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争议的内涵是什么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klie198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保增长大背景下,钢铁、航空、煤炭等行业新一轮“国进民退”浪潮可谓惊涛拍岸,引发市场各界的强烈质疑。不过,国内政府众多官员对此并不认同,纷纷在不同场合对此加以澄清、解释。
  2009年12月25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他得到的一些数据和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相比,在企业单位数量上、企业资本的结构上,国有企业的比重是下降的,非国有企业的比重或者说私营企业的比重是上升的,所以普查数据从总体上不支持存在什么“国进民退”现象。此前,马建堂11月22日在人民大学的课堂上,也花10分钟讲了一个问题——中国经济总体上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
  包括国资委官员、大型央企的高管们,也对“国进民退”的说法表示很不感冒。某著名央企董事长不无委屈地表示,“我们卖东西的时候,说我们是贱卖国有资产;我们买点东西的时候,说我们是‘国进民退’。到底叫我们怎么办?”
  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很容易混淆问题的性质。上海行李托运对于“国进民退”这个问题,国家统计局给予如此认真的回答,并用科学的调查数据予以否定,这很不容易了。但国家统计局的解释正确吗?中国到底是否存在“国进民退”?这就不得不让人认真对待了,很多事情需要认真地澄清一下。
  我们说的“国进民退”是有内涵的,而不是泛泛指一个总体规模。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趋势。国企与民企在经济复苏中谁活得精彩?谁活得滋润?这一点一目了然,恐怕没有任何疑问。
  二是大政策。国内大政策怎么样?政策照顾谁?刺激经济的4万亿都给了谁?相信市场人士都有目共睹。浙江生产纽扣的民营企业、广东的加工贸易企业有人站出来说,我拿了不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多资金都流进了国企的腰包。
  三是改革的倾向性。中国近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体制改革和国企深层改革,改来改去结果改出了一个国资委,国有企业有了自己的大领导,在中央决策层面更有说得上话的代言人了。但中国有没有中小企业委呢?没听说过。
  四是有效资源的占有。国有经济系统对社会有效资源的占有,上海行李托运明显比其他经济体要多。别的不说,单单看银行存款谁用着方便,银行贷款谁占有得多?
  五是谁在微观市场赚大钱?国有企业的确不是在所有行业里都有,国家统计局这一点没说假话,但国家统计局没说的话是,国有企业在政策保驾护航的条件下,只干最赚钱的行业,比如囤积土地、拿地当地王、搞房地产开发,有不计资金成本的国企大块头的参与,渐渐地其他企业也就难以生存,被挤出市场了。
  六是看社会贡献。国有企业的社会贡献大吗?有些人会说,中小企业缴的税少,大国企缴的税多。但是,中小企业是真缴税,而且只缴不返!国有企业可不一样,缴一块钱,能拿回不少来。
  最后,千万不要以为我们不希望看到“国进民退”,我们其实太希望在一些领域大举“国进民退”了,比如社会福利、教育、医疗保障。国家最好管我们的生老病死才好呢。只是不要把我们关在门外,有选择性地放几个人进入到门槛里面。这种局面何时能改变呢?
  国家统计局出面澄清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上不存在“国进民退”,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争论问题首先要把命题的内涵搞清楚。“国进民退”争议的内涵是什么?以上提及的几点,都是“国进民退”的内在含义,国家统计局需要解释这些东西,否则无疑是用所谓分母调节法来玩数字游戏了。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人才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国有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建立适应市场
构筑和谐校园之根本——知校情    从思想因素来说,教育观念、教育矛盾是决定校情的根本因素。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缺乏大教育观。一些干部、群众没有切实理解基础教育的含义,没有真正把教育视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二,存在教育矛盾。集中体现为广大群众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事业发展不足的矛盾;教育自身发展需求与教育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现有的教育资源与所发挥效益的比例矛盾。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首先要从根本上树立"以学生
【摘 要】口述历史是当代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口述历史研究引入初中历史教学能让学生亲自触摸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杨美沙糕是广西本地特色食品,以沙糕作为口述历史活动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利于家乡情的培养。口述历史课程的开展,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精心设计,注意收集保存学习证据,以便课后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素质教育;口述历史;活动型课程  2017年12月的一天,天氣晴朗而凉爽
生产实习是高校理工科专业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内容是组织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参观、学习和实践,为以后的专业
“多”与“一”,即社会思想的多样性与社会意识的统一性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笔者所在课题组就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和规律问题,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社会思想呈现出以下“一”与“多”的特点和规律:社会思想的新共识正在形成,在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判断等方面趋向于“一”,而诸社会群体之间在生活感受、对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思想行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趋向于“多”。   
美术基础课是培养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职业教育的特点可以以设计应用为主,以实践为主,大力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中,不容忽视美术基础课与高职培养目的的接轨,为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