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

来源 :传播与版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f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动漫产品输出国,日本动漫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利用中日文化的接近性,充分运用中国文化元素;画面、音乐的高品质更好地展示日本文化的异质性;融合多国文化元素,体现文化多元性。本文结合日本动漫在跨文化传播中呈现的特点,为我国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动漫,提升国产动漫品质,实现成功的跨文化输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日本动漫;中国;跨文化;传播
  日本拥有“动漫王国”之称,是全球最大的动漫产品输出国,日本动漫在国际上形成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更是中国进口动漫产品的主要来源国。日本动画協会AJA公布的《2019动画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日本动漫产业市场规模达21814亿日元(1397.34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市场规模达10092亿日元(646.46亿人民币),占整个动漫产业市场的46.3%。海外签约购买日本动漫共2594部,美国、加拿大、中国大陆地区签约购买日本动漫数量居世界前三,分别签约购买467部、417部和281部,加上中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各签约购买62部、39部和23部,中国共签约购买日本动漫数405部。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动画电视进口时长共18213小时,其中从日本进口动画电视时长为13258小时,占我国动画电视进口时长数的72.8%。自1980年中国引进第一部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起,至今已经过去了40多年。这40年间,日本动漫在中国经久不衰的传播,可以被看作一次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一、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现状
  日本动漫在中国较为成功的传播使得各领域的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方向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个案解读的角度:日本动漫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了日本的传统文化
  李艳芬(2010)认为宫崎骏动画在主题表达、环境设置、角色塑造上都是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解构和重组。在主题表达上,宫崎骏动画以日本传统文化民俗故事为蓝本,对其改造后重新创作,保留题材的同时,又符合现代潮流思想主题。如宫崎骏动画中的环保主题是对森林文化的回归,成长主题是对神道教文化的回归,反战主题是对“和”文化的回归。在环境设置上,宫崎骏动画对日本传统的等级制度进行颠覆,塑造了一个平等自由、和谐互助的人情社会。在角色塑造上,宫崎骏动画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女性社会,塑造了反传统性格的女性形象,但又同时通过报恩观念、追求目标的坚强意志实现了对日本传统伦理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回归。
  (二)文化渗透的角度:日本动漫是一种文化渗透,对中国动漫产业和受众产生一定影响
  李娟、李月敏(2007)认为日本动漫用日本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是非善恶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青少年。刘艳萍(2013)认为日本动漫作品所折射出的精神和观念在观众对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被接受、被认同;同时,日本动漫对中国动漫相关产业、中国消费文化、中国受众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动漫产业的角度:日本动漫的成功传播与其完善的产业链有关
  何建平、刘洁(2009)认为完整的动漫产业链包括动漫的创作与出版、动画片的制作、动画片的播出、动漫关联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这个链条同时也是动漫形象和品牌效应的传播链,是资金投入和逐步回收的价值增值链。李常庆、魏本貌(2010)认为日本动漫产业是以动漫创意为起点,以版权保护为核心,以漫画、动画、游戏、衍生品等为表现形式,将版权开发利用贯穿于动漫产品开发、流通、销售等各环节的重要文化产业,其呈现重视动漫产权保护、产业各环节联系紧密、动漫作品的开发不断追求合理的机制和低成本的制作模式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特点。
