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高原湖泊保护:抚仙湖实践与经验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玉溪市金融机构积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部署,把抚仙湖全流域的保护、治理和开发有机结合,围绕“一湖三圈”(环湖截污治污与湖滨带生态修复圈、生态农业保护圈、山地林业生态保护圈)等防治工程,从截污治污、环境修复、生态开发等方面大力支持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成功保障了抚仙湖200亿方I类水质未受污染,创造了金融支持高原湖泊的“抚仙湖经验”,对全省推进高原湖泊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抚仙湖基本情况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60多公里[1]。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1米,湖面积216.6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为87米,最深处有157米,湖容量达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深度和蓄水量是云南省第一大湖。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抚仙湖又是中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
  抚仙湖蓄水量占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蓄水总量的68.2%,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作为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其水质好坏,直接关系滇中地区生态安全,关系着珠江水系及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生态安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星云湖严重污染,抚仙湖水质明显下降。2003年6月云南省环保局公布的《云南省2002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抚仙湖水质由Ⅰ类下降为Ⅱ类。
  多年来抚仙湖保护持续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作出了“要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的重要批示。2003年8月和2006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先后两次亲临抚仙湖考察,就保护治理抚仙湖提出了“一流水质、一流生态、一流旅游”的目标。国家环保部、水利部、林业部等部委的领导多次赴抚仙湖考察,对抚仙湖保护工作给予支持、鼓励和鞭策。2011年6月,温家宝总理再次对抚仙湖保护作出批示后,国家环保部高度重视,及时牵头组成国家三部委调研组赴抚仙湖调研,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上报国务院。2011年,抚仙湖I类水资源的保护正式列入国家层面规划。
  二、金融支持抚仙湖保护的实践与经验
  (一)大力支持截污治污工程,点面结合加强污染治理
  一是全力支持截污治污工作,实施沿湖截污治污工程。金融机构主动作为,积极支持市政府开展入湖河道整治工作,采取银团贷款方式融资1.3亿元支持东大河流域主要河流水污染治理与清水产流机制工程建设。在信贷资金较紧的情况下,以基准利率投放贷款7500万元支持抚仙湖东岸(澄江段)截污治污工程、污水处理厂管网改造工程和澄江县垃圾焚烧厂建设。
  二是加强工业和重大项目点源污染治理。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资金杠杆作用,限制“两高一剩”产业发展,压缩磷化工产业贷款规模,截至5月末,辖区磷化工产业贷款余额为4.34亿元,比2008年末减少12.82亿元,减少74.7%。同时发放3.69亿元贷款支持优质磷矿企业进行“黄磷尾气环境综合治理”等技术改造,有效减少了黄磷产业对抚仙湖流域的污染。银政合作通过运用行政、经济等手段构建旅游开发项目准入、退出机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建设,坚决淘汰没有实力的企业,促进抚仙湖旅游开发项目有序、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方面,银政合作推广农田测土配方施肥,在抚仙湖径流区范围内取缔水产养殖,拆除塑料薄膜大棚,改造生态沟渠,设置沤肥池,开展农业污染治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以美丽家园贷款试点为突破口,重点支持农村给排水工程、村内道路硬化、村民公共活动场地建设、特色民居改造,减少农村生活污染。2013年~2014年5月,环湖三县(澄江、江川、华宁)累计发放美丽家园建设等农村住房贷款15394万元,支持农村饮水安全、村内道路硬化和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得到较大改善。
  (二)大力支持生态保护工程,全流域推进生态修复
  一是积极支持玉溪市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建设(从华宁县大龙潭调水供环湖县域及玉溪城区使用),减少工业、农业、生活从抚仙湖取水。以“抚仙湖保护费收费权”为质押,金融机构给调水工程提供18亿元授信额度,前期的4亿元于6月到位,该调水工程年引水量为7013万立方米,工程可为玉溪中心城区供水4726万立方,华宁406万立方,通海392万立方,江川511万立方,有效推动和促进环湖区域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是积极支持地方政府推进北岸湿地、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市工行与玉溪市抚仙湖保护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华宁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玉商行与澄江县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银政企三方联动,共同推进抚仙湖生态保护工作。澄江县金融机构以信托方式融资5亿元,支持抚仙湖北岸湿地、马料河流域主要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土地收储工作。江川县金融机构通过信托融资等方式融资1亿元,支持实施“四退三还”工程,并加强县域支付体系建设,畅通资金汇划渠道,累计拨付抚仙保护治理资金3.1亿元。
