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949423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增强学生动脑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运用媒体手段、严格实验考核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深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4-02
  1.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分析化学实验不仅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所有化学工作者中,从事分析化学工作的人员远比其他化学专业的人员为多。分析化学工作质量的优劣具有很大的实际重要性。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工作的选择,能够适应工作环境,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为生产部门带去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必需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我国不少高等学校都对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改革。我们经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在此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期与同行交流。
  2.增强学生动脑能力
  动脑能力差,甚至根本不动脑,这一点在学生中非常普遍[1]。这主要表现在做实验过程中只是机械地按书本或教师讲的去做,而很少去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每个实验开设的几天前教师先出好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预习、思考、拟订方案,做到心中有数。学生进入实验室,由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计入成绩评定之中。由于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使学生尤为重视实验预习环节[2]。这样既缩短了实验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加强规范操作
  在分析化学实验中要想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必须规范操作否则会引入操作误差。如滴定管的洗涤、读数,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的具体规则,平行三次实验的重要性,滴定管的读数要记录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需要老师在实验前认真讲解,实验中反复强调。同时我们应在教学中进行尝试,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对于每个实验,教师有目的的安排学生讲授实验,演示实验操作,让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在此基礎上教师作指导性的总结。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为后续实验的打下良好基础。
  4.改革实验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传统的“黑板+粉笔”相结合,利用教学软件和教学录像配合教学,将会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声像并茂,生动活泼的界面和气氛中更好地接受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5.加大投入,添置设备
  分析化学实验课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分析化学课程整体质量的重要标志。目前,分析化学实验室的条件和设备大多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如仪器档次低,设备陈旧等,我们现在使用的天平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半自动电光天平,而实际工作中这种天平早已被电子天平所替代。这种情况都严重阻碍了实验水平的提高,应加大投入,改变现状。
  6.请进来,走出去
  请社会上有经验的分析化学专家来上课,如请鞍钢中心化验室的高工来给学生作报告,可以使学生受益匪浅。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讲授一般是讲原理再讲步骤。而前者是从实际样品出发,需要根据不同样品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分析方法,这种双向教学,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对本门课程的了解更系统、深入。
  7.健全实验考核办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更是促进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3]。以往的实验考试形式单一化。因此应改革考试的方式和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实验考核应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以平时考核为主占总成绩的70%。期末考核占30% 。这种综合考试的形式,避免了以前考试的片面性、随机性等情况,能够真实的评价出学生实验的水平,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8.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实验队伍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实验室工作人员一直被看作是教学辅助人员,是服务于教学工作的二线人员。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必须有目标、有计划地推进师资培训工作, 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进修、培训、考察等各种提高的机会, 鼓励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参与实验教学, 不断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
  9.结语
  分析化学发展极为迅速, 分析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各种分析技术不断涌现, 重要的是打好基础, 并让学生掌握学习与创造新分析技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与方法。因此,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研究,不断实践,不断探索。通过共同的努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依云,周红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能力[J].高等函授学报, 2005,18 (2):19.
  [2]田志茗,周萍.关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J].高师理科学刊,2002,22(4):86-87.
  [3]毕淑云,刘春明,邢磊.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和体会[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6):158-160.
  作者简介:
  孙鹏(1981-)女,广东汕头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方面的教学及研究。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探究嘉峪关植物多样性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研究》(立项批准号:GS[2014]GHB0368)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47-01  创新就是创造出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和环境等,并且通过这些带来有益的效果。生态意识创新就是在生态意识和科学实际发展方面有所创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不光是表现在院校的进步,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论述的是高职生物课程改革的难点还有对策,通过全文论述我国高职生物课程的相关问题,希望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高职生物课程的教育水平。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对高职生物课程的要求也是逐步增高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 生物课程改革 难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
【摘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的弹性力学与有限元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课堂教学的模式,选取本科5个班级,分成两组,分别开展新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工作,并对两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教学模式相比于单一课堂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研究成果可以为大学本科力学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教学模式 弹性力学 工学 课程  【基金项目】20
【摘要】论述物理学分层次教学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阐述分层次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对《大学物理》和《群论》两门物理课程、不同教学班级教学效果的分析揭示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展望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深入优化的可能方向。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 物理课程 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当前我国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得桥梁结构跨度结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障,人们就将许多先进的施工技术、材料和设备应用到其中。其中深水桩基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都对应用题尤其重视,但同时,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学生也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仔细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会学生从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快速、准确的解决应用题。在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了解决应用题的三种方法,希望通过对这三种教学方法的总结为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应用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51-01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常出现这样的课堂场景,教师上课讲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而学生有的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虽然在听课,但显得很勉强露出十分疲惫的眼神;有的干脆打瞌睡或做自己的事。究其原因有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习惯问题,但上课教师也难辞其咎,需要更新观念,改变方式。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