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阿加莎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

  100年前,留着小胡子的秃顶男人—波洛神探走进人们的视野。作为比利时的外来移民,波洛神探与另一位神探人物—福尔摩斯,形成了鲜明对比。波洛神探拄着拐杖打着蝴蝶结,大腹便便,几乎没有任何搏击能力,却因为善用化学知识,识破了一个个迷案。
  波洛神探“背后的女人”,是被称为“推理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曾表示:“每个作家都追求同样的东西—重获过去,或阻止现在的流逝。”这话对于阿加莎来说,至少对了一半。因为在其作品里,处处可见她过去的痕迹,比如用毒。阿加莎用毒之频、之专、之巧,堪比金庸笔下的“毒手药王”及其关门弟子程灵素。

阿加莎的“毒源”


  一战期间,阿加莎曾在英国托基(Torquay)的某医院中,以药房药剂师助理的身份参加志愿工作,从此“染毒”—系统学习了不少药物理论和毒物应用方面的化学知识。培训合格后,她就开始配制药剂。这为其后来从事文学创作,特别是再现侦探、推理、悬疑类作品中的用毒场景,打造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阿加莎为什么选择创作推理小说?评论家陆烨华一语中的:“战争时期,她已见惯了生离死别,知道了人性多么光辉,又多么渺小。而在传统的本格、那种像舞台剧一样的小说里,用一个诡计骗来骗去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情。”
  阿加莎一生,共創作长篇推理小说66部,此外还有大量短篇中篇小说选集和剧本,作品总销量超过20亿本。如果将她所有形式的著作都算入,恐怕只有《圣经》与莎士比亚著作的总销售量能出其右。但就在这座巨厦中的第一块奠基石—100年前发表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阿加莎就毫不犹豫地将三种化合物联用,又“附送”一点其他化学品,就将受害者置于死地了。
  也许是为了写作的需要,也许是真的兴趣所在,反正阿加莎与时俱进,持续关注着药物与毒物的发展。据说每当有新药上市,她都会向专家请教一番,随即用于创作中。比如在《柏棺》中,她介绍了用吗啡合成阿扑吗啡(apomorphine)的方法;在《勒梅热勒遗产》中,她甚至脑洞大开地通过蒸馏蚂蚁来获得蚁酸(蚁酸即甲酸之俗称)。
  当然,对于化学系毕业的笔者来说,有些梗就显得忒小儿科了点儿,比如在《蓝色的天竺葵》中,她设置了这样一个梗:将石蕊试纸贴在病房墙纸上的花儿上,使患者在使用嗅盐(smelling salts,成分通常为碳酸铵,因挥发氨味而唤醒病人,以便减轻患者的头晕、头痛症状)时,花儿看起来就由红变蓝了。这不就是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酸碱平衡”实验吗?

阿加莎的“毒法”


  每次读阿加莎的作品,就觉得她在做各种有关毒物的化学实验,那些人物、情节、结构,不过是为了让实验更形象动人而作为道具出现的。

  阿加莎“极致”追求的是作品中的“意外凶手”。

  阅读其作品,笔者还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伊丽莎白·毕肖普的诗:“仆人递给他构成奇迹的材料/包括仅此一杯的咖啡/一卷他随后捏碎的面包/他的头,可以说与太阳一道埋在云中。”
  阿加莎的作品就有这样的魔力。千变万化的“毒法”,使她就像个魔术师。“她先将黑桃A翻开给我们看,然后她把它翻过去,但是我们仍然知道它在哪里。那么,它是怎么变成方块5的呢?”这就是阿加莎的作品魅力。
  在推理小说家“黄金时期三巨头”中,阿加莎和埃勒里·奎因(曼弗雷德·班宁顿·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表兄弟二人合用的笔名)颇为相似,都讲究逻辑推理的完整和复杂性;约翰·迪克森·卡尔则独树一帜,关注的是阴谋诡计。
  评论家陆烨华认为,阿加莎“极致”追求的是作品中的“意外凶手”。当然,她设置的“意外”,脑洞相当巨大—在后一本书里,你会突然觉得,她的前一本书中的某个人相当可疑。但如果你按照这个逻辑去推理,那么阿婆则会像唐太宗那样洋洋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没有完美的犯罪”是福尔摩斯推崇的,这个观点同样适合阿加莎的系列作品,甚至适合现代刑侦学、现场勘察学。读者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死于雷同的致死手段,比如很多人都会被同一种毒伤害,只是有人下了毒,有人没下;有人倒下了,有人没倒。这一点,跟马伯庸的历史悬疑小说颇为相似,如他的《风起陇西》与《长安十二时辰》,二者的主人公如果相互穿越,毫无违和感。
  于是,熟悉的桥段、熟悉的梗就像阿加莎的容貌,带有天然突出的特征出现了。比如,一本忘了合上的书,刚好展现的是描述蓖麻毒素的提取方法;在某个隐秘的角落,杀虫剂在烧瓶中冒泡,致死剂量的尼古丁正从冷凝器中滴落;在英国的一个乡村别墅里,蓄着大胡子的矮个儿男子正将咖啡杯里的液体倒入试管……这情景,就是独具特色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世界。
阿加莎的处女作《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和最后一部小说《帷幕》

  至于这个世界是怎样构造出来的,用王安忆的话来说,阿加莎“就像编织毛线活儿的女工,凭着简单的工具、材料,加上基本的针法—于是,杂树生花,万树千树”。
1946年1月,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她的家乡德文郡格林威故居

阿加莎的“真身”


