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lu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式”教学法是小学生通过亲自参加课堂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小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认知事物的一种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设不同的情境,小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不同的体验,从而完成对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教学任务。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均不成熟,属于不完全行为能力人,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他们对于周遭事物的情感体验,而非理性思考。因此,“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应用,对小学生對于事物的认知具有积极意义。
  一、创建情境体验生活
  创建情境是“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中的主要应用。创建情境通常是小学教学在课堂活动中建立的情感气氛。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小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创建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知周围事物,能够让小学生的体验更加真实、感受更加直观。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上,实践“体验式”教学法应该注意两点:第一,活动情境的创建要符合小学生智力发育的认知水平,只有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小学生理解其讲授的内容,才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实现小学生主动参与到“体验式”教学法的情境教学活动中去。第二,创建的情景要贴近生活,符合实际,脱离实际的情境无法实现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贴近生活的情景令小学生感到亲切,能够从生活中感知事物、认知事物,从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二、提出问题促进教学
  众所周知,人类的学习活动,其实质是人类自身对于外界未知事物的体验和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未知事物产生的疑问,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是推动人类不断学习的助推器和关键点。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实践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的小学教师,能够通过情境的创建,给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顺利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小学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小学教师提问方式和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情感认知,这样能够促进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举办活动多向互动
  举行活动是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举办活动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助于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举行活动是小学生“体验式”教学法中的一种体验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积极举办体验活动,丰富小学生的体验和生活经验,促进小学生对生活和未知事物的思考和感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实践活动中,活动的形式呈多样性特点,可以是游戏、实验、探讨等等形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要在“体验式”教学法的活动上,积极引领参加活动的小学生与其他小学生进行情感和肢体的友好交流,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实践活动中营造多向互动的氛围。
  四、参加实践经验丰富
  “体验式”教学法来源于生活实际,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中,能够提升小学生的主观认知能力,实现小学生的行为改造,能够实现小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活学活用。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冲破课堂的束缚,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重构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小学教师应该给学生布置作业,比如,写读书笔记、画一幅画、去户外拍照等等实际操作强的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在小学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们离开课堂,摆脱空间的限制,到户外去,比如,公园、郊外等等户外场所。将户外场所当作第二课堂,在实践活动中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真正亲身体验外部世界,感知认知存在的事物。
  人类的体验来自于多方面,是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的综合体现。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实践活动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能够引领小学生对生活进行真实的认知和体验,完善小学生的人格,建立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验式”教学法具有参与性、互动性、目的性、实践性等多种特点,对于培养小学生品德与生活实际能力,能够提高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具有不可忽略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正> 我院是一所拥有1490名职工、7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几年来,我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建文明医院、做文明职工、树文明医风为目标,狠抓教育、形象、质量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结构分析中随机因素的影响,以不可压缩粘弹增量有限元和随机有限元为基础,采用局部平均方法对随机场进行离散,推导了三维随机粘弹有限元方法,并编写了随机
<正> 如何科学地对医务人员的医德素质进行考核并加以量化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医德素质教育,多年来一直是医院管理部门研究探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我院医德教育的实
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位于沧浪新城吴中西路1000号,占地面积2884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078平方米,绿化率37%,是一座规划超前,按省一类标准配置,拥有一流硬件设施的城市完全小学
基本教育阶段起步于小学,在这一阶段,小学生们的学习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自身个性得以逐步形成。为了促进小学生全面性的发展,应当使得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更加有
联系实际,认真分析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考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传统教学中,情感教学往往只在语文教学时有踪迹,而数学教学则明显表现为非情感化教学。它只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阻碍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积极的情感具有认识的动力功能、智力的发展功能、记忆的强化功能、意志的促进功能。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作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因此,让他们伴随着知识的获
目的 探讨应用日本脑炎病毒(JEV)复制子pCMW-2M构建炭疽JEV复制子DNA疫苗候选株的可能性。方法 实验起止时间:2009年1—5月。将炭疽保护性抗原(PA)基因插入复制子pCMW-2M,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首先教师需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去精心组建合作学习的互动小组,另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以后,要及时去评价学生的活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發展。以下就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策略具体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合理安排合作内容  
小学数学是开发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苏教版三年数学教材特点,分析了小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开发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小学阶段必备的主要课程,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一、二年级时数学成绩很好,但在进入三年级后数学成绩出现明显下降,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苏教版三年级小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