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在党史教育中的使命担当

来源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dg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代以来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是新时代铸魂育人丰富生动的好教材,党史学习教育对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学生尤为重要。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加强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方面有先天优势和独特价值。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可以把德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相互融合,引导学生扣好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粒扣子”,让新时代的党史学习教育大放异彩。
  研读教材,让党史教育“活”起来
  思政课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天然资源库。在现行的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里,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和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无不蕴含着党史教育内容,是思政课堂开展党史教育的宝贵资源。
  比如《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们有精神》一课,包括升旗仪式的图片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等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反抗列强侵略,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新增的《坚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和第三单元第五课《基本政治制度》等内容涉及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根本宗旨和我国的政党制度等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内容都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绝佳教材,只有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共同发力,党史教育才会更加鲜活。
  因此,思政课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厚植爱国情怀,认真钻研教材,找准思政教學与党史教育的契合点,充分挖掘党史教育元素,把德育课程与党史教育有机融合,引导青少年学生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多措并举,让党史教育“动”起来
  史之为用,其利甚博。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要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多样化方法,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以生为本,唤醒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党史学习教育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思政课教师要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把握青少年的学习特征,大胆进行“嵌入式”教学,将党史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新的学习形式,使党的理论观点深植学生心中。
  在执教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八课《中国梦 我的梦》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观点,我设置了教学活动“千年寻梦”。在这一活动中,首先,我引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如“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其次,我设置了3个有梯度的问题,如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古代中国的辉煌和近代中国的衰败,举例说明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及结果,从而探索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的精神和使命。最后,我引导学生综合所学历史知识产生联想思考,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达成共识再逐步点拨,让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推动者、引领者、实践者”,引导青少年学生感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
  善于运用多媒体如抖音短视频形式创造趣味课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凝聚价值追求》的学习时,利用教材的《探究与分享》栏目,播放电影《可爱的中国》《焦裕禄》等片段,让学生合作探究这些榜样人物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他们为什么能打动你。在学生的思考表达中,深度挖掘党的历史上的模范人物、英雄人物的精神价值,为学生学习党史上的模范人物、英雄典型,践行新时代道德规范打下基础。红色故事在课堂回味,红色电影片段为课堂增色,红色歌曲在课堂余音绕梁,红色传统薪火不断,红色基因在青少年的心中跃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教学的灵魂。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校情、生情,开发地方红色教学资源,综合利用校园与社区、线上与线下、书本与生活、节日与平时、小课堂与大社会,静态学习与研学行动联动,不断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增加新“配方”,让思政课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
  开阔视野,让党史教育“热”起来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对其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不少青少年对党史了解较少,缺乏党史学习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读史习惯。
  如何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热”起来?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课程融合,学生还必须通过自觉的学史读史活动,持之以恒,这样方能厚植党史素养基础,涵育爱党爱国情怀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课教师也要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史悟史的热情。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办以“读一本党史经典书籍”“录一段读史音频”“讲一个读史故事”“写一篇读史感悟”为主题的建党百年师生读书沙龙活动或系列读史活动,开发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党史读本,在丰富多彩的师生共读活动中引导青少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让党的光荣历史滋养师生的心灵,让师生的心中永驻爱党爱国情怀。
  回望百年路,奋斗最青春。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激励、教育和启迪青少年的鲜活教材。思政课教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和信心,站高看远,开阔视野,扎实推进,让党史学习教育成为热门学科,引导青少年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要勇担使命,启智铸魂,为党育人,引导青少年学生把党和国家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迸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发有为的信心和动力,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与祖国和时代一同前进!
  (责编 侯心雨)
其他文献
计划生育声像、文字、口头等宣传形式,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渗透力不够、效果不实的问题.2000年初,山西省河津市开展了一次育龄群众“三生”情况大调查 .要求计划生育人
三月的西湖,桃红柳绿、碧水荡漾。三月十六日杭州武林广场春光明媚,到处彩旗飘飘、气球腾空舞动,满布纵幅广告,一派节日气象。由浙江省自行车行业协会,中央电台、杭州调频97
今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中共河南省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这是继《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后,我省出台的又一个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导性、规范性文件。  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党中央、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进入新时代,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仍然存在,究其根本原因是城乡间、学校间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存在差距。为解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促进教师在城乡之间流动,加快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意义重大且正当其时。  随着我省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教育改革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推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教师由“校管”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无人机所采集的图像容易受到雾霾、雾气等阴霾天气干扰,造成图像质量下降。针对阴霾天气下无人机采集图像的质量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去雾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树人重在养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柳子厚得种树之要诀,悟治国为政之深意。今欲借种树之要诀明育人之哲思。教书育人
“通过‘县管校聘’改革,去年我们的一名语文教师从初中学校交流到乡村小学教学点,不仅解了教学点急缺语文专业教师的燃眉之急,还成为教学点的业务骨干。前不久,她在全乡优质课比赛中拿到二等奖,由她辅导的两名年轻教师也都获了奖。如今,她的干劲可足了!”4月6日下午,谈及去年起在开封市各试点县(区)推行的“县管校聘”改革,杞县平城乡第一初级中学校长侯玉民高兴地说。  “縣管校聘”改革是开封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