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陈颙院士应邀到山东地震局作学术报告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m2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同志应邀到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技园区,并在山东省地震局做了题为《加强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的专题报告。
其他文献
地质构造运动多伴随着地下气体的逸出,观测和研究地下气体的逸出,可能会抓住一些地下构造活动的信息,而氢气作为一种灵敏的指标能够指示断裂活动的过程。多年来,通过在松辽盆地开展地下逸出氢气野外测量工作,尝试找出松辽盆地断层氢气背景动态变化特征,为地震孕育过程中氢气异常演化的判定提供依据,为建立地震短期预测动态方法提供一些思路。地震前兆观测信息量丰富,不同实验是为了搞清楚观测特征与地震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为
作为藏北宽频地震国际合作INDEPTH—IV项目后续工作的一部分,项目组于2010年9月一2011年8月期间在柴达木盆地东缘和祁连造山带中段,大瞰沿北东方向部署了25个宽频地震观测台。
现代火山喷出气体或岩浆岩加热脱气,或大洋中脊新洋壳形成的水热流体中,释放的气体成分主要是CO_2、N_2及H_2S等。在一些强震发生前,地下流体的CO2释放有明显的前兆性异常变化。在板块构造结合带,深部CO_2释放大量存在,却不一定同火山、地震作用相联系。据前人研究,滇西地区温泉溶解二氧化碳总量在震前有一定反应。本次研究选取了下关、洱源、弥渡
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下午17时19分,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了MS7.3强烈地震(简称2014年于田7.3地震),主震前一天在震区发生了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震中区的烈度为Ⅸ度,
自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后,华北地区6级平静已达到20.6年,为进一步跟踪华北地区未来1—3年的6级震情,本文基于《中国震例》(1966—2012年)及部分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该地区强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强震前流体异常具有长趋势性变化特征,空间上主要由外围向未来震中迁移;时间上流体异常存在加速性、阶段性、同步性等协调性特征,而且震级越大,协调性、趋势性愈加明显。
三性分布由25年、倍25年和25年的黄金分割点组成,美国西部4次8级大震符合三性分布的某些时间点。按此分布,我们预测在2017年前后美国西部可能发生8级地震。
2单枪2.1气枪的工作原理气枪是一种装置,它在水下释放空气的高压气泡并将其作为一种能源,产生用于地震反射测量的声波/压力波。高压气泡在水中产生的压力变化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
利用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区域GPS资料,结合区域的地震构造以及中小地震活动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六盘山断裂带区域的地壳形变特征,探讨引起区域地壳形变的断裂带构造活动,并由此认识
200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联合发起地球透镜(Earthscope)计划。2003年该计划获美国国会批准,该为期15年(2003--2018)的探测项
地震前驱波现象在不同观测仪器的记录中都有一些报道,但多是单一观测仪器的记录现象,不能从其他观测仪器得到验证,信度相对较低,因而地震前驱波问题在地震研究中至今没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