  (四)文化传播的角度:日本动漫跨文化传播的成功与其吸收中国和其他外来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陈琦(2008)认为语言文化上的接近性使得中国观众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日本动漫。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让中国观众对日本动漫思想内涵理解得更深刻,也使日本动漫更容易在中国传播。另一方面,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还有一定的针对性,具体体现为对服饰文化元素、饮食文化元素、建筑文化元素、中国功夫和“龙”的中国图腾等中国元素的应用,以及日本动漫针对的受众为处于迅速学习和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同时,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中还很好地处理了文化差异性的问题,运用适当程度的文化差异制造悬念,引起观众好奇,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也刻意回避了日本文化中消极的部分而展现积极的部分,避免中国观众的排斥。胡倩(2008)认为日本动漫通过生活文化(日本传统饮食、日本居室传统、日本娱乐文化、日本新年传统)、日本传统艺术(日本禅道、武士道、日本绘画和音乐)等对民族文化进行展示,通过综合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对国民素质形象进行展示,利用现实层面和古文明元素实现对社会制度形象的构建,最终成功建构起国家形象。宋杨(2016)认为日本动漫一方面能全方面动用各种视觉元素(图像制作精细、音乐编排精心、服饰设计精巧、场景设计严谨、声优配音优秀),注重人物情感细节描述,充分运用能够利用的媒介工具。另一方面,日本动漫还注重人文关怀,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并强化人物的新颖性和故事的丰富性。郭蔓青(2016)认为日本动漫中有的以中国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功夫文化、周易与阴阳为主题,有的以中国历史事件为要素,有的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为载体,体现中日两国的文化接近性;日本动漫中的日本自然景观、日本物质文化、日本民族精神文化体现了文化异质性;日本动漫将外国文化元素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体现了文化多元性。郭蔓青认为正是文化接近性、文化异质性、文化多元性使得日本动漫成功地在中国实现了跨文化传播。
  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现象,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日本动漫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中所表现的特征,为我国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动漫,提升国产动漫品质,成功实现跨文化输出提供几点建议。   二、日本动漫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一)利用中日文化的接近性,充分运用中国文化元素
  J·斯特劳哈尔提出的“文化接近性”理论认为,受众对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比较熟悉,本地的文化产品因而被理解和引起共鸣。拉里·A·萨莫瓦也认为文化具有相似性,在不同的国家,关于年龄、性别等方面都有类似的规范,文化接近性使得跨文化传播变得更容易,文化相接近的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文化交往,日本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长期的吸收借鉴,这在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方面面皆有所体现。因此,两国文化呈现一定的相似性,两国间对彼此的文化也更了解,兩国间的跨文化传播也变得更加容易[1]。在此基础上,日本动漫还充分地运用了中国饮食、建筑、服饰、传说故事和中国功夫等众多文化元素,使中国观众在发现这些熟悉元素的同时,不知不觉间接受了日本动漫的跨文化传播。
  日本动漫充分运用中国功夫文化元素。中国功夫在日本动漫中是常见的文化元素,时常出现在含有打斗内容的日本动漫中。例如,《龙珠》的创作者鸟山明曾坦言,《龙珠》的创意来自李小龙和成龙的功夫电影,而《龙珠》中小林这个角色的设计理念正是想要塑造一个标准的少林寺小和尚的形象。小林在动漫中的打斗招式,他的绝招“气圆斩”在使用时需要扎马步蓄力,而扎马步正是少林武术的基本功。又如《火影忍者》中的李洛克,他的造型、服装、出招姿势都与李小龙非常相似。他还是一个醉拳高手,他的绝招“八门遁甲”和“莲华”是通过控制“八门”—即开门、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惊门、死门—这八个自身经脉系统中抑制和控制查克拉的地方,来激发身体潜能。不难看出,这样的绝招取材于中国古代的术数著作《奇门遁甲》[2]。
  日本动漫还充分运用中国服饰文化元素。日本动漫中存在大量一眼看去就像是中国人的角色,他们的身份是通过服饰展现的。例如,在《黑执事》中,被称作刘的男子穿着长袍马褂,他身边时常跟着一个身穿旗袍、头戴流苏的姑娘,他的身份是中国上海黑帮“青帮”的首领。《魔卡少女樱》中李小狼穿着带有阴阳鱼图案的道士服装,他还随身带着罗盘,他的身份是来自中国香港的一名道士。《恐怖宠物店》中D伯爵爱好穿一身唐装长袍,他的祖先是中国昆仑山上能够听懂动物语言的高人。
  日本动漫还综合运用中国文化元素,在动漫作品中创造一个有中国元素的虚拟国度。比如,《钢之炼金术师FA》中,新国第十二皇子姚麟和他的政敌新国第十七皇女张梅为找到长生不老之术而分别前往邻国亚美斯多利斯。他们的服饰有着中国长袍褂子和旗袍的元素,张梅更是随身携带了一只小小的熊猫,让观众立马将这个虚拟的新国与中国联系到一起。《彩云国物语》中主角们的姓和名都是中国式的,也随处可见中国风格建筑和穿中国风格服装的人,连朝廷官制也是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改编版“三师四省六部”。虽然这些中国文化元素在《彩云国物语》动漫里谈不上原汁原味的中国特色,但却仍能让观众一眼看去,感觉作品中的彩云国就是中国[3]。
