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乌旧的木门外

来源 :中国铁路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栎树与栎花
  笔端无由地记载下“栎树”两字时,“栎花”的花瓣并未如期盛绽,那时的我便自知唯恐唯诚,更恐愧于“栎树”的磅婉、婆娑,迟迟无愿开笔、顿句,直至于渭原岳父家的院门外带着小女于黄土堆里携胶铲蜿蜒开山辟路,以玩具小卡运输一抹抹的黄土。那时的我便已久久地陷入一种乡情的蓦然回首,更忆起童趣里的同般儿场景、同般儿的小人儿、同般儿的无邪脸庞锁裹的红润,以及嘴角吐吐、露露的笑声……
  我的外祖母家很遥远很遥远,遥远到旬河滔滔的水声难以听闻的深山草甸;遥远到站立于古老的寨圈便可手触山脊。观村居石层顶的屋舍,梁阳面的暖风与阴面清爽舒怡,白日抬头便可仰望蓝天、白云、绿山峦;夜间便可亲吻星斗、弯弯月牙。外祖母的家很遥远、很遥远,遥远到乘坐木质小舟渡过了旬河彼岸,甚至还要翻越崔家湾、乔山、李家山、栎树梁,但仅此并无法够到外祖母家的高度与海拔,甚至还要过了高水田,再翻越俩阿梁,才能够伴着不高点的斜阳余晖,映着野生的灌木、植株,伴着蝈蝈、蛐蛐先生们的嗡鸣才能望得一抹抹的山梁下镶嵌于黄铃木灌丛的石墙、青石板的层楼屋顶。也总会有一饼芍药花儿于院头,迎着柿树、后院的枇杷树、竹园遥相呼应。而院底的猪娃开始哼哼哼,牛圈里的牲畜牛羊亦哞哞哞、咩咩咩地响彻山梁、谷道。紧接着喜鹊叽喳喳,麻雀、斑鸠亦扑棱棱地蹿出巢穴,剪尾燕亦沿着外祖母张氏的脚后跟跟了出来,久卧房梁的猫咪亦开始叫唤,公鸡也沿着房头跳起跳落,外祖母这下可开心了,连系于腰腹抹得花了样的围裙亦顾不得卸下便已跑出屋门。粘着秦琼、敬德凶神恶煞了整年头的门神这刻也开步让起了阔道。您看那风吹日晒的木门开得足足能通两人宽。外祖母就步履蹒跚地站于院塄坎,仔细打量门客之余再摇摇晃晃地迎着一荡荡石层垒砌的田地下一道坎、再下一道坎;再下一道坎、再下,再转,再下。几经数次的下与转,转与下。外祖母就若春风谣一般吹落到我与母亲的跟前。这时的母亲与外祖母的脸庞都贴满了微笑,母亲也总会朝着外祖母喊:“妈,你就别下来咧。你就站那等着,我们马上就上来哩!”外祖母总是不言语上回应母亲,总是一脸的贴花红蹚到鼻尖儿、眉迹、额心、头堂,并坚持着一步一步向我与母亲近逼。这刻的外祖母看起来像是一个比我还不听话的孩子。这时的母亲总会奋劲地将所有布袋、商行购置的零杂、前一夜赶蒸的白馍馍、数斤的麦粒往全身能够发上力的脖央、肩头靠拢,猫着腰提溜着我像外祖母狠了劲道地赶去。这时的我总会内心怪母亲无由地拎我前如晨阳一般沉的碎跑,弄得我怪不舒服,我便狠了命的空中滑动双脚。外祖母亦会被母亲再说唠几句:“叫你待那你就待那么,还非得大老远的跑下来?!”其实看起来母亲板着一副生硬的脸,实则我知晓母亲的内心热乎得滚烫。外祖母总会回应,“哪有不累么?来波波儿娃,让祖母瞧瞧!”说着便使了周身气力将我揽入怀抱,并于我的额际吻着。“呦嘿嘿!就是长高了,长高了!”外祖母高兴的劲头久久随着山风回荡山谷。
