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复习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让学生在练习课堂中有思考、能交流、会反思,笔者将复习课进行了板块化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我梳理
  片段一:
  教师:课前,大家已经对运算律的知识进行了整理。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你整理了什么知识?你是怎样整理的?通过整理,你有哪些体会?然后全班交流。
  (请学生上台展示,全班交流。)
  教师:比较两个同学的作品,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我更喜欢第2个作品,因为他不仅对知识进行了整理,还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分类。
  教师:确实,我们在回顾整理知识的时候,还可以对知识进行归类,这样可以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全面。
  教师:回顾一下,我们以前在学习、探索、总结这些运算律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结:任何一个规律的产生,都要经历观察、猜想和验证的过程。
  申斯基曾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梳理的重要性。因此,在“我梳理”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对已有知识進行梳理,再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对比,让学生在交流中自主发现归类整理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主动构建与自己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知识体系。
  二、我掌握
  片段二:
  教师:谁能运用我们刚才整理的规律,快速完成这两道题?
  12.5×40×0.8   38×99+38教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计算方法?(指名上台展示。)教师:回顾这两道题的解答过程,你有
  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这一板块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够运用第一板块梳理的运算律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单一地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还应引导学生在对比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总结出简便计算的一般方法。例如,在计算之前,我们先要审题,看清运算顺序及式子的特点,再进行简便计算;当一道题不能直接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算式先进行转化,使其符合运算律的特点,再进行简便计算;运用运算律计算不一定能使计算简便;有时候简便计算蕴含在计算过程中。
  三、我运用
  片段三:
  教师:最近天气比较炎热,老师昨晚买了一个 4.8千克的西瓜,西瓜的价格是每千克
  2.5元,谁知道我花了多少钱?把计算过程写
  在你的本子上。看看谁的速度最快。(找出计算最快和最慢的学生进行对比。)先展示用竖式计算的学生的方法,问:他做对了吗,你们帮他分析一下,他为什么做得比别人慢?(原因自然是没简便计算。)
  追问:通过这道题,你获得了什么新的启发?
  教师:有了刚才的经验,相信大家一定能很快完成下面这道题。
  出示题目:小博士文具店运来 25箱笔记本,每箱有 18本,每本零售价 4元。这些笔记本可以卖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这道题又给了我们什么新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练习设计,更倾向于将计算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旨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从片段三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道题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通过第1道题的练习与交流,学生自主发现简便计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益处;通过第2道的练习,学生明白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简便而列式,应先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考虑简便计算。学生在练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到,原来学习数学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从而明白学好数学的意义。
  四、我拓展
  片段四:
  教师:同学们,请回想一下,在我们平时练习简便计算的过程中,哪种类型的题目比较容易出错?
  在“我拓展”这一板块,教师让学生自主尝试设计一道易错题。相信学生在经历了设计错题、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一系列过程后,对运算律的知识一定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五、我反思
  片段五: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与收获?
  学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学生2:在简便计算之前,我们应观察式子的特点,再选择合适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3:当我们遇到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将算式转化成符合运算律特点的式子,再进行简便计算。
  在许多教师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都能看到“我反思”这一环节,但是有些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笔者认为,我们不能把一节课的重心仅仅放在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上,还应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方面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对一节课进行回顾反思的时候,也应朝着这些方面思考。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从“知识、数学思想、运用”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反思。
  纵观整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笔者始终遵循以下几个宗旨:
  第一,注重对比式教学。在前面三个板块的教学中,教师都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品进行了展示与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总结出规律与方法。
  第二,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片段三中,教师设计了两道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自主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第三,注重学生反思的多元化。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与反思,不能只是简单地对知识进行回顾,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展开反思。
  教师在这样的理念下对复习课进行板块化教学,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其他文献
当下的家校合育,我们必须有三个追求:第一是通过沟通、合育活动、陪伴三个方面的常态化工作,增强家校之间的信任,追求合育活动开展的常态化;第二是学校要从被动到主动,整合多
期刊
青铜神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一条向上,一条下垂,果托硕大.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rn再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非凡气势.一条
期刊
语文课堂充满着魅力,是诗情画意的花海,是灿烂星光的夜空,尤其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更是美的缔造者。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功能,通过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进而提升美育教学质量,优化美育教学策略。  古诗词能够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想象力,潜移默化影响自身的审美品质。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通过古诗词强化美育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小学美育的重要作用  小学是最具想象力
藏族题材电影从创作者身份的角度可以分为外视角电影和内视角电影.不同视角的藏族题材电影在主题、风格上有较大差异,受众的评价也不尽相同.豆瓣影评具有较高社会认可度,以豆
纵观新时代以来的中国电视剧,经历了从20世纪90年代对传统电视剧的生产探索,2005年逐渐形成的现实浪漫主义电视的创作图景,到21世纪新媒体时代下的类型景观。在时代的更迭下,从电视艺术到大众文化,从传统主义到现实社会,中国电视剧不断推动着电视工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新时代中国电视剧演化路径的总结,从观众感受和电视剧本身元素两方面入手,分析其在当代社会市场下的发展方向与价值嬗变。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身份多向、涵蕴丰富的地标符号存在,九龙城寨被认为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文化记忆领域、欲望空间和幻城图景。中外电影导演不断从光影、构图、剪辑、叙事等方面来呈现城寨景观并解析隐藏于其后的视觉图式。而景观表达和视觉图式归衍的重要载体是电影中人物之身体及其身体表现,故本文借用福柯、鲍德里亚、布莱恩·特纳、戈夫曼和亚瑟·弗兰克等学者关于“后身体”的相关理论,来探究九龙城寨影像里所隐含的身体文化。
作为五官之一的“目”,《说文解字》里说:“目,人眼,象形。”“目”和“眼”是同义词,“眼”是后起字,先秦时期多用“目”字,两汉以后,“眼”字的使用逐渐多起来。此外,古人还常常用眸、秋波等词来指代眼睛。由本义“目”还引申出目光、视线的意思。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層楼。”告诉我们要想取得突破,就要站到一个更高的位置;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本期“素材·专列”让
期刊
段落一  骄阳似火。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好似一股股泉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流动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呼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  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了,怎么办?  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大家别动!”人群立刻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学流派,然而其电影剧作却长期位于强大的小说传统的掩照下.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成长起来的马烽和孙谦熟谙剧本创作的动员功能
在文化全球化时代,世界不知不觉间已笼罩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之下,包括动画长片在内的电影艺术无可避免地产生相应的美学转向。从追光动画近年来推出的如《小门神》《新神榜:哪吒重生》等几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中便不难看出,这些敢于解构、挑战旧文本,在新异时空下开展叙事,充满着戏仿与拼贴的作品,实际上正是和后现代的文化精神与审美取向有所共振的。而在动画声音的创作上,也必定从不同维度上契合后现代主义的声音特性。追光动画的实践,也对其他国产动画团队有着不可小觑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