  (二)画面、音乐的高品质更好地展示了日本文化的异质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任何形式的艺术,都只有坚持自己民族的特色,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异质性,才能有强盛的生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传承与传播。日本动漫创造性、巧妙地运用日本民族文化中最为独特、有代表性的部分,如日本传统戏剧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服饰文化等。只有高品质的画面,才能将动漫要展示的日本文化异质性良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1.精致的手绘
  日本动漫从1956年东营动画公司成立起就拥有数不胜数的优秀2D动画作品,在动画技术上日本并没有一味去追求3D技术。在高清的数字化作图时代,许多日本动漫制作公司仍然采用“赛璐璐”式手绘作画方式,追求平面画面的表现力。手绘作画下的日本民族食物,如饭团、寿司、生鱼片等,显得精致而诱人,展示出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让观众产生美味的联想。
  2.对战争场面进行了特殊处理
  日本动漫还特别注重对战斗场面的处理,尤其是高科技武器产生的热线、光线、烟雾和弹道轨迹等。由于在现实中无法找到足够的参考,需要将想象中的场景合理化,日本动画师金田伊功创造出一种新的动画表现手法,即通过极少张数画出极端高对比的动作,同时以模仿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的效果为基础以达到进一步的夸张透视,在画面中加入大量夸张光效和爆炸效果,以制造更强的视觉刺激。例如,《超时空要塞F》的故事是围绕外星球入侵地球展开的,故事运用了这样具有强烈视觉刺激的战斗场面处理方式,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更好地展示作为王牌飞行员的男主角通过战争追求名誉的武士道精神。与此同时,男主角又颠覆了人们对飞行员的刻板印象,他作为一名飞行员的同时,还是一名日本歌舞伎世家的传人,留着长长的头发,长相阴柔似女性[4],他化上妆、盘好头后就是能歌善舞、面容姣好、身姿优雅的日本歌舞伎艺人,在歌舞伎演出时通过男扮女相的方式展示日本的国粹。作品对男主角造型、所处环境的画面处理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感,使得观众能够迅速觉察到画面中日本元素的异质性,形成记忆点。
  3.通过精密绘制还原现实场景
  随着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发展,VR/AR技术也以特别的方式进入日本动漫界。日本越来越多的动漫开始采用精密绘制还原现实场景的作画手段,富士山、秋叶原、新干线、日本地铁站和神道教神社等具有显著日本特色的地点,都成为日本动漫想要通过高品质的画面制作极力表现的场景。比如,《命运石之门》虽然是科幻作品,但是故事发生的场景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的秋叶原。动漫中的场景是按照现实中的秋叶原通过精密绘制进行的还原,基于如此高还原度的场景,再展开科幻式的剧情,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
  4.完善的职位分工
  从日本动漫的片尾职员表,我们可以窥见其职位分工的完善与详细。以作画监督职位为例,其就可分为动作作画监督、特效作画监督、美食作画监督和机械作画监督等。不同的作画监督拥有不同的擅长领域,以求将作画质量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而原画方面,第一原画师与第二原画师有着不同分工,甚至有专门负责布局和色彩设计的职位。详细的职位分工意味着每个职位上的工作人员可以更深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整个行业内都是由专人做专事,有利于提升动漫画面的质量,而高质量的动漫画面才能更好地展示日本动漫的文化异质性。   5.详细的动漫音乐划分
  日本动漫音乐划分非常详细。一部动漫的音乐分为片头曲(Opening Song简称OP)、片尾曲(Ending Song简称ED)、插曲(Interlude简称IN)、主题曲(Theme Song简称TM)、背景音乐(Background Music简称BGM)等。与中国动漫乃至许多其他影视作品都不同,不同种类的音乐在日本动漫中有着不同的功能。因此,日本动漫的音乐处理在动漫作品整体的气氛烘托、情感渲染方面,功能更为突出,也更容易通过音乐体现日本文化的异质性[5]。比如,《火影忍者》片头曲《NARUTO Main Theme》一曲的演奏采用了日本传统乐器尺八、三味线,结合吉他、贝斯、电子琴等乐器,用日本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更好地营造出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氛围,也体现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6]。又如《超时空要塞Macross》的插曲《可曾记得爱》,这首歌用甜美的女声倾诉了人类在面临星际战争时的凄美爱情,展现了对爱情忠贞、坚韧的日本传统女性的形象。这首歌不仅为动漫作品本身带来了极大的加分,歌曲唱片销量突破50万张,也成为这首歌的真人演唱者饭岛真理的成名之作,还为“超时空要塞”整个系列动漫奠定了重视音乐制作的基础。“超时空要塞”系列动漫后续作品也陆续出现许多打动观众内心的优秀音乐作品。
