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对策分析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m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是会计的立足之本,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市场秩序。究其根本原因,是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出现了问题,故从职业道德的角度,探讨会计信息失真出现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职业道德;道德情操论;成本—收益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095-02
  
  前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近年来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也越发突出,比如中国的“红光事件”、“银广厦事件”以及美国“安然事件”童话的破灭等。这使得公众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更为深重的担忧。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人员应加强自我约束和职业道德的建设。切实解决好会计失真问题,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也是对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
  一、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
  (一)来自整体社会环境的原因
  1.社会“道德滑坡”的影响 [1]。“道德”源于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的变化由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当今社会中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市场运作机制尚不健全,出现了不讲诚信、偷税漏税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造成了整体社会道德的滑坡,同时也降低了市场运作的效率,扰乱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而这些也引起了会计界的一些不良风气,作假账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2.缺乏良好的社会道德约束力。正如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所提到的,他认为,同情心是道德行为的根本动机,人们都想要赢得他人及社会在道德情感上的认同与肯定,所以,人们的各种行为才总是受到道德的约束 [2]。而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接触越来越少,很多人都只生活在自己小圈子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少,关系变得越来越默然。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社会舆论对人们的影响也逐渐弱化,人们变得更加自我,使得道德规范失去了原有的强大约束力。
  (二)来自会计行业的原因
  1.伪造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新古典派经济学者提出了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即用成本与收益相对比的方法来分析人们进行一项经济行为的动机 [3]。该理论指出,一个人是否进行某项经济活动,取决于该项经济活动将给他带来多少收益以及他所要付出的成本。由于伪造财务数据的成本很低,处罚力度小,造假成本有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其收益却远远超过了所付出的成本,经过粉饰的会计信息可以偷税漏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这就使得会计人员和公司相关管理者有动机去伪造会计信息,并且伪造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吸引力很大。
  2.相关法律制度和会计制度尚不健全。虽然中国目前已有《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用于规范会计行为,但是存在有些法规、制度之间实施不配套、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很多规定缺少量化性的指标。例如重要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在执行中存在较大的灵活性。重要性原则规定可以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而合并反映的会计信息大多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情况,并且事项的重要与否主要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就使得有些会计人员钻了空子。
  3.外部监督不力。在中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督、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相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但是对企业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上级主管部门为了偏袒自己的下属单位,导致监督力度弱化。相关税务机关部门往往多注重税款的缴纳,而忽略了其他会计核算的监管。目前企业会计监督的主体主要是由政府财政部门审批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单位内部的会计审计和有关部门。但是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由于追求企业的共同利益,常常不能达到有效的监督效果。注册会计师的数量近几年明显增多,但是这也导致了一些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有些社会中介机构之间存在不正当竞争,为了招徕客户,不惜放弃自身的职业道德,出具经过粉饰的虚假审计报告。
  (三)来自公司内部的原因
  1.管理者经济利益的驱动。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法人,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经济利益的强大驱动力。基于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会计信息是用来衡量管理者水平的主要依据,企业根据利润差异分析报告、对外的财务报告和剩余收益率等指标来考核企业的经营管理业绩。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中的管理者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不惜采用虚假的会计信息,以优化个人业绩,要求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进行篡改。这就出现了利用虚增利润来骗取贷款,隐瞒利润来逃避税收的现象,非法占有国家和企业出资人的资产,使其所有者、政府、银行、债权人、供应商、顾客等蒙受损失。
  2.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会计法》第23条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实际工作中并非如此,会计作为企业中的一员,直接受企业管理层的控制和制约,其薪酬水平、职务任免均由管理层决定,所以不得不听命于管理层的意愿。契约关系结构如此单一,使会计丧失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常常是在上级的压力下迫于无奈粉饰会计信息。另外,当前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公司的内部治理中,各部门无法有效地进行相互制约,监事会渐渐流于形式,外部董事也形同虚设,权利都集中在了董事会的手中,内部监督更无从谈起。
  二、会计行业道德缺失及信息失真的改善方法
  (一)明确道德准则,建立市场经济下的道德体系
  中国古代,《中庸》有言曰“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西方的斯宾诺莎认为,“如果某一个国家比别的国家邪风更猖撅,犯罪更普遍,那一定是由于这个国家谋求和睦不足,法制不够昌明,而且未能建立起完全的国家权利之故。”构建市场经济下的道德体系,应当以诚信为原则,在不影响国家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合法地追求个人物质利益。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与中国传统的文化相融合,让道德建设与时俱进。其次,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否在社会中建立高尚的道德信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所以,我们应积极完善市场机制,使得经济有序地发展,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为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最后,应当对企业中的管理者和会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诚信培训,强化企业管理者的道德意识,这将更有利于管理者以德服人,也有利于会计人员更加真实地反应快捷信息,更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运行。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4]。
  (二)完善执法与监督体系,提高造假成本
  中国提倡“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要不断根据实际应用中的情况对法律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要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市场发展的新特点并结合国际通用准则,不断提出对现行会计规定的改进措施,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维护《会计法》的权威。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应有明确的界定,加大惩处力度,提高伪造会计信息的成本。从而在成本—收益的对比中使得成本大于收益,减少会计人员伪造信息的动机,同时也对同行业人员起到威震作用。
  (三)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很大一部分是出于上层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相互勾结所产生的。第一,在企业中必须切实落实《会计法》中规定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要求。在企业中产生伪造会计信息的事件时,要对管理者进行相应的处罚。第二,应当建立企业内部互相牵制的制度,实行定期的财产清查,监事审计代表应当站在股东们的立场上,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真实地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第三,改变单独依靠账面信息来衡量企业管理者的制度,增加其他的衡量标准,建立一个促进管理者讲诚信的内部激励机制 [5]。例如,以长期股权激励制度代替现金奖励,防止管理者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企业长期利益的行为。
  (四)加入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评定,建立会计信用档案
  会计信息真实的根本保障是会计人员优秀的从业道德。目前,缺乏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考核。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逐步推行会计委任制度并且建立会计人员完备的诚信档案。成立行业协会性质的独立机构,跟踪会计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审核、评价、监督,使得会计成为独立于企业外部的人员,减少会计与企业的共同利益关系,使高管的意识无法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协会应对会计人员进行追踪调查,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相关道德评价。并向社会提供会计人员真实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公开制度对于会计人员来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方式,是促进职业道德发挥力量的有效手段,从而达到加强会计人员自律、提高其职业素养的目的,从根源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
  
  参考文献:
  [1]魏冬,刘小平.中国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原因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8).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韩巍,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5,(1).