  这时的我唯听闻田地、石坎底的泉眼咕咕咚咚地冒个不停。写到此时,又仿佛经年于目响起了扁担咯咯吱吱、吱吱咯咯的田园喉嗓。我们一家祖孙三口便踏着石板铺成的台阶,一步一脚印,一脚印一步地向着外祖父家传数辈的山腰石板屋走着,好似每一步踏出的皆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每一步都有一个躬耕庄户的铁镰于外祖母对岸的大坪田地里挥汗的水珠。我们一家三口,我们祖孙三代就这么步履绊动,却坚定地走着,直到一饼明晃晃的圆月洒满了田地、庄户的每一处珠露,每一个角落都有着历史的草木与花株。听闻夜鸟又咕咕喽喽、咕咕喽喽开始震颤了幕夜与山谷,仍夹杂着山里庄户才会拥有的一丝丝凉风……
  漫夜与漫树
  山城人家的漫夜是足够的漫长,但山城外的住户漫夜仿佛慢得足够慢。她们总有挑不完的蚕茧,总有喂不完的蚕虫以及下了架的蚕蛹;她们总是整年到头地忙碌于田地,与田地的豌豆妹、黄豆哥;苞谷弟弟、麦穗姐姐;绿了衣裳的烟叶姨、黄了头的烟叶姨夫们打交道。仍有什么远亲的七大姑奶、八大姨夫的绿豆粒、芝麻粒;黄姜、柴胡、天麻、油菜、水稻、红薯、土豆……纠缠往来的不清清,但这层言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得常常走动。这靠天吃饭靠水浇地看收成的祖传活路他们还不能忘却,毕竟这也是属于他们唯一能够养家糊口的出途。
  暮夜的院场这下可热闹了,静的夜连塄坎底睡熟的猪仔不时惊扰的哼哼两声也能够听得顺耳。母亲的每一次到来总能引得一院的闹场,毕竟母亲是熟了身的地道漆树沟人;毕竟这一院院的皆是打着不晓多少年的交情建起的一辈再一辈的交情不是外来的我以两三言语所能够打发洞晓的;毕竟母亲于此有熟悉了的小路、挑水的木桶;端土的脚蓝、背麦穗的背篓以及吱呀响过的扁担,于此过活了整整二十年头的闺女时代,想必她与这里的住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想必她与这里的株草、山野花的感情亦会日久情深。想想她那年轻矫健的身姿与打着猪笼草、斜跨篮筐与山峦斜阳的影行,每一滴汗渍仿佛又滴落回了那属于父亲与母亲的漫夜与漫树年代,而我仅仅于旁侧目视,且从不发一字一语。我就于旁这么静静地坐着,享受着人间、山谷庄户暮晚每一缕的爽朗山风。母亲向她们热乎地询长问短,谈及着河道与高山的苗势收成,而我仅顾盼着外祖母铁锅煮食的鸡蛋。外祖母亦会端出家植的枇杷果,地塄旁的鲜桃、梅栗,大舅牛圈边野生着的润红的苹果供我们享食。甚至遇到烤烟季,舅舅们亦会驾摩托沿泥土的乡道去数十公里外的大岭乡街提前购置瓶装啤酒、鲜蔬、火腿及进口的干菜,不亏待壁邻相忙的是我们山里庄户最低廉的实在。毕竟白日顶着毒辣的艳阳于坡地的烟株巷道穿来并非易事,况且还得挑着通透熟黄的烟叶一茬两茬、甚至三四茬的打,直至打得烟叶仅有小片的剩余。甚至不失有嗜烟的住户连着小片的剩余烟叶亦舍不得废弃,掏不起烟钱便打了回晒干捣碎了卷着孩子上学写废的纸本抽嘘。更勿要说庄户这家一茬,另得替另一莊去打。前前后后培植烟蛋、移苗、上药捉虫、打顶,一道接一道的工序总是山里住户们难以缺少的步骤。夹着空又得忙碌筹备冬麦、秋苞谷、夏蔬菜……
