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画的特殊欣赏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墨画,是传统绘画的特有形式。它运用了单一的墨色来对真实的形象进行描绘,是一种特殊的创造。自从它的产生,曾引起历来学者们的特殊爱好,也曾引起历来广大民众的特殊欣赏。
  水墨画是着色画的分枝,而着色画正是它的起源。它的确立是在中唐,但它的肇始,起于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山水松石格》,文中谈到用墨来作画,主张用墨来代替一切颜色。但是萧绎的水墨画法在当时未被引起注意。直到唐代,水墨画对真实进行描绘——即通过意匠和笔墨,形成了一种高妙的体格和它的高度艺术性。在运用墨的单一色彩下,在技法上就增加了繁复性与广大性,因此,加强了被描绘对象的亲密性和深刻性。所以王维《山水诀》就曾提出:“画道之中,以水墨最为上。”
  一般来说,一幅画的欣赏过程是“读画”的过程。一个观赏者通过“读”来看画里的形象是不是真实?画家笔下的这种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态?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以为是读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以为是没读懂。这种类似讲“故事”的传统方法,是将画的本身加以“文学性”的描述。水墨画是写实的,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就容易些。因为它的形体真实,易懂。
  既然水墨画是写实的,那它就有艺术特性。欣赏虽然是从主观的爱好出发,但还是要配合客观的事实与条件。所谓特性,讲求些什么?什么是它的原则与要点?
  首先,对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是必要的。譬如:當我们认识了真实的梅花形态,再来欣赏描绘的梅花,它是怎样来表现的呢?如果把梅花树干画得像藤萝书时干,把梅花花瓣画得像桃花花瓣,这样的描绘,是对还是不对?这就必然是从认识和理解真的梅花开始。事实证明,千百年来,梅花的形状,是并无变化的。这样,欣赏就有了依据,从而再涉及它的艺术加工。
  这里以元代王冕的《梅花图》为例。王冕以善画墨梅知名。通常作梅花,千蕊万朵,有时沾满在一幅画上。他喜欢表现繁枝密花、绚烂盛开的形态。常把梅花的干子一笔拉到几尺长,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峰,利用这样起落的笔势,特别突出了梅花的清拔性。但是这张《梅花图》的画法与以往的有所不同,写一段嫩枝,是以疏秀简洁见长。仿佛有股清风穿过梅花扑面而来。画中题《墨梅》诗:“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华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合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是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眼夺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自然,这是一个起码、浅显的例子。显然,它的艺术性,不单是以相像为满足,以真实的再现为满足。如果就是这样,它的艺术性,就不至于有多大的高下,而欣赏也就不会成为问题。
  但是,欣赏的根源是可以找寻的。一幅作品,第一眼触到你的,是总体。这是欣赏的第一步,有的吸引你,有的觉得平平,就放过去了。一些欣赏者往往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总结一幅作品的美或丑。这样,虽说是欣赏的第一步,却成了欣赏的终点。这就显得很不够,往往会误事。因为一下子引起注意的,不一定是好画。它可能只是在某一点上,在一刹那间吸引了目光,使人的眼睛突然的起了一种错觉。而平平引不起注意的,也不一定不好,它虽不能强烈地吸引人,却有着它的内在美。
  然而,在欣赏的范畴里,是包括了一幅画的总体——也就是结构。这是绝对重要的一点。而结构的好坏,不是一眼就能解决的。因为它正是许多细节所组成的。
  元末著名山水画家王蒙的代表作《青卞隐居图》,描绘了作者的家乡——浙江卞山。画面描绘了卞山千岩万壑、峰峦曲折、高峻巍峨的气势,烘托了山深林密的幽寂气氛。采用了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先以淡墨勾皴,后施浓墨,层次分明。通过笔墨渲染的山石书时木均有一种润湿感。山头多用点皴法,表现出树木的茂密苍郁。画面构图繁复,布局有条不紊,从近处推向深远的高度和空间。他创制的特色是:以描写卞山的真实作为基础,在此之上作艺术的加工。
  浙江的卞山是作者的家乡。即赵孟頫诗云:“何当便理南归棹,呼洒登楼看卞山。”此山一名弁山,高出云霄,山石莹然如玉,下有玲珑山,石皆嵌空。上有三岩,即碧岩、秀岩、云岩。董其昌曾泊舟山下,叹曰王蒙“能为此山传神写照”,称他为“天下第一”。
  王蒙的画派,善变而多样化。从他对真实描写的热情来看,体现了他的笔墨修养。他的笔势是如此富有变化,卷曲如蚯蚓的皴笔,是强调了董源的一端;绞缠着的线条和繁密的小点子,又是结合了巨然的。许多破而毛的近乎是点子的,更是吸收了燕文贵的笔意。焦墨的粗线条,又是从李,郭而来。他将董源,燕文贵,李成、郭熙等这些对写实奏效的技法网罗在一起,联合在他的画里,扩展开来,形成了独立的一体,丰富了它那有变化的情景。由于他学识和才情的融合,才形成它整洁修饰,相头乱服的多种风格。
  那么,为什么某些作品一下子就能吸引人的兴趣,刺激人的情感;而某些作品,一下子就令人感到兴趣索然、平淡无味呢?