  [3]叶向红,卢永华.论会计道德与会计规范——来自会计规范缺陷的深度分析[J].会计之友,2007,(3).
  [4]李瑞科.也谈会计信息失真[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
  [5]胡晶.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J].广东科技,2010,(1).[责任编辑 陈丽敏]
其他文献
摘要:优化产业布局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从经济资源出发考虑产业布局,忽视从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产业布局,结果必然造成地区发展失衡。尝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辽宁省“三大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为辽宁省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间的整合,提高区域整体产业水平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产业发展;灰色局势决策;“三大经济
期刊
摘要:基于生态足迹理论,采用2002—2007年绥宁县统计年年鉴对绥宁县(2002—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与分析。表明:在2007年,绥宁县人均生态足迹为2.5089hm2.cap-1,而实际人均生态足迹0.7656 hm2.cap-1,生态赤字1.8365 hm2.cap-1。六年来绥宁县的生态赤字呈现增长的趋势,区域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
期刊
摘要:生计模式是人们用以谋生的基本手段,它不仅受到环境和技术的制约,还受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影响。一个民族的生计模式是对特定的生存环境经由文化的创造和作用的结果,是对其所处的生存环境的一种文化选择。  关键词:苦聪人;生计模式;变迁;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117-03    生计模式是人们用以谋生的基本手段,它不仅受到环境和技
期刊
摘要:根据《大连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大连市2004—2008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计算出大连市这五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和社会发展能力指数。利用这些指标分析大连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大连这五年的平均生态赤字为4.3184hm2,说明大连的区域生态系统正面临过度开发的压力;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五年均低于中国平均水平,意味着大连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空间分布
期刊
摘要: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和程度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衡量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指标,即产业高加工度系数、产业信息化发展指数、产业能源消耗产出比,服务业比重等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5—2008年的统计数据,重点分析了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对产业高加工程度、产业信息化指数、服务业占GDP比重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并能显
期刊
摘要:作为欠发达的内陆农业大市安徽省阜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阜阳市加速崛起、建设皖西北中心城市的现实选择。但是,安徽省阜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受物流一体化协调化程度低、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硬件建设落后、专业人员缺乏、发展矛盾重重等因素的制约。有鉴于
期刊
摘要:女性文学课程教学中“性别视角”的运用要做到:了解女性批评话语产生的历史语境;突出性别视角、强调女性自审意识;注意“性别视角”运用的综合性,避免“女性主义”的偏执性。  关键词:女性文学;性别视角;运用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78-02    刘思谦在《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研究的学科化》一文中指出:“性别是女性文学研究的一个合理的分析
期刊
摘要:在当今的高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辅助手段,但由于流行的课件制作工具PowerPoint 2003自身存在的单机性等不足,制约教师在教学等领域的高水平应用。解决的途径是为课件提供一个管理平台,实现课件及附加的媒体文件的高效管理、统一发布、集中共享及智能检索等功能。管理平台采用Delphi7.0与SQL SERVER2005两个软件制作,其中软件开发工具Delphi7.0
期刊
摘要:开展实践性教学,是马克思实践观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矛盾问题的良好方法,也是国家倡导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方向。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展的一次主题为“孤儿院儿童幸福的一天” 的教学活动为例,总结实践性教学活动所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目标,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大学生;思想;道德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平衡点指的是这两对矛盾关系间达到一个相互协调和统一的最佳状态。从历史上各社会形态的变化来看,每个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都是为了使两对矛盾间达到新的平衡。针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对矛盾总体上已达到平衡,但仍然有在结构上和局部的不平衡的实际,所以,我们要不断通过渐进改革,使两对矛盾实现动态的平衡,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