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跑了:别让高房价毁了中国经济未来!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01newg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00多辆车,载着几万人的归属,逃离了深圳。
  有人说华为跑了,带着理想;有人说华为跑了,带着失望;也有人说华为跑了,带着厌世的伤感。
  作为中国的自主创新的制造业龙头,华为一直是深圳问鼎江湖的得力门客,给深圳带来数不尽的殊荣和实打实的税收财富。
  而华为这次研发主力大军的逃离,已然注定华为今后将不再是深圳的一部分。失去华为的深圳,是否能继续扛起科创这枚大旗,不得而知。
  但是大家清楚的是,华為被逼逃离深圳,这将是给这个时代敲地最响的一次警钟,是房地产挤压实业最有力的一条罪证。

贪婪的谎言


  华为逃离深圳」这个话题每次出来,每次都能触发热议。很多人不理解,只不过是一个企业搬家,为何能招惹这么多议论?
  但如果你把华为看作一个「金矿」呢?事情就没这么简单了。
  1998年,华为成为中国最大通信设备制造商,也是以此实力拿下了深圳的龙岗坂田的1.3平方公里土地,建设总部基地。
  那时候的坂田尚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偏安于深圳关外,「荒地」一望无际。华为与富士康在同一年来到这里,给周边带来了巨大商机。
  这时候,周边的村民就睡不着了,凭空落了这么多有钱人!做梦都能笑醒,得想办法赚他们钱啊!
  好,既然他们敢来这里工作,就一定要买这里的房子。于是村民们不再种庄稼,转而开始“种房子”。几年时间,华为和富士康就被包围在了一片「握手楼」中。
  但这种共生共长,却让华为片区变成了一个泾渭分明的两极地带,「进门是欧洲,出门便是非洲」是最直观的感受。
  华为基地如一座梦幻之城,宽敞干净的双向四车道两边,是四季常青的树木和花草,一大片欧式建筑物掩映其中。在它周围,马蹄山村,新围仔、中心围、禾坪、风门坳等城中村形成一个贫困包围圈,活生生将那些建筑物的光芒挡了回去。
  这便是09年新上任的龙岗区委书记蒋尊玉在考察华为后的第一感受。
  蒋尊玉绕着华为周边转悠了一个多小时后心想,华为现在全年销售收入是1491亿元,纳税160亿元,占了龙岗税收总额的55%,这么好的企业,周边的环境和配套却这么糟糕,要娱乐没娱乐,要交通没交通,连个高档的馆子和救急的医院都没有,怎么能行?

  于是他对下面人说:华为是赚钱的,受益方第一要属我们区。华为员工是有钱的,收入在全深圳都是屈指可数,这么好的企业和高知员工为什么不去好好服务他们呢?
  我们就先建它个「华为科技城」!一定要改造好周边环境、引进有实力的开发商、建设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高标准打造服务华为的一座城,让华为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都能享受良好的环境!
  华为一听高兴坏了,这是要帮助我们呀。下班后,我们终于不用在非洲间穿梭了,搞不好居住问题也能解决。
  于是华为马上掏出200亿,来支持政府投资的110亿,共同打造科技新城。用心至深,连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主干道旁边都要自掏腰包花几千万买来珍稀树种种在两边,悉心栽培。
  然而,让华为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龙岗区政府对外组织了招标,开始研究华为周边的规划,并直接冠上了“华为新城”的名号。
  瞬间,这个地方挤进来了各种地产项目,而且都是商业、住宅开发商,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类商业项目全都打上了华为的标签,大肆推介。
  哦对了,前面提议建立科技城的蒋尊玉(已落马)也建立了地产公司「保利建业」参与了这次大开发,而且还拿了44万平米的土地。
  结果有的楼盘都已经卖出去了,宣称给华为的地块连旧改都没完成。一时间,华为所有人都懵圈了,搞来搞去,原来是在用华为的概念做地产生意!
  地产项目对华为概念的恶炒最终让华为无法忍受。10年4月份,凉透了心的任正非拒绝了科技城的规划图,说了一句话:自此,华为和你们所谓的城,没任何关系。
  之后「华为科技城」改名为「坂雪岗科技城」。
  任正非是有梦想的。他希望他的员工可以住上低密度的小洋房。例如葡萄牙的里斯本、英国的温德米尔、捷克的克伦诺夫…
  希望让员工的孩子享受好的教育,所有人能享受到好的医疗。
  但是「华为科技城」事件,让任正非及早看清了事实,他的梦在深圳只能称作是梦。
  于是华为在2012年就开始布局,在东莞松山湖注册了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并把终端业务放在东莞,开始大规模在莞拿地,建设其终端总部项目。
  此事一时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路人纷纷猜测华为这是要逃跑啊,龙岗区政府更是慌张,要知道华为走了,税收可是要掉一半的。有个朋友对我讲说,这些年龙岗区政府的税收都是根据华为的销售额去拟定的。
  对此,华为官方还特地出来辟谣,「大家请放心,华为是不会离开的深圳的」。那时候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答案是,半真半假。
  其实那时候,华为还是愿意呆在深圳的。因为深圳毕竟是一线大都市,无论是商业资源还是城市地位,都是企业最好的加持。况且华为的根在深圳,两者都是患难与共,有离不开的情愫在里面。
  最主要是那时候地价相对还很便宜,如果按照这个地价去扩建华为还是有可能的。
  然而最后,华为还是被逼上了绝路……