  三是充分运用各类贷款产品,积极支持环湖绿化造林工程。灵活运用小额信用贷款及林权抵押贷款,重点支持四退三环工程和水源保护工程,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截至5月末,环湖三县林业贷款余额达到4.2亿元,比2010年增长132.9%。江川县投入信贷资金2亿元,支持仙湖锦绣生态项目建设同时,实施棋盘山石漠荒地绿化治理工程。华宁县金融机构发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653万元,贴息资金32.63万元,有效支持了69户农户认养认购环湖园林树木及绿地。
  (三)大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统筹兼顾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支持发展生态农业。澄江县金融机构向荷藕种植大户发放200万元贷款支持扩大规模。2014年1~5月,共向蓝莓、藕种、核桃种植户发放贷款594万元。华宁县金融机构从支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等环节入手,大力扶持“三棵树”(柑橘、核桃、柿子)的发展,培育和带动了一批具有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骨干企业,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至2014年5月末,华宁县种植业贷款余额达87695万元,比年初增长9427万元,增长12.04%。   二是支持工业结构调整。澄江县金融机构支持地方政府将抚仙湖径流区内的飞机场工业园区调整为径流区以外的蛟龙潭片区,以信托方式提供新园区土地收储资金7000万元,向园区内3户企业发放异地搬迁贷款4000万元。江川县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符合环保要求的特色产业发展,5月末,全县环保特色产业贷款余额达19.0亿元,比年初增加2.93亿元,增长18.23%。
  三是支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澄江县金融机构向沿湖居民发放农家乐经营贷款187.7万元,带动沿湖居民转移就业。华宁县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投放农村消费贷款13797万元,支持农户发展“农家乐”休闲经济。江川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沿湖乡(镇)贷款1193万元,大力支持沿湖居民开展农家乐、沙滩休闲等旅游经济。
  三、抚仙湖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持续治理,入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沿湖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长效机制建设快速推进,目前抚仙湖水质上升并总体保持为I类水质。
  (一)入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抚仙湖16条主要入湖河道整治成效明显,累计完成工程总投资3.14亿元,完成河道清淤3.35公里,河堤治理修复1.52公里,绿化河道2.17公里。澄江县关停禁采抚仙湖径流区14个磷矿采点,关闭径流区20家企业,工业点源污染得到控制;推广农田测土配方施肥41.9万亩,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10.53万亩,控氮减磷3000余亩,取缔6座水库1400亩水产养殖,拆除塑料薄膜大棚1612.2亩,农业农村面源污染负荷大幅削减。江川县完成对19条主要入湖河道实施了综合治理;对6户企业进行污染整治,关停拆迁沿湖大型磷化工企业1家;拆除塑料大棚2209.7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平方公里,实施棋盘山石漠化治理350亩。华宁县拆除塑料薄膜大棚477亩,削减主要入湖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324.4吨、总磷23.53吨、总氮16.07吨、氨氮0.7吨,减少农药施用量17%,有效控制了氮、磷入湖污染。
  (二)沿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澄江县一级保护区退出农田3528亩,新建湿地631亩,种植乔木1627亩,实施退塘还湖493亩;综合整治34个沿湖村落环境,栽种绿化树种4420株和地被植物5306平方米;完成生态工程人工造林14.1万亩、低效林改造1.6万亩、封山育林16.3万亩、退耕还林7万亩,沿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江川县退出抚仙湖保护区农田2370亩,建成湖滨缓冲带1700亩,种植各类植物近20万株。华宁县建设湖滨缓冲带生态、景观林1242亩,新增人工造林4317亩、封山育林16210亩、封育区补植补造2978亩,抚仙湖一级保护区退出常驻人口1000余人,有效减少了沿湖污染。
  (三)长效机制建设初见成效
  澄江县生态农业发展初具规模,扶持发展特色经果林4万亩(含核桃、杨梅、板栗、大樱桃)、蓝莓3500亩、景观苗木6500亩、荷藕3050亩,每年削减氮磷钾施用量55万多吨、农药施用量5万多公斤;第一轮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自愿性审核已完成,7家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完成备案;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高端旅游+农家乐休闲度假”的旅游模式。江川县生态农业稳步发展,种植核桃15060亩,获得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8个;旅游产业品质获得突破,仙湖锦绣项目建成湖滨湿地公园,明星渔洞2A级旅游景区顺利完成,通过持续成功举办“开渔节”带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华宁县建成集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2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园区面积超过2.3万亩,带动4.2万户农民增收。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东部地区嘉兴市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小型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本文提出了促进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 发展 东部地区  一、嘉兴市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一)支农支小特征明显  2014年8月末,嘉兴市小型金融机构合计贷款余额115.6亿元,占全市贷款比重为2.56%。其中小微型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68.