  (三)融合多国文化元素,体现文化多元性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文化无时无刻不在相互融合、交流与促进。日本向来善于吸收外来文化,是一个通过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而形成自身多元文化的国家。日本动漫主动融合世界各国迥然不同的文化,在日本动漫中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体现了日本动漫对别国文化的包容。同时,日本动漫中的角色往往呈现了勇敢、善良、正义等正面特点,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中能够得到世界不同国家观众的广泛认可。日本动漫通過巧妙融合多国文化元素,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增强了日本的文化软实力,也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日本民族的价值观念传播出去。日本动漫运用了世界各国文化中有特色的文化元素,承认各国文化中优秀、有吸引力的部分,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
  1.充分地运用了欧美文化元素
  日本动漫对欧美文化元素的应用并不仅仅停留在简单地将人物的国别设定为欧美地区的某个国家,或者简单地展示欧美的食物、建筑等层面,而是充分地运用欧美文化中的精髓,如绅士文化、骑士文化和宗教文化。例如,在不同国家动漫评论网站获得赞誉的《JOJO的奇妙冒险》系列,第一部运用了英国的绅士文化。男主角是一名英国贵族绅士,动漫将男主角优雅、礼貌、正直、勇敢的言谈举止和气质,讲究的礼仪、服装穿搭等通过具有强烈戏剧冲突的情节展现在观众面前。又如,入选日本NHK电视台评选的“最佳动画100”的《Fate Zero》运用了欧洲的骑士文化。作品里的剑士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原型是古不列颠传奇中的骑士王亚瑟·潘德拉贡,动漫中的阿尔托莉雅·潘德拉贡忠诚正直,拥有身为骑士王的荣耀和骄傲,角色身上的特点无一不是来源于《亚瑟王传奇》。将《亚瑟王传奇》中的故事巧妙地加进来,体现了欧洲中世纪时期形成的骑士精神。
  2.在同一部作品中同时展示多国文化元素
  日本动漫善于在同一部作品中同时展示多国文化元素,营造出多国人民交流密切、多国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黑塔利亚》就是典型的例子。这部作品以二战时期世界历史和日本历史为主线,将多个国家的文化和风土民情加以拟人化处理,将各国固有的风俗、风土依照不同的民族性模拟到各个角色身上,每个经过拟人化处理的人物代表的就是一个国家。作品戏谑地将德国的拟人形象设定为一个有着强迫症、容不得厨房一丝脏乱、容不得一点迟到的男性形象,他有着强健的体魄,喜欢吃土豆。这样戏谑化的呈现也表达出德国国民特征中的纪律性、严谨性、秩序性,将德国二战时期德国国民喜爱土豆的饮食文化也展现在观众面前[7]。该作品还将奥地利的拟人形象设定为一个热爱弹钢琴的文艺青年,其因为多次婚姻惹了一身的麻烦。作品通过拟人化的故事讲述方式,展示出奥地利这个拥有多名世界级音乐大师的音乐之国的特点。作品中的瑞士与列支敦士登的拟人形象被展示为兄妹的关系,在其他国家忙于二战时,瑞士和列支敦士登这两个永久中立国,在中欧地区友好地互相帮助,这也简单易懂地向观众介绍了瑞士和列支敦士登两国密切的关系。《JOJO的奇妙冒险》中也有类似的体现,作品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再到日本、印度、埃及等不同国家,充分展示了各国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作品中的主角们也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例如,第三部的主要角色中,空条承太郎和花京院典明是日本高中生,无论在哪里都穿着日式的校服;简·皮耶尔·波鲁纳雷夫是典型的法国人,浪漫、热情、心直口快;而穆罕默德·阿布德尔是一名印度裔埃及人,在主角们到达印度时,他还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起印度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俗。
  三、对中国动漫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一)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国外先进文化元素,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动漫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不断继承、发展和创造的文化。以我国家喻户晓的经典传奇故事《西游记》和《封神榜》为例,早在1999年,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火炬动画分公司联合制作动画片《西游记》,同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动画片《封神榜传奇》。二十多年过去,这两部动漫仍然得到人们的认可,成为80后、90后共同的童年回忆。但值得反思的是为何同是以《西游记》与《封神榜》为题材,动画片《西游记》和《封神榜传奇》没能走出国门,而近年来的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却能成功走出国门,实现跨文化传播。当然,这一方面要归功于动漫制作技术的提高,但更重要的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1999年的两部动漫作品虽称得上优秀之作,但其仍然是对原有的故事人物、剧情和世界观设定等各方面的简单呈现,通过较多的动漫集数和时长,尽量在实现还原。而动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不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性地将孙悟空塑造为一个有些沧桑、对小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特别头疼、对自己大闹天宫任性妄为有所反思的形象,跟原著中的孙悟空形象相比更加立体生动,与当代的观众更有接近性,但保留了原著中孙悟空爱憎分明、敢作敢当、不畏强权和惩恶扬善的宝贵品质。《哪吒之魔童降世》也改变原有剧情,巧妙地避开原故事中血腥暴力和封建教条的部分,展现出更符合当代主流价值观的友情和亲情。