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纵隔肿瘤麻醉处理的经验与教训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对狗血管张力和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当滴入乳酸或盐酸造成急性代谢性酸中毒(pH7.00)时,可引起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且乳酸和盐酸引起的酸中毒对肺动脉平均压影响程度相似,提示肺血管收缩和肺动脉压升高的程度与血中pH值下降关系密切,而与此时血中乳酸水平的高低无关。
期刊
期刊
24例控制性降压的择期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Ⅰ组为单纯异氟醚降压组(n=12). Ⅱ组为异氟醚加卡托普利降压组(n=12)。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比降压前降低30%左右。结果显示,Ⅰ组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A) Ⅱ浓度较降压前增加260%(P<0.01); Ⅱ组患者血浆AⅡ浓度较降压前稍有下降。Ⅰ组患者诱导及维持降压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均分别高于Ⅱ组。结论认为,静注卡托普利可减弱降压期间的肾素活性及
定量观测了普鲁卡因对静滴维库溴铵的阻滞过程、时效及两药对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单纯静滴维库溴铵或配伍静滴普鲁卡因对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影响轻微;(2)普鲁卡因能增强静滴维库溴铵的阻滞效应;(3)静滴普鲁卡因初始期增强维库溴铵的神经肌肉接头后膜阻滞作用,不影响其接头前膜的效应,对接头前膜的增加作用于20~40分钟出现,并保持在静滴普鲁卡因的全程中;(4)普鲁卡因延长维库溴铵阻滞后T1(
报告咪唑安定-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用于颅脑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22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咪唑安定-异氟醚组(Ⅰ组)及单纯异氟醚组(Ⅱ组)。对比观察两组在手术不同时期的血流动力学及异氟醚吸入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组血压均未见增高,且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 Ⅰ组异氟醚吸入浓度明显低于Ⅱ组,降低27%左右(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咪唑安定0.2mg · kg-1/h持续静滴维持麻醉
选择8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用Han's电刺激仪经皮电刺激开颅侧合谷、风池和鱼腰三个穴位对安氟醚的临床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穴位电刺激明显减少手术期间安氟醚的吸入浓度和用量,维持相似麻醉深度时所需MAC较单纯吸入安氟醚减少37.8%~47.0%,心血管抑制也明显减轻,患者恢复快而平稳。
对比研究了普鲁卡因复合麻醉下前列腺素E1(PGE1)与硝普钠(SNP)控制性降压时犬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SNP降压组有显著的反射性心动过速和反跳性高血压,PGE1降压组两者均无。PGE1降压时心指数、肺动脉压等其它血流动力学参数亦比SNP稳定,提示在保证心肌氧供求平衡及防止血管意外方面PGE1降压优于SNP。
对26例ASA Ⅰ~Ⅱ级开胸肺手术的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以双肺通气(TLV)为对照行单肺通气(OTV)或OTV+术侧肺用Bain回路行CPAP,测量TLV30分,OLV30分、60分和R-TLV30分的PETCO2和PaCO2值,观察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中OLV时的PETCOa和PaCO2均正常,但较TLV时有升高的趋势(P<0.05),R-TLV后又复原(P>0.05);两组间OLV
应用Read复呼吸原理,对9例患者进行静注小剂量芬太尼后通气对CO2反应的研究。使用4.7%CO2,48%O2,余以N2平衡的混合气体,5升的复呼吸囊。以通气对CO2反应的斜率(△VE/PETCO2)作为呼吸中枢对CO2反应能力的指标,与麻醉前反应斜率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发现静注芬太尼10µg/kg后3小时,尽管患者静息通气可正常,但斜率抑制达50%,3.5小时和4小时分别抑制达31%和20%,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