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材的解读与处理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malegebicaoni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教材,必须厘清教材脉络,善于打破教材结构,重新建立知識体系,在师生共同参与下使知识更有系统性,以便学生理解、学习。在构建知识体系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温故“引新”、前后“迁移”、课外“拓展”等多种方法,使概念讲解、道理分析更加到位,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材;解读;处理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在教学研讨中,时常听到教师抱怨:“教材内容太零碎了,没有体系!”“知识点太少,不知道讲什么。”“这一内容在前面有过,怎么又出现了?”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认真解读教材,打破原有结构,对知识重新进行处理、调整和组合,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使知识结构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现以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三框“学会行使监督权”为例,来谈谈构建知识体系的一些做法。
  一、温故“引新”,由“破”到“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教学中,教师要擅长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引出要学习的知识,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接受新知。本框课题是“学会行使监督权”,但没有对监督权作解释。如果不讲监督权的概念,会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如何在教材知识框架内讲解监督权的概念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验。
  根据学生在八年级已学过“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初步了解公民政治权利这一学情,教学伊始,笔者提出问题:在八年级我们学过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权利?在学生答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六项政治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出政治权利还包括这节课要学习的监督权。这让学生对监督权形成了第一层认识:“监督权是政治权利的一种。”
  监督权作为政治权利,是公民监督谁呢?本课没有讲到,需要对后面的知识“嫁接”来为本课教学服务。因此,笔者引导学生看第九课第二框“广泛的民主权利”第118页有关监督权的解释:“我国公民享有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这让学生对监督权形成第二层认识:监督权监督的对象是“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为了进一步理解监督权,笔者又举例并设问:“我校前几届学生佟某苦于学校旁边建筑工地噪音影响上课,在家长与老师的帮助下写信给有关部门,陈述了这一问题的危害及解决办法,使之较快得到了解决。佟某这样做是不是行使监督权?”对此学生有争论,于是笔者让学生把书翻到本框95页看行使监督权的方法中“对社会上特别是所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要向有关部门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让学生对监督权形成第三层认识:监督权还包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反映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的权利”。
  经过这样由“破”到“立”的教材处理,学生就能完整把握监督权的定义:“监督权,属于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享有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以及对社会问题提出看法和解决办法的权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处理教材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
  二、前后“迁移”,由“整”到“合”
  在教学中,我们有时候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知识迁移方法的运用,可以对教材前后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对知识从内涵到外延形成完整认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分析概念能力得到提升。
  本课中,为了从外延上把握监督权的概念,笔者又提出问题:监督权包括哪些具体权利?并用“迁移”后面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18页的内容:“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这让学生又从外延上知道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五个权利。
  在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时,由于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一无所知,如果直接分析这一内容,就如凭空砌高楼一样,学生没有认知的依托。于是在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看第九课第一框“人民是国家主人”第113页“我国人民如何当家作主”这一内容,让学生齐读的同时在黑板上画出图示(见图1)。结合图示,给学生介绍了权力机关与“一府两院”的关系,学生对知识的来龙去脉有了了解,然后再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以及监督的作用就能水到渠成,降低难度。
  在分析第三目“公民要正确行使监督权”时,由于本框第95页只分析了正确行使监督权必须掌握的方法,这对学生全面认识“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是不够的。教学中有必要将第119页与120页的“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相关内容进行迁移、整合。
  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从中认识到,正确行使监督权除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外,还“必须依法行使监督权,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在行使监督权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这就帮助学生从“方法”到“依法”两方面构建起行使监督权的知识体系。
  三、课外“拓展”,由“厚”到“薄”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要加强对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不能完全局限于课本已有的内容,要让学生能从课本出发,又能跳出课本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本框内容由“了解监督机制”“走进新闻监督”“正确行使监督权”三目组成,如何将这三个内容整合成整体,使之更容易被学生学习?这需要适当增加内容。
  教学中笔者增加了一个书外知识结构图 “监督权包括公民直接行使的监督权和间接行使的监督权”(见图2)。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懂得第一、二目主要介绍间接行使的监督权,第三目讲述了公民直接行使的监督权。这就给了学生一个从整体上把握三目内容的抓手,整框知识就不再是三个孤立体,学生学习更加方便,也更加愿意融入教学。   [根据行使
  主体分][直接行使的监督权:公民行使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 [间接行使的监督权: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和新闻舆论的监督]
  图2
  在分析“公民积极实施监督权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时,笔者既立足課本,又适度拓展课本,使学生能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同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者的做法是,引导学生结合相应材料从以下几点自主突破。