期刊
1月12日,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14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发布会上,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袁序成在会上公布数据: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与福利保障有关的人身险为26.54亿人次提供了180.6万亿元的风险保障,有效保单达6.3亿张,而人均却还不到0.5张。  点评:人均还不到0.5张保单,表明我国的人均保险覆盖面的不足,作为社会保障“三支柱”之一的商业保险,现阶段显然还没有发展壮大
期刊
【摘要】佛山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也是珠三角西岸都市群中龙头独舞,具备了向外辐射的雄厚实力。然而,面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转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新兴产业、初创期科技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等关键问题,成为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的难点和瓶颈。本文结合佛山的经济优势,研究科技与金融结合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技与金融结合 产业升级 研究  一、引言  在2014全国百强区排名出炉,佛山五区全上
期刊
【摘要】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在检验城镇化发展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03~2011年间,长三角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互动效应,自2007年开始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进程具有推动作用,且金融发展效率比金融发展规模对城镇化发展贡献更大。要加快区域城镇化进程,实现区域的城镇化联
期刊
近日,证监会发布了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关于修改的决定》,取消了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行为的审批,完善发行股份市场化定价机制,明确了借壳上市标准以及分道制审核等七大主要内容,这些将对我国推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化进程,促进上市公司深入推进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中国并购市场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481起,共涉及交易金额36
期刊
诚如大数据专家舍恩伯格所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我们正身处转型之中:借助互联网公司庞大的数据库,我们可以在网上得到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可以使用强大的翻译引擎“无缝”地理解不同语言的文本;对于某个感兴趣的话题,我们能够迅速获取更详尽的描述和更精准的分析——在“大数据”的技术基础和思维模式蓬勃发展的今天,一个高效率的、令人信服的思维范式就是,让数据自己“说话”。生活、工作和思维,可以说,“大
期刊
【摘要】从世界范围来看,为各个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当中,美国的硅谷银行金融集团就是这个范围中获得成功的典型,其主要是以支持早期的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而闻名全球,自身也从美国的众多传统商业银行中脱颖而出。硅谷银行是如何实现转型的?他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有那些独到之处?如何控制支持早期阶段高科技企业的贷款风险和获利?本文研究了硅谷银行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做法,可为国内商业银行转型为成功科技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民银行不断改革发展,外部履职环境的持续变化,县支行职能作用以及员工思想状态出现了一些惟妙地变化。目前,这一变化虽未对县支行的发展构成实质性影响,但也潜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或多或少掣肘着县支行的发展步伐。县支行作为人民银行最基层单位,在传导货币政策、维护县域金融稳定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来也将难于替代。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审视
期刊
俗话说,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在职场,如何艺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每个职场人的必修课。  晓牧大学毕业后就应聘到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从售楼小姐一路做到项目经理,也算是公司的老员工了。晓牧心地善良,为人热情,上大学的时候,就常常因为满足虚荣,好在人前夸无法兑现的海口,进入职场后,这一习惯也自觉不自觉地带进了职场。在公司,跟人交往,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有事您说吧!”,那口气,完全是一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农村教育、医疗日益完善;微小型企业数量逐年递增,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提升,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契机。2007年起,村镇银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批涌现,成为我国农村地区一种新兴的金融组织形式。村镇银行的成立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一种有益的补充,但其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须关注。本文基于对海南省9家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