  一些可能的情况是:有些人对于墨彩的淋漓,笔势的泼辣,赞美它有奔放的豪情。所以每当见到这一类的画派,就会神采飞扬,看作神妙佳品。但是淋漓不等于相糙,而泼辣也不等于丑怪。可是,有时往往在这方面混淆起来。又有些人对于墨韵的洁净,笔势的精细,喜欢它雍容文雅的气度。所以每当看到这一类的画,就神清气爽,认作是古典的至高画派。但是,洁净不等于生意索然,而精细也不等于纎弱无力。可是,往往在这方面又混淆起来。
  如此,单凭独自的眼光,就形成了喜好这一样或厌恶那一样。这里不是要限制个人的喜欢,是因为这样的爱憎,显然是不可靠的,是虚无的。理由是,经过欣赏,就要使这一欣赏站得住脚。解决了这一点,欣赏就完全是自由的。
  欣赏的条件,是通过形象所描写的神情,通过一切笔,墨的技法和结构。因为一幅好的作品是具备这些条件的。而它的总和,它的归宿,是风骨与气韵。南朝齐谢赫的“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其次是“骨法用笔”。这是绘画的原则,终点,也是欣赏的原则和终点。   然而,“气韵”又是怎么回事?要来解释它,相信有的是千言万语和旁征博引。但归根结底,总是抽象的。这就必须要有实物来证明,必然要通过实践。比如说北宋的范宽,郭熙、赵估等,他们的画笔都是气韵生动的。以下分别列举此三者: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它的气势雄峻,笔力老健。那些描画的群峰列岫好像真的压在面前,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范宽善写正面折落的山势,黑沉沉的墨韵,特有的“点子皴”,刻骨地表达了山的质的一面。画中巨峰壁立,几乎铺满画面,茂密的杂捌排列在山头,一道飞流从山问自上而下,山脚下巨石纵横,山路上有一队商旅,路边一湾溪水,使观赏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也点出了溪山旅行的主题。现在见到的范宽的画,多为山顶作密林,水边突兀大石这一类的境界。据历来叙说,他先学李成,后学荆浩。最后,他豁然地说:“与其师人,不若师造化。”于是迁居终南山、太华山,从而开创了它的新生命。
  北宋郭熙,他在作画前,先要窗明几净,左右焚起了香,准备了好纸好墨,然后洗干净了手,使他的精神安适,思想集中。聚精会神地经营一幅图,一次,两次,三次地加工,加了再修,修了再润,使得图中的山林泉石、村舍桥梁、曲折地、精巧地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从他现在流传的《早春图》来看,它的浑厚的笔势,明洁的水墨所映现的情景,是可以想见他在描绘的时候,专心致志,一笔不苟的神态,也可以想见他所体验的真实境界,通过他的笔墨和艺术创造,融洽地导致了统一。
  整个画面描写了早春来临的山中景象:冬日已去,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轻淡的云气,传出春早的信息。远处山峰耸立,气象万千;近处层岚重叠,山石突兀;泉水沿山间而下,汇入河谷,桥路山楼掩映于崖壁丛林里。人们在水边、山间活动着,一派大自然的生机。山石问的林木,或直或攲,或疏或密,姿态不一。树干有类似鹰爪,蟹爪的小枝条。(画幅左侧自题:“早春。壬子[1072]年郭熙画。”)整体描画瑞雪消融后云烟变幻、草木苏醒、早春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范宽雄壮的笔势,到郭熙劲秀的笔势。这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但都有着高度的艺术性。
  宋徽宗赵估以工细逼真的双钩花鸟画著称。他重视写生,画派结合了多种风格。亦擅书法,自称“瘦金书”。在位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以广收历代文物,书画扩充藏品。《枇杷山鸟》沿袭了徐崇嗣的“没骨法”(徐崇嗣,南唐画家。徐熙孙。擅画草虫、禽鱼、蔬果、花木等。其画初承家学,因不合当时图画院程序和风尚,遂改學黄筌、黄居窠父子。后又自创新体,所作不用墨笔勾勒,而直接以色彩晕染,世称“没骨图”,也称“没骨花”。)的左下角画一只玲珑的山雀歇在捌上,透过叶间丰美的枇杷,回望轻盈的飞蝶,墨染的枇杷,情调特别秀润,而墨彩流动、细腻、一种文静的气氛,弥漫在形象的描绘中,通过这种气氛流露的生动性,充满了亲切的,动人的情感。
