选取课程内容。基于企业的实际业务,根据企业工程材料检验员、检测员的岗位需求,将各类工程材料(砂石、水泥、混凝土、砂浆、墙体、建筑钢材、建筑节能材料、防水材料等)的选用、试验与检测以及检测报告的编写等作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以“适度、够用”为原则,淡化理论知识的讲解,突出材料的试验与检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载体,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逻辑关系,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设计了8个具有代表性、指导性的项目,分为24个子项目。具体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工程材料理化检测项目分解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子项目名称
  1 水泥的检测及应用 ①水泥的进场检验与取样;②水泥的性能检测;③水泥合格性判定;④检测报告的编写
  2 砂石集料的检测及应用 ①砂石集料的进场检验与取样;②砂石集料的性能检测;③砂石集料合格性判定;④检测报告的编写
  3 混凝土的检测及应用 ①混凝土的制备;②混凝土的性能检测;③混凝土合格性判定;④检测报告的编写
  4 砂浆的检测及应用 ①砂浆的制备;②水泥的性能检测;③水泥合格性判定;④检测报告的编写
  5 墙体材料的检测及应用 ①墙体材料的进场检验与取样;②墙体材料的性能检测;③墙体材料合格性判定;④检测报告的编写
  6 建筑钢材的检测及应用 ①建筑钢材的进场检验与取样;②建筑钢材的性能检测;③建筑钢材合格性判定;④检测报告的编写
  7 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及应用 ①建筑节能材料的进场检验与取样;②建筑节能材料的性能检测;③建筑节能材料合格性判定;④检测报告的编写
  8 防水材料的检测及应用 ①防水材料的进场检验与取样;②防水材料的性能检测;③防水材料合格性判定;④检测报告的编写   以岗位中常见的项目为载体,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融入各个任务中,开展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或员工从简单到复杂,从入门、熟练、掌握到精通,层层递进。目前工程材料发展迅速,新材料、新方法层出不穷,因而要与时俱进地调整课程内容,增加新材料、新方法的知识,及时地跟上工程应用的新变化以及各类标准与规范的更新。
  (三)丰富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理论讲授向项目教学法转换,课堂以项目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项目的技能训练及训练过程中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应用,使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力與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对项目的理解、操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程以企业实际工程材料检测为背景,课前分发项目任务书,学生通过线上多媒体课程资源自学并熟悉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能及检测方法,通过线下工程材料检测实训室训练各类材料检测的实践技能及检测报告编写的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制作多媒体课件、微课、工程现场材料检测案例视频、习题库、试题库、标准与规范资源库、多媒体动画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前通过教学网络平台预习学习任务,观看微课视频,了解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材料的检测步骤;课堂中则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实训,即使遇到不会的地方也可以随时查阅网络平台的示范操作,及时掌握仪器的使用和材料的检测方法,提高学习效果。课后,根据课堂实训的检测数据,比对线上各类标准与规范,对检测结果的合格性进行判定,并编写检测报告。同时,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考核功能,学生可以边学、边练、边考核,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四)建设校内实训室及校外实训基地。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改善校内实训教学条件,可建立工程材料检测实训室。为了让学生更快地融入企业、适应企业需求,在建设校内实训室时,可以先对校企合作的建筑检测企业进行调研,尽可能地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务必要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企业日常检测工作环境。同时,在企业的协同帮助下,尽可能地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方式开展实践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初次踏入职业岗位时,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文化与环境,减少与企业的磨合时间,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此外,也可以与一些优质企业共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高级检测工程师担任兼职指导实习教师。这些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场教学实训场所,如一些大型材料检测项目如墙体、玻璃幕墙等项目,则可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来掌握检测设备、检测方法等。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这样,企业可以减少新员工培训的投入,节省开支。
  (五)搭建混合式课程平台,共享信息化课程教学资源。为满足学校教学的需要以及企业新员工培训的需求,校企合作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及企业培训资源。来自学校及企业的课程团队成员,从学校课堂及企业培训需求出发,根据职业岗位具体要求,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及规范,依托学校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设计开发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工程检测现场实践操作视频、涵盖职业岗位知识点的习题库、满足职业资格证考试的试题库、职业标准与规范资源库、工程检测报告案例库以及其他配套资料等。这些资源挂在学校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上,学生及企业员工可以随时登录,反复研究、分析、慢放、深度回顾,可随时随地学习。
  高职工程材料理化检测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的工程材料多样且系统性不强,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尤其是课程资源上,对课程的改革作了积极的探索,为学校和企业的协作共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发展。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教学改革还需继续前行,更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2)[2018-12-2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闫宏生.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检测与应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职教论坛,2013(14)
  [3]兰先芳.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转向:信息化的视角[J].高教论坛,2014(12)
  (责编 苏 洋)
其他文献
本文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探讨现代学徒制的作用和意义,针对现代学徒制实施中政府缺乏宏观层面的统筹、学校的制度建设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广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国家从宏
我国处于会展业的高速发展时期,但会展行业人才严重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会展人才培养现状及我国会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应完善高校
6月30日,南非美钻唐山独家授权仪式在宝怡珠宝的大力推动下,于唐山五洲金行隆重举行。南非驻华大使Dotana MSIMANG(多拉娜·姆西曼)女士受邀参加授权仪式,并亲手颁发南非美钻
当前,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住宅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产业发展迅速。现有保障性住房能耗高、居住舒适度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发展绿色建
为保证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企业预算存在的风险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控制措施。对企业的预算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减少或者避免风险,以保证实现企
12月11日,全球专业游戏装备领军者SteelSeries(赛睿)在北京举行了以"幻彩悦动极致感官"为主题的中国区新品亮相发布会,推出全新的高品质音频设备—西伯利亚Elite精英(Siberia Elit
本系统对网络爬虫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对淘宝某商品销量的监控功能,从而达到更深入的了解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喜好程度,以此来判断和决定以后的商品的销售。了解淘宝网的网
本文以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论述我国民族地区的职普融通实践,阐述当前广西已经初步构建起民族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实现横向融通、纵向贯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学院以“创新学分”的培养模式为抓手,落实教学改革,聚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学生制定申请方案、全程指导学生、专
【摘 要】本文分析非智力因素,解读高职学生职业实用英语翻译能力,提出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采取分层次教学、赋予成功体验等做法,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通过扩大词汇量、创设情境、革新教学方法、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优化翻译教学内容、增加实践实训活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设备等手段,培养学生职业实用英语翻译能力。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高职学生 职业实用英语 翻译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