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孔子家语》记载:鲁哀公问孔子,大夫们都劝我, 要大力提倡尊重老年人,这是否可行?孔子回答说,君王,您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从此以后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要仰赖您的无量功德了,哪里仅仅是鲁国受益呢?哀公说,为何这么说呢?孔子说,在过去,有虞氏尊有德行的人为贵,而同时特别尊重老年人; 夏后氏尊有爵位的人为贵, 也同时格外尊重老年人;殷商人尊世禄之家为贵,同样尤其尊重老年人;周朝人尊孝敬父母的人为贵,仍是对老年人特别尊重.虞、夏、殷、周,是天下的盛世王朝, 那时没有遗弃老年人的.老年人受到天下人的恭敬已经很久了, 仅次于侍奉自己的父母. 因此,在朝廷上爵位相同时以年长者为尊;70 岁以上的长者拄着拐杖到朝廷,国君询问事情就要为他安置座位;80 岁以上便不在朝廷为官了,国君咨询国事要亲自到他家里请教,于是敬老之风就扩展到整个朝廷;走路时不敢与年长者并肩而行,不是错后行走就是跟随在身后(跟父辈走则随后而行,跟兄长走则错行于侧);在路上遇到老年人,则不论乘车还是骑马,包括侍从人员都要避让,头发斑白的老年人,自己不挑担子上路行走而由年轻人代劳,于是敬长之风就延伸到道路之上了;在乡里提倡敬老, 老年人就不会缺衣少食,强壮者不侵犯弱小者,人多势众者不欺负人少势弱者,于是敬长之风就扩展到州郡街巷了.哀公听后赞叹说:这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