由此可见,要实现跨文化传播,简单的还原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创作者需要认真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创造性地融入更符合时代潮流的主流价值观,让中国动漫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更好地走出国门,成功实现跨文化传播。   我国动漫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他国的文化元素,应该用包容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在发扬本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动漫的制作中,我们也应该主动借鉴吸收他国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将我国在文化上开放包容的友好姿态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让中国动漫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更加顺利。在这一点上,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就做得很好。电影中描绘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将地球推离太阳系,使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宏大画面,过程中还用几个镜头特地展现了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几个国家的志愿者在世界末日时的应对方法,同时,还塑造了一个在中国生活多年的西方小伙子的主要角色,有着西方人的典型性格,让西方观众在观看影片时能感到中国的友好和包容。虽然《流浪地球》不是动漫作品,但其积极运用他国文化元素的做法给中国动漫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做法。
  (二)提高画面、音乐制作水平,提升动漫作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动漫的画面制作水平相比于日本、美国尚有一定差距,动漫行业从业人员应积极学习国外动漫画面制作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动漫的竞争力。我国动漫行业人才仍处于匮乏的状态,对动漫技术人才的培养也应跟上市场的需求。在招聘网站搜索关键词“动画”“动漫”,我们能夠看到MG动画师、3D动画师、maya动画师、作画监督和动画渲染师等各类与动漫画面呈现直接相关的技术岗位的招聘。我国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应当积极调查市场需求,有目的、精准地培养动漫行业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工作实践中所需要用到技能的培训教育,同时,还应加强对他们的艺术、文化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培养的动漫行业人才创造出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优秀动漫作品。
  而在音乐制作方面,我国动漫应当提升对配乐的重视度。动漫制作公司应当加强对动漫音乐制作的资金投入,用足够的资金邀请高水准的音乐制作团队,保证动漫配乐的质量;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的魅力,认真打磨研究中国风的音乐内核,用符合现代艺术审美的方式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分享给全世界;积极保护音乐版权,保护音乐创作者的版权利益,鼓励良性竞争,提高动漫音乐的制作水平。
  (三)运用文化接近性降低文化折扣,推动国产动漫“走出去”
  一般意义上来说,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吸引力,但在其他地方吸引力会减退,这种现象被称为“文化贴现”,也被译为“文化折扣”。没有哪两个国家的文化一模一样,所以动漫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折扣现象,因此,我国动漫的跨文化传播应当重视并用好文化接近性[8],将动漫“走出去”的市场按照文化接近性进行划分,对与中国文化有着文化接近性的国家有针对性地传达中国与其共同认可的,且又同属两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9]。我国动漫可以优先将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各国作为国产动漫“走出去”的市场。这些国家自古以来与中国文化交往密切,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这些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文化接近性。想要打开一个国家的动漫市场,就要充分了解中华文化与该国文化共通的部分,巧妙地在双方都认可的范围中选取服饰、饮食、建筑等文化元素中适合的部分,传达双方都认可的价值观念,将之运用到动漫创作当中。这样既能提升动漫作品的艺术审美水准,不为特意迎合市场而丢失原则,又能降低文化折扣,让我国动漫更好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山下晋司.多文化共生:跨国移民与多元文化的新日本[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15-21.
  [2]陈静薇.日本动漫与中国文化元素[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刘文.日本动漫作品中的中国元素[D].锦州:渤海大学,2014.