不堪重负的逃离

其他文献
那段时间,党红妮至今难忘:着急、上火、无奈、摸索……她嘴角起泡,溃烂了整整1个月。她感觉自己就像搁浅在沙滩上的鱼,“梦想在盐碱地里,一点点凋零”。  然而,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最终让她留了下来。从那以后,她“一岗三职”,努力扮演起老师、妈妈和医生的角色。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她收到了一封家长来信。信中充满了感激:“我的孩子会叫爸爸了!感谢老师,让我在有生之年听到了这渴望了11年的声音!”“爱,
他亲手打造了一个练习生项目。第一届就在上海广州等六个城市和台湾省的6000个选手里,挑出来18了个苗子,解锁了“养成”系列。据说一共安排了16门课程,既要健身塑形、学各种潮牌奢侈品知识,还要了解各种音乐类型、听小型音乐会。你可能不知道,今年大火的《创造101》,他旗下有两人闯进了上位圈。  当然,不要跑题,电子竞技才是今天他身上最重的标签。壹  2011年9月14日上午,尚还留着长发的王思聪,与王
離沪赴京,组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60年前建团之初,我不会想到在96岁时还能再一次站在指挥台上,庆祝她的生日。我作为中国交响乐的活化石,我很欣慰地看到乐团的今天,也翘首以盼未来的发展。”这是两年前韩中杰在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六十周年庆典音乐会上的致辞。他在那场演出中的挥棒,也成绝响。  本来,韩中杰是长笛演奏家。1951年,新中国政府第一次外派艺术团——中国青年文工团赴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联
诚然,继承家业或许会牺牲一些自由或许会扼杀其他的可能性,但相反地,继承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在父辈们清扫过障碍的路上,也可能会有更坦荡的征途,创造更辉煌的战绩。交托事业给子女,为子女在事业上保驾护航,或许是企业家表达父爱最直接的方式。  今天是父亲节,让我们看看那些选择交托事业给子女的企业家父亲,如何为孩子保驾护航。宗庆后:宗馥莉首先是女儿,然后才是事业的继承者  从父亲的角度看,宗庆后觉得自己演
对于38岁的王欣而言,不管是否真的放下,巅峰与低谷都已过去。人们更关注的是,他将在何时以何种姿态重新杀回互联网圈?  工商信息显示,在2018年2月26日成立的深圳市云歌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中,王欣持股91.5%,法定代表人为彭鹏(王欣的妻子)。持有深圳云歌公司股份的还有他的老友、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以及戴科英、吴铭、宋歌和王羽。其中,戴科英据称是58同城老板姚劲波的妻子。而在注册于2018年8
在好莱坞和全球动画界大名鼎鼎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此前32年一共出产了20部动画短片。《包宝宝》是皮克斯第一部由女性执导的动画短片,也是第一部由华人执导的动画短片。日前,该片华人女导演石之予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石之予说,《包宝宝》的英文名为《Bao》,蕴含着两层意思:既是指中国美食“包子”,也是指父母心中的“宝”——孩子。  影片以加拿大多伦多的华人社区生活为背景,用细腻感人的镜头语言,讲述一
他们是“地表最强治沙人”  夜晚沙堵门,立春不出门,出门活埋人。风沙咆哮,天地不分,门窗被封死,矮墙被掩埋,家里积起厚厚的黄沙,饭碗里吹进沙子,一年四季黄沙漫天、飞沙扬砾,风沙一起,辛勤劳作的成果化为乌有……  黄沙步步紧逼,日益嚣张,面对欺凌,治沙人骨子里倔强的基因正在觉醒。他们被激怒了,无数次问自己,人类到底应该怎样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心底的呐喊响彻天地。  “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正在热播,该片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讲话中的引经据典部分进行梳理和解读,给观众留下了清晰的轮廓。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党一直积极探索治国理政的经验,而吸吮五千年悠久文化的营养,本身就是一笔不可替代的财富。  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原话是这样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
这件红色羽绒服,是因为三年多之前要来北京,余秀华的妈妈特意带她到镇上买的,没几家卖衣服的店,选来选去不是黑的就是灰的,于是就挑了个嫩点儿的,红色的,也“亮眼一点”。果不其然,这件红色羽绒服迅速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它几乎出现在了当时跟余秀华有关的所有报道里,经意地不经意地,它像一个鲜艳的暗示,暗示她的来途与去路。  2014年12月17日,余秀华第一次以诗人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参加《诗刊》为她策划的一场
即将上市、已经封神的海底捞变了。它最剧烈的蜕变,就发生在准备上市这三年。  2015年初在一次采访中,当问及海底捞的家文化时,张勇声称,“我就是个资本家!”  他不愿再当带头大哥,彼时的海底捞,员工数已超过两万人,管理不能靠亲情,只能靠制度。  “我不能天天靠理想過日子。我得打竞争对手,我得想办法让客人来吃饭,我得赚钱!不赚钱,我死了你也死了。”他说。  海底捞在扩张的过程中实则九死一生,但都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