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拳练功艺更精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武离不开功力训练。大凡练武之人,应该听说过这样一句武训: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然而,真正能领悟这句武训的人却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技”与“功”之间的关系。“技”指招法、拳技,“功”即指功力、力量。功力包括爆发力、耐力。如果你练习内家拳,功力主要就是指内力。练习拳技是为了掌握攻防动作,而练功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功力。如果只练拳而不练功,尽管能够掌握套路或招法,却会无力施展,或下盘不稳,或伸展不灵,或攻守无力。因此,习武者既要学习招式,更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如果把学拳比喻成建造一座摩天大楼,那么功力训练就是建造这座大楼的地基,它直接关系到大楼能否顺利建成。
  中华武学博大精深,门派众多,习武之人多如牛毛,然而能够做到“形神合一”、“拳无拳,意无意”、集技击与养生于一身者却为数不多。大多数习武者在错综复杂的招法和繁复的套路中迷失了方向。虽然他们一心一意追求武学的真谛,每日刀枪剑棍,拳来腿往,但终究难窥真功门径。
  笔者听说过这样一句武学谚语,“一胆,二力,三功,四技”。没有强大的功力,怎能谈得上“胆力”二字,正所谓“艺高人胆大”。另一方面,练拳下得功夫越大,力量就越大,因此力量是功力训练的结果。由此可见,功力训练在训练中有多么重要!
  笔者认识一位先生,今年已五十多岁,对武术的热爱之隋可以用“如痴如醉”来形容。他从十几岁就习武,长拳、八极拳、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无所不会,所练套路不下几十种,刀枪剑棍都能耍弄,可以说是一位老把式,但从未经历过实战。一次,他竟被两个小流氓打得鼻青脸肿。前几天,他用双臂和我单臂较力。我稍一发力,这位仁兄便坐在两米外的沙发上。他非常惊讶。当时,我师父也在场,就为他讲解了功力训练在武术中的重要性。
  正所谓“武为功,术为技”,人們往往忽视了功而只讲技,只讲招法,这与武术“日久功深”的道理是背道而驰的。古语说“一力降十会”,我们为什么不在功力上下功夫,而专门练习各种招法呢?先贤老子曾说“胜人者有力”,试想,如果王芗斋没有超人的功力和过人的胆识,当年绝不敢欢迎任何人前来比武切磋。
  回想最初习武的经历,笔者深有感触。我从小喜欢体育,从1987年开始练拳击。1994年,我又练习形意拳。开始练习桩功时,师父让我站三体势。没站上一分钟,我的后腿就开始酸痛,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煎熬中度过。好容易练功结束,浑身上下难受之极,连走路都变成了一件吃力地事情。晚上睡觉时,全身更是酸痛不已。第二天,这样的“折磨”还要继续。那段时间,我不止一次地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看到恩师和其他师兄拥有健康的体魄,而这些都是功力训练的益处。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无沦多苦多累,都不会轻言放弃。渐渐地,疼痛离我远去,我开始尝到学拳的乐趣:浑身轻松,即使经历剧烈运动,也没有疲劳感。今年,我已经44岁了,但感觉自己还像是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练功时,身体里好像有一股暖流在流动。举手投足,四肢有一种沉重感。
  由于功力训练打下了深厚基础,在练武的另一个作用——防身方面,笔者也受益匪浅。偶尔遇到—些无赖寻衅滋事,言语规劝已不可能,我一出手,对方即乖乖服从。看来,对付某些流氓,光说是没有作用的,我平时注重的功力训练在此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笔者与师兄弟参加了各省市的太极拳推手大赛,获得了多项冠亚军。通过实践,进一步证明了功力训练的重要性。当然,笔者也不否认招式与技巧训练的必要性,但我认为,那些不是练武的主要方面。“一力降十会”,我们应该多在“一力”上多下功夫,少去追求复杂的“十会”。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武训,但如果你细心品味,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大道至简”,只要经年累月地下苦功,下真功,功夫自然上身。当你将功力训练作为每日习武的必修课,你会渐渐体会到“苦尽甘来”的真正含义。
其他文献
案例2010年11月14日晚上,周师傅因为患感冒,就到离家不远的一家会所扎针炙。第二天,感觉效果不错,于是又去了一次。当时扎的是后背,扎完后不久,周师傅就感到左胸部剧痛,喘不上气来。
对于搏击而言,欲取得胜利,必须依赖于行之有效的技击手段,行之有效的技击手段即搏击战术。搏击战术训练方法很多,本文仅介绍基础战术训练。
在医务人员整体抗菌药物知识水平仍需提高和公众相关知识亟待普及等情况下,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由此导致细菌耐药性增长,药源性疾病日渐增多,加重了患者和社会负
一个秋末的午后,某医院乳腺科的病房传出一阵杂乱声,让干燥的午后显得愈发的烦躁。在这杂乱声中,时而哭声,时而骂声,皆出自一位老妇人。“你怎么能不治疗呢?你的命不要了?”老妇人怒
我因为先天不足,自幼便体弱多病。上初中时,有位同学送我一本《少林连手短打》,一本武术杂志,并说如能照此练习,身体一定会强壮。我曾读过《三侠五义》之类的武侠小说,少年心性,自然
八极拳使腿全部是中、低腿法,没有把腿踢到对手腰肋以上的,此一特点乃是武术界尽人皆知之事。
70岁的张大爷3年前因右下腹痛,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阑尾炎并准备手术。可术前用抗菌素消炎2天后腹痛好多了,张大爷决定不做手术了。主治医生却告知家人,张大爷贫血严重,加之腹痛,不
当前,太极拳不仅在中国发展迅速,还风靡世界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然而,多数研习者对太极拳的称谓不一,甚是迷惑。某“式”、某“氏”,众说纷纭,究竟哪一个最贴切呢?让我们沿着太极拳发展历史这一脉络去寻找答案吧。  太极拳原名“十三势”、“长拳”,源于河南温县。长期以来,仅以家族形式一脉相传,本无流派之别,是为“萌芽状态”。清末,杨禄禅、武禹襄将这一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