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波:切实做好新时期教育新闻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网站消息 近日,教育部在广州召开2015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现场推进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总结交流近年来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經验新成效,深入分析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就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在会上指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大、任务重、要求高。近年来,各地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部署,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健全新闻宣传制度、提升主动宣传水平、加强新媒体建设、构建新闻宣传大格局,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新进展。
  杜玉波强调,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思想文化交流频繁,媒体融合更加紧密。要准确把握形势、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一是全员动手、各司其职,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各地各校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领导、把好导向,落实新闻宣传工作“一把手”工程,当好第一责任人,做好“第一发言人”,亲自抓、亲自管、亲自督,特别是要下大力气、创造条件切实解决机构、人员问题。要选好用好新闻发言人, 配齐配强新闻宣传干部,充分发挥教育媒体的作用,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队伍。业务部门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承担起新闻宣传主体责任,与新闻宣传部门共同做好工作。二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解决好“抓什么”的问题。要抓好教育正面宣传,壮大主流思想, 注重选树典型,充分反映各地各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优秀师生典型。要采用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发布和解读,便于公众了解、理解。要加强與情监测研判,掌握科学方法,对教育领域的突发事件、热点问题及时有效回应。三是因势而谋,顺势而为,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要超前谋划,把握好宣传时机,将业务工作与宣传工作同步部署,既要“谋时”,也要“谋事”。要与媒体、专家、师生密切沟通,汇聚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合力。要坚持平台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创新,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微博、微信联盟等平台的作用,加强协同,形成合力,构建教育新闻宣传大格局。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PBS合成过程中向其分子主链中引入不同摩尔比(5%,10%,15%,20%)的第三组分单体,包括含立体刚性结构的1,4-环己烷二甲醇(1,4-CHDM)和1,4-环己烷二甲酸(1,4-CHDA),含六个碳且两端都为羟基的己二醇(DH)和含六个碳且两端都为羧基的己二酸(AA),以及含八个碳且两端都为羧基的辛二酸(Su A)和含十个碳且两端都为羧基的癸二酸(Se A),合成出分子主链中化学结构
本论文使用三个主配体:五齿单席夫碱配体H_3L~1(邻香兰素缩3-氨基-1,2-丙二醇),六齿对称双席夫碱配体H_2L~2(邻香兰素缩水合肼),六齿不对称双席夫碱HL~3(邻香兰素缩3(2-吡啶基)氨基腙),与过渡及稀土金属盐反应。合成出二十二个配合物。并对所有的配合物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的测试。对二十二个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确定十三个配合物的单晶结构、
生物质资源作为绿色可再生资源,是理想的化石燃料的替代品。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平台分子,甘油的选择性氧化不仅是实现甘油高附加值利用的重要途径,还可以为多
内容摘要:毛细管电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快速的微分离分析技术。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由于具有制备简单、无需封口和固定相表面易于改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制备新型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成为当前电色谱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课题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这种关注多集中在含有C-H键有机聚合物整体固定相方面,有关含氟聚合物毛细管电色谱整体固定相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两种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含硫小分子离子CS的光解离谱(CS的凹陷谱和CS、S的增强谱)以及光解离动力学的实验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CS经由H→B∑←Xп跃迁的[1+1]光解离谱研究在超
杂环化合物是分子中包含有杂环结构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它普遍存在于药物分子的结构当中,因此杂环化学在有机合成中受到很大的关注。由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可以高效生成碳-碳、碳-氮键,是合成杂环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相比于钯等过渡金属,铜相对廉价且低毒,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催化剂,可以更高效、更绿色地合成杂环化合物。本论文主要包含两部分:1.纳米Cu0催化串联反应合成取代的(Z)-3-亚甲基异吲哚-1-酮用纳
【摘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策划课程的一直是该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但现有教学模式主要停留在面上的教学和点上的教学上。本人在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现有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系统的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辟的《电视节目策划》课程的阶梯式互动教学模式,让理论与实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  【关键词】 电视策划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