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血管游离双侧腓骨组合移植修复股骨大段缺损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_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报道应用吻合血管双侧游离腓骨组合移植修复股骨节段性缺损的技术和效果.方法在1984年10月~1992年5月间,应用吻合血管游离移植双侧腓骨治疗了股骨缺损9例,其中5例为骨肿瘤,3例为慢性骨髓炎后病理性骨折,1例为创伤性骨缺损.移植腓骨长12~22 cm,平均16.25 cm.结果除1例术后6个月因软骨肉瘤复发而截肢外,移植腓骨均于术后3~6个月与宿主骨牢固连接,患肢术后3~7个月开始负重.结论吻合血管双侧游离腓骨组合移植修复10 cm以上股骨缺损,疗程短,效果好,是个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和Bcl 2的表达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2 0例桥本甲状腺炎、2 0例
AIM: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heart automatic nerve variations and hypothermia(HT) therapy on heart rate variation(HRV).METHODS:We studied the dynamic electroca
患者女性,66岁,因抽搐、意识丧失3次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停搏后出现常间歇,之后发生室性早搏二联律,继而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用较快起搏频率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后室性早搏、室
探讨活动平板试验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狭窄发生部位的关系。对 447例造影结果与造影前活动平板试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运动中、后ST段缺血性下降 >0 .1mV的导联在Ⅱ、Ⅲ、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6、TNF-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危重患者IL-6及TNF-α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血清IL-6、TNF-α于24h内即显著升高,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以后呈波动性变化,于第6天出现第2次高峰.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SIRS向MODS的发生发展,IL-6、TNF-α水平的变化对MODS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初步判断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的危险性.方法选择 10个可能会影响肝转移的因素:患者年龄、性别、地区分布、肿瘤病理类型、部位、大小、浸润深度、侵犯肠管周径、术前癌胚抗原( CEA)水平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建立原发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危险性预测的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年龄、术前 CEA水平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这 3个因素对肝转移影响较为显著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 0 0215、 0 9584和 0 6
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探讨头钉尖顶距(TAD)与头钉拔出的关系. 方法我院1993年3月~2000年9月以135°DHS治疗转子间骨折163例(165髋),患者平均年龄47岁.术后测量头钉TAD. 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年半.1侧头钉拔出,余164侧骨折顺利愈合,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1例头坏死,1例慢性感染. 头钉TAD平均3
目的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并探讨用该方法进行早先辐射受照射者的剂量重建的可行性.方法筛选8对染色体端粒和着丝粒特异性人工细菌染色体(BAC)克隆,建立多色荧光原位杂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时肾微循环改变对肾损害的影响及其丹参的干预效应.方法 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胰腺炎组(P)和治疗组(T).5%牛磺胆酸钠胰腺被膜下均匀注射制作ANP模型.采用放射生物微球法测定制模后2 h和12 h的肾组织血流量,同时观察肾静脉血磷脂酶A2(PLA2)、血栓素A2(TXA2)与前列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