  首先,从监督的对象来分析。监督的对象是掌握管理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对他们监督的意义学生能从第92页和95页找到相关说法:“不受监督的权力会导致腐败,权力只有在阳光(监督)下运行,才能保证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勤政、廉洁,使政府取信于民,国家长治久安。”笔者根据前面学生形成的对监督权的第三层认识,监督权还表现在“对解决社会问题的建议和办法”,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的水平能推导出书上没有的一些内容,如“行使监督权能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
  其次,从行使监督权的主体来分析。我国公民享有监督权,监督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手段。经过启发引导,学生也能推导出“行使监督权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人民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性”这些书上所没有的内容。
  再次,从监督权属于政治权利、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内容来分析,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本框没有的结论:“公民积极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发展人民民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
  经过引导,学生凭自己的思维,推导出书上没有但是又不超越书本的结论,从而使教材结构更加紧密,学生思维更加严谨,知识条理更加缜密,使学习变得更加有生气和活力。整合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对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系统化的知识,纲举目张,能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正体现了中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所要求的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素养标准。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吃透教材、吃准教材、解读教材的基础上,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教学主旨,积极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教材处理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教材的整合、构建知识体系中,提升学习素养。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两年来的浙江高考选考科目思想政治漫画试题,凸显了此类试题的特点和优势,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漫画类试题符合高考命题趋势,注重对学生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的考查,有助于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漫画试题;高考命题;特点和优势  2017年以来,承担为国家高考改革先行先试使命的浙江、上海率先步入考试科目“3+3”和“两依据、一参考”的“新高考”时代。撇开最终效果不谈,单就近两年的高考试
期刊
摘 要:哲学漫画类选择题作为一种经典题型,由于其本身的多维性、开放性、思辨性,不同读者在理解时会形成差异或歧义。2018年3月绍兴市模拟考试政治试卷中命制的“乌鸦喝水”漫画试题,具有三个方面的反思价值——试题命制应遵循科学性、规范性、严谨性;须准确理解漫画的主题,关注其立意;要自觉审视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  关键词:哲理漫画;试题命制;教学改进  作为《伊索寓言》中的经典故事,“乌鸦喝水”在中
期刊
摘 要:国内外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多围绕“方式、方法、技巧、步骤”等展开,实证教学策略研究则是围绕“教学策略实证路径”的创设、例举与实施展开,是基于“实证”的教学策略设计、设置与实施路径要求,实证性是最本质特征。这一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理论尤其是教学策略理论的完整性与科学化,有助于创新教学设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实证教学策略;设计原则;实践价值;道德与法治  当下,教学策
期刊
摘 要:高中政治教材主要通过文字阐述知识,在此基础上依据有效教学理论。政治课堂教学可以借助思维地图适当地开发出一些可视化知识,即教材知识用图形图像来呈现。教学中同时运用语言文字和图形图像,可以收到更好地归纳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思维品质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维地图;有效教学  图形化思维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思维导图就是其中的典型代
期刊
摘 要:当前中学哲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哲学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对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哲学“追求智慧”的本意,导致理性精神的缺席。转变教学方式,回归哲学本意,培养理性精神,诱思探究值得探索与实践:变教为诱,激趣启疑,开启理性思维;以诱达思,诱思交融,培育理性精神;以思见行,迁移深化,践行理性精神。  關键词:理性精神;诱思探究;变教为诱;以诱达思;以思见行  哲学学习与培养理性精神是一致的。
期刊
摘 要:历史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它以历史、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支撑,旨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明确学科知识、厘清教材逻辑、渗透学科方法、体现育人价值。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教材逻辑;学科方法;育人价值  一、缘起:让人难以释怀的“半坡人培植了小麦”  2016年1月,笔者有幸担
期刊
编者按: 2018年1月8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主办的特级教师祝国强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浙江省余姚中学隆重举行。研讨会采用质性方法,通过口述,从不同角度介绍了祝国强的教育思想,本刊为此撰写了采访侧记,以期广大读者从中汲取智慧、获得教益,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他是温文尔雅的学者,常与书为伴,言语举止间自然地流露出文人气质;他是全省政治界的“一哥”,告诫政治教师要理直气壮,
期刊
摘 要:关键词教学法,指的就是以抓“关键词”来组织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提炼“单元”关键词,明晰单元教学的主旨;提炼“一课”关键词,把握一课教学的要点;提炼以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为中心的“一目”关键词,抓住一目教学的思路。通过抓关键词,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简化与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法;关键词  一、关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不应是简单地走教材、走教案,而应是走“心”。在人文素养的视域下思考与探索走“心”课堂,需要从以下四途径来落实:孕育人文氛围,让师生的心“热”起来;播撒人文因子,让师生的心“明”起来;开掘人文资源,让师生的心“润”起来;推介人文经典,让师生的心“动”起来。这样将课堂教学从物质的符号层面深入到文化的、心灵的、精神的层面,学生受益匪浅。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人文素养;走“心”课堂;塑造
期刊
摘 要:九年级社会思品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如何针对当年的社会思品学业考试目标解读要求,高效开展第一轮基础复习,是值得每一位毕业班社会思品教师思考的问题。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逐步引入概念地图的复习教学方法,让历史、政治、地理知识都可从“无形”到“有形”,从而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关键词:社会思品;复习;概念地图;知识体系  概念地图(conceptmap)是美国康纳尔大学切诺瓦(Joseph D.N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