  [4]刘金鑫.透过谚语看日本传统女性形象[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5]王硕琛,丛惠媛.浅谈日本动漫音乐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度假旅游,2019(02):25-27.
  [6]史少博.日本武士道精神对儒家思想的汲取[J].甘肃社会科学,2010(06):29-32.
  [7]王志强.历史文化地理视角下的德国国民特征研究[J].德国研究,2010(02):59-64.
  [8]刘海宁.文化接近和文化折扣—从美国电视剧《疯狂主妇》在中国的传播说起[J].新闻爱好者,2006(06):14-15.
  [9]靳翠萍.成功应对“文化折扣”—浅析“韩剧”在中国的热播[J].新闻界,2006(04):88-89.
其他文献
[摘要] “微媒体”时代,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以微信、微博、抖音、微视为代表的微社交平台已成为当前青年学生主课堂之外较为活跃的领域。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思考的问题。从育人的角度出发,不少高校都充分利用新媒体“微传播”的功能,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新型青年思想引领的育人空间,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拓展育人的新路径。文章以广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国内流媒体音乐平台历史沿革与流媒体音乐版权保护现状,总结我国在流媒体音乐领域版权保护的成就与不足,继而窥探我国数字版权保护趋势:继续健全数字版权保护法律法规,深入推进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在地化。  [关键词]流媒体音乐;数字音乐产业;版权保护趋势  流媒体音乐是指利用流媒体技术,遵循严格的先后时序向使用者连续、实时传输的音乐。国内的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酷我音乐以及虾米音
期刊
[摘要]云南有着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的影视拍摄条件,素来被誉为天然摄影棚。因此,有关云南的影像作品数不胜数,既有传统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也有新近崛起的短视频、Vlog等。在观看这些影像作品的过程中,受众不知不觉地对云南展开了想象。这些“云南想象”不仅能带给受众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也形塑着他们对云南的旅游形象感知。文章将通过质化研究的方法,探究云南影像中的“云南想象”与受众对云南旅游形象的感知
期刊
[摘要]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中最积极活跃的群体,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高校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使命。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背景下,高校传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方式和途径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文章立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和融媒体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了高校社会责任感教育中的媒体应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重点探索媒体融合背景下的高校社会责任感教育机制。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大学生;社会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民族品牌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中国企业的实力不断攀升。在企业出海的过程中,品牌广告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是连接品牌和海外市场的纽带,承担着国际传播和品牌营销的重任。文章以Tik Tok在日本、韩国、美国投放的广告为例,分析其传播策略并总结其成功经验,为其他计划走国际化道路的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Tik Tok;广告;跨文化;传播策略  随着
期刊
[摘要]法治文学新闻化的本质是文学,新闻化是法治文学源于生活的特色表征。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闻化不仅是法治文学创作的素材与缘起,而且通过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法治文学的新闻化特征可以在不同传播介质中发生作用,进一步强化法治文学的审美和教育功能。法治文学期刊《啄木鸟》以打造法治文学精品为主体,充分发挥期刊、图书、影视、音视频和网络等媒介的优势,在媒体融合传播的实践中不断深化法治文学新闻化特征,拓
期刊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竞争激烈,后期制作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对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文章主要立足后期制作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实践意义,就后期制作编辑的实践策略和重要性展开深入探讨,以此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后期制作编辑;实践意义;实践策略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与红色旅游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对红色旅游短视频的研究较少。文章主要是对“短视频+红色旅游”这一新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红色旅游短视频的观看现状和用户旅游意向进行分析,提出红色旅游短视频创新内容及输出形式、提高传播影响力、提高内容质量增强可信度和借助学校平台发挥传播力量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红色旅游;短视频;传播;可持续发展  一、提出
期刊
[摘要]教辅图书在我国图书市场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质量问题历来就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家相关机构更是逐渐加强对教辅图书的出版发行活动的规范和监督管理。本文根据笔者的从业经验,浅析不同类型的小学语文教辅图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探究提升小学语文教辅图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辅图书;提升;质量  在我国的图书市场上,教辅图书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教辅图书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
期刊
[摘要]本文对“十三五”期间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研究热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剖析,以期为“十四五”期间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设定检索条件“来源=《编辑学报》or《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时间=2016-01-01—2020-12-31”,对检索出的结果进行手工清洗,去除问答、书评、规范及声明等非论文条目,获得“十三五”期间发表在《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的论文。通过导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