  山坳住户的日子总是如此一年的忙碌到头。您看,母亲穿烟叶于竹竿的动作此等的娴熟。连着男人们出出进进烤烟炉膛上烟的体力活母亲亦能前后跟得上拉扯。您瞧瞧,那一个个汗流浃背却依然如此虔诚的用功,直待炉膛上烟工序的宣毕,壁邻围席食得嘴巴嗝嗝叫响,母亲、小姨、外祖母们斜影招呼送别了壁邻帮衬的男女,才敛着剩菜于灶台前打发着咕咕响的肚腹,而此时的我们早已围席桌上享食的焖饱。时见外屋,薄雾初起。舅舅点燃炉膛的首一把柴火时,鸡仔已鸣响半个山岗。身旁的表弟早已熟睡甜笑,而我熬着红眼待着等母亲打理毕碗筷带我入睡。舅舅仰着头打了一个大大的活仙,再接着打一个活仙(哈欠),鸡仔再次叫响了半个山岗的薄薄一层浅雾,整整穿透了东方山峦亮起的一丁点、一丁点泛白的鱼肚。   树底与树端
  实于篇章中提及的故乡“栎树”而言,故乡的“栎树”应叫“yue树”,即区于官方的山毛榉目、壳斗科、被子植物门的栎树。又别于故乡遍野树生“橡果”的橡子树,而我所诉的栎树是土生土长比我有史代的茂树。就若旬河边岸,栎树梁古生的一棵栎树。记忆内树的腰腹约粗至少两至三人环手相抱方能团团相围。树的枝间、身段全权被附近求子求孙、求姻缘、求收成的住户以红绸布缎及香炉熏香团团环绕。首一棵古树由于雷电霹雳,树干枯竭而死,被近邻收尸于道旁,然迟迟无人敢当柴火而久经风吹日晒于道旁腐朽。后数年,原地再种野生栎树一棵,庄邻视其如福气而加以供奉,后以“千年古树”另名,并如首棵古树享食人间烟火、绸缎。
  于此我并不究其栎树梁古生的一棵栎树,而今日的我却不得不提及外祖母瓦屋檐角的一棵同般粗的櫟树。于外祖父去世时,舅舅邀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打卦求签后,声称其为家门风脉:杆似香炉,枝若天香。要外祖母好生看待,另因外祖母梦见祖传石板瓦屋房庄底红蛇出动,而外祖父骑马军戎先行,外祖母久撵未上,外祖父仅仅留下了一截一截自己刚刚屙出的热乎乎的粪便。外祖母不解,旁者更无可释解,唯有风水先生敞笑喜言,那是外祖父离世留于她的生活补钱,果不其然数月后外祖母领食了外祖父生前从军的补钱。风水先生要外祖母好生看待的香炉栎树,她们好生看待的枝繁叶茂、妻妾成群,但终也未能像先生口称的后辈会高官厚禄。虽幼言洋洋表弟脑大聪明长大当官,但我所见到与听闻母亲说的并非如此,母亲说表弟也仅读了个三本,后来跟着舅舅于四川与汉阴等地常年贩购药材。现在外祖母已老得门牙皆秃,两眼晕花;母亲辈们脸生皱痕,腰背逐年曲折;而我辈也亦已成家,奔着活路苟且。无论那时的真与假,或假与真,但外祖母所诉的红蛇出动足足使我数年顿生畏惧。也正是那个时代,给了我最无限的期许与憧憬的欢乐。
  每每的暑期我总会携着星舅家的灯灯,与亮亮于树底的石层以棍棒、石器开山凿路,铺土架桥。有时外祖母会为我们送来一缸的甜水解暑,有时会顺着瓜架摸几条旱黄瓜、红西红柿让我们啃食填饥。那时的我们没有所谓的塑胶玩具车,我们便敛来酷似汽车、班车、货车的石头于挖开的石层路上夹杂着自己仿车的哼哼声开动汽车。车子走过,路道上总会留下一尾灰面与土的印迹,有时玩着玩着,栎树上的喜鹊便会叽叽喳喳降临于我们身旁,敛食我们残余的杂屑吃食。不一会儿,喳喳叽叽就会响彻一片,偶尔也会伴随着麻雀、木扎鸟们的加入。时有的混战总是难免,有时我们追着麻雀跑,有时麻雀亦会追着我们跑。其实故乡的栎树属于一种不会开花结果的茂树,但那时的我们总怀着期许认定它会开,且会开得醉人迷眼。也唯到多年后的多年,我一个人迎立于寨圈底的坡梁孤寂地逐着山风、挥动着手中嗡嗡响的蒿杆响动时,我仿佛看见了栎树,仿佛看见了它那美得无瑕的花瓣正一瓣又一瓣地凋零脱落。