  在元代,王渊是花鸟画的大手笔。他的画派在当时是很突出的。元人夏文彦《图绘宝鉴》说,王渊少年时曾受到赵孟叛的指教,通晓许多优良的传统技法。特别崇尚黄筌。论他的才情是朴实的,所以它的气格,并不崇尚风化。工整双钩加上水墨晕染的情味,浓厚坚实的笔势所描写的形象以及结构,显得分外的庄重。富于拙茂的情趣。代表作《花竹集禽》,以墨笔表现杜鹃盛开、修竹玉立、禽雀栖息、飞翔的情景。图中画两只角鹰与一块危石,雄者栖于危石之上,目光炯炯,毛色明亮。雌鹰半藏于危石后,探身,仰头,回眸。几株杜鹃和一丛竹枝,几只腾跃翻飞的腊嘴,或作翘首欲飞之势。在笔墨的处理上,根据物像不同的质感和色彩,以勾勒和皴染等手法,表现了湖石的方硬,竹枝的挺拔,花朵的轻柔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尤其是禽鸟的神态,羽翅的质感,无不惟妙惟肖。
  今天所能见到的实物,一千年以前的还有。一千年以来丰富而繁杂的画派和种类,构成了欣赏的负担。但这并不可怕,欣赏的诀窍,就在实践中。
  水墨画的兴起,是从着色画的转变而来,既有它一定的因素,也可以说是当时绘画艺术的大发展。因为这单一的墨色,却对现实的描绘,表现了特殊的功能。理解所谓笔法和墨法与各种不同的技法,理解所谓结构,理解时代性的变化,理解历来作者的崇尚与他们客观体验的表达意图,以及他们的传统性与创造性。或者说,这就是欣赏的宗旨。
其他文献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过程就是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精心分析到圆满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有序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的创
音乐课是一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课程。有效的音乐课堂会让学生真心喜欢,沉浸在音乐带来的美好情境中。那么,怎样才能构建有效的音乐
通过弗朗西斯·培根的绘画、出身和成长环境等方面的了解,引出艺坛新秀艾德里安·格尼。然后再根据对比弗朗西斯·培根的绘画、出身和成长环境,得出培根与当代具象绘画艺术新
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学的核心,在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处理任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实现快速、便捷的纠缠态制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物理系统中,线性光学系统始终是国内
高电荷态原子在各种等离子体环境的许多碰撞和辐射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该领域的学科——高电荷态原子物理,一直是现代原子物理学中最活跃也是最有趣的领域之一。
江泽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增添了新的丰富内涵。 一、鲜明的时代性。江泽民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适应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
XML已经日趋成为一种流行的数据表示和交换标准,用于在不同的系统和平台之间提供中立的数据表示。但是,XML天生具有的数据冗余量大的特点。近年来,国内外针对XML文档的压缩都
太阳能热推进(STP:Solar Thermal Propulsion)直接利用聚焦的太阳辐射能来加热推进剂以产生推力。在航天工程领域,探索适用于深远空间作业的新一代太阳能高效聚光器是当前的研究
近年来,等离子体中量子效应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量子等离子体在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尘埃等离子体中的量子效应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许多的研究都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