  生活中的阿加莎,不过是小妇人一枚。在她的作品里,也看不出什么女权意识,相当中性化,顶多透出一点小情绪、小心思。
  比如写作《古墓之谜》时,阿加莎正和她的第二任丈夫马克斯·马洛温谈恋爱,这个马克斯,正是某位考古学家的助手。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位考古学家却刻意要“棒打鸳鸯”,不许他們在营地见面。为此,阿加莎的男友不得不每天坐火车去“遥远的地方”和她约会。这样的“两地分居”令“推理女王”很不爽,于是她灵机一动,就在作品里把一位考古学家的老婆给写死了。
  小妇人阿加莎是一位正常的英国人,如果她不写作,就出门遛狗,看歌剧,约请好友吃饭聊天;她同样喜欢美服华裘,爱好“文化苦旅”。她是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的人,既享受过亲情爱情的甜蜜,也经历过背叛与逃离。比她小30岁的英国当代推理小说家P. D. 詹姆斯称:“她从来都没有真正从中恢复过来。我想任何关系的破裂—一个女人如此投入了那么多的情感—都是一种决绝的伤痛。因此,她以写书为乐,尽管其中有常规的打乱与颠倒,最终秩序总是能恢复。从无序当中带来秩序,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这或许映照了她自己的生活,或许每本书都是一种感情宣泄。”
  晚年的阿加莎,在自传中更像一位“宅婆”:絮絮叨叨,语无伦次,一会儿话当年,一会儿说过往;这一段还在谈波洛呢,下一段就飞到了马普尔。
  100年前,30岁的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战火暂熄时出版了《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创造了留着小胡子的比利时神探赫尔克里·波洛。自此,欧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大幕徐徐开启。首开先河的阿加莎笑道:“如果早知道自己的写作生涯会延续这么长,就不会将波洛设计得如此老。”
  1967年10月,阿加莎的《长夜》出版。作品中并没有出现侦探形象,而至少混合了4部她早期作品的情节构思。不过此小说也颇有新意:一是整个故事真相的揭露,都是由主角迈克的独白完成的,其中的自我剖析也相当精彩;二是在小说结尾,所有的主角都死了。
  也许,作者就是藉此告诉读者:“人生总会散场,只是后来,孤街没了浪人,深巷没了老猫。”
  1975年,阿加莎写下她最后一部小说《幕》。仿佛有某种呼应,1976年1月12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人生之幕降落—她在英国沃林福特去世,享年85岁。
其他文献
春节,在不同年代人的记忆中有不同的解读。在当下社会,传统与现代正进行激烈碰撞,而春节将会走向何方呢?一个共同的认识是,如今过年年味儿越来越淡,于是不少人开始回忆过去,那些印刻在脑海中的关于过年的画面,承载着多少喜悦与欢乐,而今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随着现代生活更趋多元化,新兴的过年方式正悄然兴起,深深影响着年轻的一代,也在改变着从传统走来的几代人。  当我们过春节的时候,我们讨论些什么呢?本刊列出
2015年12月10日,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赤壁市实验中学2015-2018年度“湖北省科普示范学校”。在该校获得荣誉的背后,有着许多奋进而艰辛的故事。  突破藩篱,偷偷尝试  “起步早,成果多,普及性高,特色鲜明。”一直以来,这是湖北教育界对赤壁市实验中学科技创新教育的中肯评价,也是该校被兄弟学校交口称赞的一个理由。  早在1986年8月,赤壁市实验中学就开始尝试科技创新教育,发起者是几位化学
物理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之一。然而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往往对概念只是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去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因而在应用物理概念时就会含混不清是是而非,解题时生搬硬套错误百出,直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物理难学。现在据统计,很多地区的选考文科的学生已经超过50%,从而超过选考理科的学生。笔者联系近几年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认知冲突,写出此文与同仁共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主张人应该更多关注自身的积极因素,并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实现美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与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不谋而合的,两者都提倡以人为本,帮助人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为了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有效地应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中,笔者尝试了六个教学方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2014年法国最令人瞩目的政治现象当属前总统萨科齐:先是强势重返,然后突然被刑拘。  画家父亲因他走红  萨科齐确实是法国第五共和国的“例外”。他是法国的第二代匈牙利移民,却一路成长为执掌国柄的总统。而他现在的太太,则来自意大利,直到结婚时还没有加入法国国籍。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法国是一个包容的国家,法兰西民族也是一个包容的民族,其政治也是开放的。  然而,决定萨科齐成功的根本因素除了他的政治天
摘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以学生为本,从教材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增强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英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兴趣;有效性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66 -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
【摘要】“微课”不具备繁琐的授课系统,也不存在复杂教课目的与学习计划,通常只讲解个别重点知识点,教学时间短,内容丰富多样。微课以小视频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述微课的制作方法和特点的基础上,基于微课的小学英语个性化学习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微课;小学英语;个性化;学习模式  【作者简介】沈月中,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打破了传统的“老师讲
2012年,有人传出东方电影公司即将拍摄《叶问3》,而当时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还没有一星半点的消息,于是有好事者调侃:“《叶问3》都快来了,说好的《一代宗师》呢?”  一个慢,一个快  除了酷爱戴墨镜而被称为“墨镜王”,王家卫最出名的恐怕还是其“气死投资,累死演员,等死观众”的“慢”和其文艺腔调十足、文艺范儿爆棚的电影叙事风格。  好货不在多的王家卫,他的电影大多拍摄时间跨度长,这让想一睹他的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馬,比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赵襄王很不高兴,责问王子期道:“你既然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难道还想留一手吗?”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有些舍本逐末,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马在车辕里松紧适度,自在舒适;
受累于“邮件门”风波,原本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阵营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现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8月20日报道称,希拉里在民主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角逐中的优势缩窄。民调结果显示,有44%的美国成年人对希拉里看法正面、53%看法负面,而就在一个月之前,这两项数据还分别为45%和48%。“总体来说,她的支持率降至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