即使如此,它依然于心目无比神圣与醉人。每当想起它洒遍的泥红一瓣、一瓣、又一瓣的生成于甘溪镇子街、旬城、康城、西安城,以及更遥远遥远的北、上、广、深时我的内心总会无比的激动。想一想那树下的少年郎正一步一步迎接着寒风与酷暑于异地的故乡再一次次的拔节,我的内心总会有一股股暖流热血滚烫,涌至于眼睑,汇聚成溪、汇聚成故乡那条弯弯荡荡的小河滔滔声依旧。如初的那片山峦灌木,如初的那顶石板瓦屋,以及那棵又长高了一截再一截的栎树……如今的它亦正值壮年,是否正值的酷暑依旧如初为后来唤不上名姓的孩子们鼎峙起一片人与鸟的天堂?!
  作者简介:李昌波,1992年生于陕西旬阳。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2021年度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高铁时代》《中华文学》《西南作家》《大湾文学》《中国诗影响》《天津诗人》《山东诗歌》《安徽诗人》《陕西诗歌》《重庆诗刊》《陕北文学》《安康文学》等报刊。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故里旬河》、长篇小说《陌土坞痕》。
其他文献
黑暗卷大地,觉醒引旌旗。红船昂首航远,百载写丰碑。举义南昌赤胆,相抗东倭热血,荏苒铸雄师。几度苦征戰,一扫旧城池。  经风雨,历险阻,立根基。为民为国操劳,终日志难移。不忘初心本色,牢记振兴使命,奋发正当时。放眼中华梦,世纪看鸿禧。  念奴娇 · 卢沟怀远  卢沟残月,已天边逝去,流星棋布。遥想东酋枪炮逼,铁踏江河辽土。平苑危机,孤军奋起,唤醒人无数。硝烟弥漫,国难家破泣诉。  洒泪酒祭英雄,登高
期刊
打开多吉玉珍的相册,许多照片跳了出来,有一张格桑花的照片分外引人注目。  那株桑花,细细长长的茎,有精致的八个花瓣,也称八瓣梅。只是一株普通的格桑花而已,草滩上到处都是,为什么这一株引人注目呢?  细看这张照片,会发现它竟然是从水泥地板的缝隙中长出的,我当时用惊讶的眼神询问多吉玉珍。她只用火热的眼神回答我,没有说话。是让我自己去领悟吗?眼前的多吉玉珍,有着被高原强烈紫外光晒黑的一张纯朴的脸庞,笑容
期刊
0  那年那月那  一条路从宏图铺展出来之后  一个新鲜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便告诞生  你和我的梦 便告诞生  1  曾几何时  沉重的铁轮把我母亲额头上的皱纹輾出  冲锋陷阵的父亲闪闪发光的锤头、镰刀   以及钢铁嘎嘣脆的声音  锃亮我的梦境  在一片望断天涯路的野麦岭  我褐色的情愫在十月含沙的秋风中流浪  有谁转过脸去  一次次脱去星光的恤衫和我为伍  并且在高原 在盆地 在青春的峡谷  轻轻拽
期刊
杭城的秋,到了九十月份,越發地深了。玲珑剔透的天,明晃锃亮。如果抬头仰望,会担心那样的蓝,滴落如风。天是好天,云是好云。走在大井巷青石板的路面,忍不住地感慨:如果时光就此可以停住,哪怕成为一只松脂里的蛾,万年静止,也是愿意的。  只是,时光又怎么会停留?走过那家咖啡店,秋伶俐地跨了一个脚步;走过那棵开花的桂树,秋又伶俐地跨了一个脚步。  时光匆匆,让人惆怅。该如何拥抱,这期盼已久的会晤?该如何铭记
