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病人左侧胸交感神经离断术的麻醉处理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f3440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是一种以QT间期延长(QTc>440 ms)、突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脏病,发作时常导致晕厥甚至猝死.其原因是心室动作电位的复极时间延长,未经治疗的LQTS死亡率高达78%.临床上首选治疗是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但20%~25%病人药物治疗无效[1,2].本院对LQTS病人在全麻下行左侧T2~5交感神经及星状神经节下1/3部分手术切除术,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超快速脱毒对吗啡成瘾大鼠血浆吗啡和脑组织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5)、成瘾组(n=5)、自然戒断组(n=20)、单纯全麻组(n=20)、全麻+纳洛酮组(n=20)及可乐定处理组(n=20).成瘾组、自然戒断组、单纯全麻组、全麻+纳洛酮组及可乐定处理组采用5日递增成瘾法建立大鼠吗啡成瘾模型.正常组和成瘾组在脱毒前取血浆和脑组织,后四组分别在
非全麻手术中病人清醒,各种不良刺激引起其紧张、焦虑和恐惧,导致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因此非全麻术中适度镇静是必要的.靶控输注(TCI)技术是静脉麻醉给药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将微机技术和药理学相结合,避免了间断给药时血药浓度的波动,使麻醉更可控平稳.目前临床上应用于TCI清醒镇静的药物主要有异丙酚、咪达唑仑.本研究拟探讨腰麻病人下肢手术时异丙酚、咪达唑仑清醒镇静的靶控浓度。
期刊
期刊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危重患者常合并呼吸功能障碍,如处理不当则可成为致死原因.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常用的外科操作之一,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和经皮扩张气管套管导入术(PDT)等,PDT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1].本研究拟观察危重患者PDT的应用,并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进行比较。
期刊
气管黏膜对机械刺激敏感.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声嘶、咽喉痛甚至气管狭窄造成呼吸窘迫等时有发生[1].有研究证明以上情况的发生与插管后套囊内压不当有关[2].本研究拟探讨气管插管导管套囊压力和持续时间对家兔气管黏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期刊
嗜铬细胞瘤患者因肿瘤分泌的内源性儿茶酚胺不同,其临床表现、术前准备、术中肿瘤摘除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及麻醉处理均有差异[1].血管扩张药硝普钠(SNP)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olol)已成功用于该手术[2-4].本文拟观察两种药物对嗜铬细胞瘤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肿瘤摘除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特点。
期刊
目的 探讨芬太尼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GABAA受体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机械法急性分离出生3~10 d SD大鼠的海马锥体神经元,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锥体神经元GABAA受体介导的Cl-电流(GABA电流,IGABA),不同浓度的GABA和1μmol/L GABA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诱发并确定IcABA;用不同浓度的芬太尼和1.0 μmol/Lμ受体特异性拮抗剂CTAP评价芬太尼对30μm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疼痛的方法,也用于治疗头、颈及上肢的缺血性疾病,对促进组织修复有良好的疗效.但SGB是否能促进支配区骨折的愈合,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SGB对兔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 观察肺缺血前、后血液稀释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探讨血液稀释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兔单肺原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中不同时点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实验分四组:对照组(单纯开胸,C),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稀释-再灌注组(IHR),稀释-缺血-再灌注组(HIR).血液稀释时采用颈动脉放血,同时静脉补入等量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别于肺缺血前、缺血1 h、再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环节,也是肾移植手术中影响移植肾早期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200/0.5中分子羟乙基淀粉(HES)溶液扩容半衰期长,可快速补充血容量,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1,2];HES还可抑制白细胞产生抗炎作用[3-5].有关HE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评价HES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