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观察能力是基本的物理学习能力之一,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能力;利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教给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观察;习惯;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正真进步。”而敏锐的观察力,则是发现问题的前提。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是最基本的物理学习活动,观察能力是基本的物理学习能力之一。物理学习的特点是“以物思理,以物究理”。初中学生由于具有思维的具体性,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更具有依赖形象的感性经验支持的心理特征。因此,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研究物理觀察活动和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物理科学的能力,培养科学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一、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伽利略通过观察研究教堂吊灯的摆动而发现了单摆等时性的规律。许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是由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引发的。物理现象就在我们生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必要时给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物理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物理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液化”的内容时,课后让学生观察液化现象的实例,并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学生对夏天冰棍周围出现的“白气”和冬天人口中呼出的“自气”等现象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后,进一步明白了“白气”不是气体,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的一种液化现象,由于水滴细小,漂浮在空中,在阳光的反射下呈白色。这与初冬室内窗户玻璃上出现小水珠是同一个道理。认真的观察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组织课外活动,科技展览等社会活动丰富学生的观察实践,寻求多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二、利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初中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往往起源于对物理实验的好奇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好奇心理逐步引导到细心观察与思考上来,让学生明白观察是一种物理学习能力;观察是检验科学理论的手段;观察能力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基础,是积累知识、获得其他各种能力的必要条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防止学生抱着好奇、好玩的心态去对待。而是要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认清使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及原理;搞清仪器的操作;观察实验的现象和变化,学习观察、实验方法;思考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
  
  三、教给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动态的关系。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客观、精确地观察物理现象,实现观察目的。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认真思考,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明示观察活动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明确观察对象,观察目的;明确观察方法和技巧;明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注意观察的理解。久而久之,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当遇到新的问题时,就能表现出较强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就可以渗透科学的观察方法:可采用老师边演示,边指导,学生同时实验的方式。①首先学生要明确观察的对象是音叉,目的是不同的响度音叉的动态有何不同。如果老师不加以明示,可能会有学生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乒乓球上,失去观察的细致性和全面性的机会。②怎样观察这是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和要领,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分辨出音叉发声时振动幅度的大小,运用转化法,借助于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来判断音叉振动的幅度。③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指导学生叙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也是检测观察效果的手段之一。音叉声音的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越高。④解释上述现象,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深加工,形成初级的理性知识,是观察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上述实验说明:声音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越高,而乒乓球被弹起的高低取决于音叉振动幅度的大小。结论:声音的向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明示观察的思路、方法和程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科学观察的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对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得调查研究,提出了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使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课程体系;改革    作为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主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立足黑龙江垦区,服务龙江,面向全国。为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等上述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成功体育”打破了“快乐体育”的局限性,是更为先进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深化体育教学的一种必然。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成功体育”进行了了解与分析,对“成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情景;成绩评价;个体差异  Abstract “Successful sport ”have broken up the limit of “happy sp
期刊
摘要 由于高中、大学的扩招,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都有所下降,特别是对数学的学习更是存在很多困难。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对数学基础知识了解很少。这给中职学校如何上好数学课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很好解决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困难问题,才能使中职学校的学生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合格毕业生。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困难    目前,中职学校
期刊
摘 要分析院系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职能和作用。做好院系教学秘书工作的关键在于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总结教学管理中的规律性、发扬优良工作作风、提高综合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关键词教务管理;教学秘书;教学秘书工作  AbsractThis paper analyze the basic responsibilities and functions of departmental t
期刊
摘要 机器人技术是新兴的最充满活力的技术,无论工业机器人或特种机器人都将会快速渗透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来,我们要尽快学习掌握其技术,智能机器人课程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渗透性、前瞻性、创新实践性的学科,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高等院校要尽快开设机器人技术的课程,探索机器人技术的教学实践方法,培养机器人技术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关键词 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
期刊
摘要 围绕宠物经济产生了不少的新兴职业。探讨宠物类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寻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t培养宠物类高技能人才十分迫切。  关键词 专业建设;动手能力;产学融合;途径    今天,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也很多。比如,如何把学风建设和教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
期刊
摘要 语文研究性教学模式目前依然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在现今的教学中还存在课题研究太重“结果”,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脱离学科课程实际;缺乏人文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把握发现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相结合、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处理好主与辅、精与泛、深与浅等方面的关系。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模式;结果;人文素质;独立研究    研究性教学模式已经提了多
期刊
摘要 为适应现代高校自动化、通信与电子信息等专业的要求,结合《信号与系统》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对我院该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针对目前我院的实际,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信号与系统;课程体系    《信号与系统》课程是自动化、通信与电子
期刊
摘要 “基础课”教学应当摆脱单纯的从理论到理论的“空对空”教条式教学模式,回归到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生命的体贴,回归到生活化。“基础课”生活化教育就是既着眼于大学日常生活,强调大学的学风、社团活动、同学关系、同伴群体等非制度的、日常的社会关系;也着眼于非日常生活,重视制度管理、学習方法探讨、工作能力锻炼。”基础课”道德教育要从关心大学生独特的生活、关照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关注大学生面临的价值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育教学从思想观念到方式、内容、手段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生力军的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如何,将直接决定和影响未来基础教育的质量。影响未来创新人才和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本文针对皖北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试图寻找出提升该地区师范生信息素养水平、培养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师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皖北地区;师范生;信息素养;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