期刊
我高考失利时,父亲给我讲了他高考的事儿——  高中毕业,赶上了第一届高考。全县就5个名额,每个人都攒足了劲头要上。那时候我是班上的尖子生,在老师眼里没有任何缺点。考数学的时候,有一道大题的答案空间给的很少,害怕判卷老师看不清,我撕了一张白纸条,用胶水粘在那道题的后面。为了保险起见,我还举手问了监考老师。监考老师想也没想就说:“可以。”结果可想而知,那道题目完全作废了。县里的名额有五个,我考了第八。
期刊
动车姑娘  应该是依偎母亲怀里撒娇的  年龄,清秀的眉宇间有动车在奔驰  实训室里常为一个动作  练到华灯初上,用汗水濯亮的满天繁星  晨光熹微中向动车组行注目礼  动车姑娘列队走进候车大厅  那整齐划一的步调,挺拔飒爽的英姿  俨然一队秩序井然的天鹅  把候车室里的眼球从手机屏幕上  吸附过来,预热高铁的格调和速度  由远及近的一道光,或是闪电  那条雪白的飞龙就要停靠  动车姑娘职业的优雅,款
期刊
隔着老远,尹连长就听到几声炮响,他停下脚步,静静地听了一会儿。这是九月的一天,也是进入九月最热的一天。从五月份开始,这座大山里的天气一天比一天热起来。每一天,地面上都会升起一片片热气腾腾的气体。那些树木和山体都在摇摇晃晃,左右摇摆,远处一切都影影绰绰,看久了,还会受到感染,神情也变得恍恍惚惚了。  在整个鹰厦铁路全线建设项目中,远处的这座隧道,只不过是那些大大小小几十座隧道中,毫不起眼的一座。这座
期刊
卯末(七时),旭日升  老陈的胸肌已经累的开始战栗了,战栗的连一套负重军体拳都打不完了。  猛男的活动没法做下去了,老陈倒也没硬来,毕竟对于一个唯物主义战士来说,不行就是不行。  “我就说得吃完饭再练。”老陈把身上的负重沙袋一个个解下,甩甩膀子,又按住小腹,猛吸了一口气,憋了两秒,重重地吐了出去。抬头望了望乌云滚滚即将盖日的天嘀咕道,“这种鬼天气,就不适合操练。”  “不适合操练你在这干吗!线路监
期刊
一  峰峦浅吟,江河呜咽,  一百年前的苦难挣扎,  与一百年来的浴血荣光,  终究镌刻于历史的篇章。  红船,或以红船之名,  印证虔诚的护航。  浅读,怅惘,回顾,铭记  烽火佐证,  那是南湖的红船、  井冈山的烽烟、  遵义的朝阳  以及延安的微黄烛光,  气冲霄汉的魂魄,  亦或朴素的履历和年轻的脸。  鲜红的旗帜,内核包裹着镰刀锤头   坚毅、纯粹和一往无前。  猎猎飘扬的旗帜,以血色
期刊
亲爱的女儿:  今天早上,如同往常一样把你送到校门口,望着那个熟悉的背着桃红色书包的小小背影渐行渐远,那一瞬间,竟然无法回头,目送着你迎着灿烂的朝阳一路小跑,我的思绪也随着你轻快的步伐慢慢飘远……  三岁半时,别的孩子唐诗宋词张口就来,你却连10以内的数都数不清楚,在幼儿园里你总是最慢的那一个,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最后一个完成,对于凡事总是慢一拍的你我只能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教。记得有一次你连续三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