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状细胞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诊断价值及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OSCC的患者93例为试验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的CTCs值,分析其相关临床意义。结果试验组患者CTCs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试验组外周血CTCs值与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有无周围组织浸润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相关(P=0.022)、肿瘤T分期(P=0.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和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98例胃癌患者(研究组)和9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取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CA153和CA724水平,比较单独或联合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清CA125、CA153和CA724水平分别为(39.03±13.81)u/mL、(26.11±8.23)u/mL、(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VPI)患者行咽后壁瓣修复术(PFS)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探讨手术年龄对OSA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82例接受PFS手术的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时的年龄分为两组,通过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估术后至少1.2年(平均6.0年)OSA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成人组和儿童组术后OSA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成人组及儿童组测得的OSA患者分为不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的有效性,为缓解术后并发症提供建议。方法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针对在下颌第三磨牙术中使用PRF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2月。评价者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3.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研究,包括991位拔除下颌第三磨牙患者。分析结
期刊
目的探讨口腔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唇腭裂患者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裂隙区需要前牙美学修复的唇腭裂成年患者9例,获取患者口内前牙与周围软组织及面部的美学数字化信息,利用keynote及3shape软件进行美学修复分析设计,与患者沟通优化修复方案,生成3D诊断蜡型并打印树脂实体诊断模型,在口内制作树脂罩面指导医生牙体预备及技师制作最终修复体,患者试戴满意后黏结。在修复完成后结合美学评估表对美学缺陷改善情况进行比较;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对前牙美学参数及医患沟通等6项内容打分做出满意度评价;在修复体戴入
目的初步探讨RhoE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T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颌面外科2017—2019年手术切除的TSCC原发灶4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TSCC组织、癌旁组织)中RhoE的表达水平,并提取标本的RhoE mRNA和蛋白进一步检测RhoE的表达水平。选取TSCC SCC-4和CAL-27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采用瞬时转染法过表达RhoE,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检测过表
目的初步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牙周炎诱发大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各12只。牙周炎组采用结扎丝结扎+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方法建立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炎模型,对照组以等体积2%羧甲基纤维素钠接种同一部位,持续6周。检测大鼠牙周探诊深度、牙齿松动度和龈沟出血指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
目的通过比较创新和传统两种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单侧继发鼻唇畸形术后短期鼻部对称性评估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唇裂二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患者,年龄4~18岁,采用创新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28例,传统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32例,使用二维照片测量分析法,对比术前和术后7 d的短期效果。结果术后7 d,力矩平衡肌肉重建组相比于术前在鼻小柱偏斜角、裂隙侧的鼻翼切线角、鼻翼缘立体性有较好恢复,鼻底对称性、鼻孔宽度对称性、鼻孔高度对称性、鼻翼切线角对称性和鼻孔形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植骨与否和种植体突入长度(IPL)对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6个月的骨改建的影响。方法纳入96位患者,总计124颗种植体,将种植体分为:植骨且突入长度小于4 mm组(组1);植骨且突入长度大于4 mm组(组2);未植骨且突入长度小于4 mm组(组3);未植骨且突入长度大于4 mm组(组4)。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测量种植体顶端骨高度变化量(ABG)、皮质骨高度变化量(CBG)、骨密度变化量(BDG)和边缘骨吸收(MBL)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植骨的组1和组2的CBG高于不植骨
目的探究酸性培养条件对人舌鳞癌细胞SCC15和CAL27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在pH6.2的酸性培养液中分别培养一定时间,噻唑兰(MTT)法检测舌鳞癌细胞SCC15和CAL27增殖能力;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SCC15和CAL27细胞凋亡水平的改变;划痕愈合实验检测SCC15和CAL27迁移能力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酸性培养后SCC15和CAL27细胞中COX-2与survivi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酸性培养24 h的SCC15和CAL27细胞生长曲线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