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新能源等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54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观看待新能源
  
  看到了9月刊关于光伏产业的报道,个人认为还是比较中立和客观的。说实在话,很多有责任心的业内人士都觉得光伏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妖魔化”了。不久的将来,新能源将成为全球最主要的能源供应方式,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从商业角度来看,无疑这个领域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在巨额利润面前有点忘记了自身的企业责任,但不能以偏概全来看待这些问题。这个行业还处于成长的初期,就像一个不断犯错再纠错的小孩子,需要鼓励,才能更健康的长大。
  江苏创业者 徐秋立
  
  贴身服务创业者
  
  我每个月只看固定的几本杂志。前两天第一次看到《创业邦》杂志,觉得十分有新意,与其他的商业杂志差异很大。目前商业类杂志太多,个人感觉其中很多都并不太适合刚刚起步的创业者,当然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针对性并不够强。毕竟创业公司的创业者需要不断学习、培养各种能力,比如找投资、做推广、管理公司等,就算是大公司的高管们离职创业,同样也要学习很多其他的技能,而《创业邦》杂志正好提供的是一份整合、有效的信息。另外,《创业邦》很多文章比较“原味”的呈现了《Entrepreneur》杂志的特点,很多专栏作家的文章都比较简洁、明了,以故事来讲道理,所以看完以后就知道“how to”,这很适合创业者,是不错的风格。
  上海创业者 孟永志
  
  想看更丰富的报道
  
  陆续看了好多期杂志了,忍不住想提出一点意见,觉得有一些文章的报道模式的切入点太过单一,只是集中一个公司的创始人身上。实际上,一个人是搞不成公司的,还需要很多其他人的帮助,比如同事、家人、朋友等,甚至很多的偶然因素也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有些人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别人一生, 《成功人士谈母亲》一书就因其很真实的感受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建议《创业邦》以后也多做一些从侧面反映创业者的选题,创业者都是勇者,但不是冷冰冰的。
  北京读者 刘岩
  
  网站需要互动性
  
  常常关注创业邦网站,也看到了很多做得比较好的专题,比如体育明星创业、教师创业等,策划意识比较强,也紧跟热点,但还是灌输性较强,互动性不够。我觉得可以多增加一些话题性的东西,跟创业相关的方方面面,很多的创业者都会比较感兴趣,也可以进行思想交锋,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收获,这样才能体现“帮”(我理解创业邦也有“帮”的使命)的特色。希望创业邦网站以后能成为创业者的意见平台。
  广东网友 千里马
  
  权威的声音
  
  从上期杂志的一些作者介绍里,发现原来很多外刊的专栏作家都是有很分量的人。这点做得很好,对我们创业者来说,能看到一个权威人士的观点,总是心里会更踏实一点。如果只是简单的写上一个名字,也不清楚究竟是谁,就算文章里有很好的观点,也实在不敢轻易接受。
  深圳读者 韦新平
  
  在低谷期反思
  
  最近身边一些在创业的朋友都面临巨大的压力。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太好,很多企业都或关或停,当然这有企业自身的一些因素,同样为小企业,有一些企业的创新意识比较强,所以仍然还有很大的活力。当然个中原因不只是这些,但是一些创业者短视、缺乏创新意识,这是不容回避的现象。《创业邦》杂志中有许多成功的创业故事,当然这些故事中都各有新亮点,同时希望杂志能围绕如何能做到基业长青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目前处在低谷,反思是必要的。
  福建创业者 林宗岱
其他文献
心态不仅会影响企业管理效果,更决定了其他人对你的支持力度。    创业者经常要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棘手状况,要用积极态度来面对问题,这对企业建设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创业初期阶段。乐观的心态能营造出让人感到可靠的氛围,把人才、创意和资源吸引到你身旁,奠定成功的基础。  想营造“乐天派”的形象,首先要意识到保持乐观态度是一种选择。生活中的人和事会影响你的感受,但究竟怎么想、怎么做,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你手里。
期刊
裁掉表现最差的员工,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既能敦促普通员工,也能鼓励优秀员工。    “普通”的意思就是不够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下不是好事,在经济衰退期更不是一个好选择。如果你能容忍员工的“普通”表现,那就是在严重损害公司利益。  为什么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默默接受这种平凡表现呢?或许因为提高标准绝非易事,纠正他人的行为又可能引发不快。假如你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做过,或许很难把握要从哪里开始或如何
期刊
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遭遇一种“无人之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规模不足以跻身大企业,同时又无法继续按照小公司的办法来经营。一旦企业进入这种“无人之境”,你的应对方法将会决定整个企业的成败。    企业度过起步阶段后,利润稳定,业务电话几乎被打爆。可赚钱的同时经营成本也越来越高,你却不知原因何在,于是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在你耳中从欢乐颂变成了追魂曲。  你大概是进入了“无人之境”。这是道格·泰特姆(
期刊
曾分别在两家公司里制作过两款成功网游作品的尚进,如今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公司。    2006年,尚进当时供职于搜狐,公司一次性奖励给他几十万元的激励股份,副总裁握着他的手说:“恭喜你得到了这份万里挑一的奖励,你是公司人才中的人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第二天尚进就辞职而去。“我已经厌倦给人打工了。”他说,“为什么不能是我挣了钱分给别人股份,由我握着别人的手说着同样的话呢?”  创业显然不是想象中那
期刊
这三位创业者在帮助他人实现梦想时。也将自己的梦想延续下去。  有许多事情使美国人出了名,但也许使美国人出名最主要的特质还是“我能行”的态度。再大的梦想都不算大,也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正如新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所说:“是的,我们行!”正是这种美国精神才使得企业家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也正是这种美国精神诠释了美国小企业为什么能够占到所有企业比重的99.7%。    但有时,
期刊
随着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日益冲击,信息获取渠道逐渐转移,大量传统媒体受到严峻挑战,如何在发行、广告等方面不断创新,成为众多报刊杂志关注的重点。以往仅仅用在其他领域的商业手段也被借用过来,其中公共场所展示赠阅成为最普遍、最廉价、但又最具有效到达率的推广方式,运作模式日趋成熟。  对于报刊杂志的展示赠阅,终端场所之所以欣然接受,是因为他们尚未意识到其中的价值回馈机制,以此获得免费的读物供顾客翻阅已经让他们
期刊
2008年12月8日下午,创业邦传媒主办的“创业邦2008年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成功举行,主办方在现场揭晓了“2008中国年度创业人物”、“2008中国年度最佳天使投资人”等系列奖项。年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危机契机”这一主题,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以下是部分精彩内容回顾:    清科集团董事长John Dean:经济低谷生存法则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创业型企业和创业者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现
期刊
机遇垂青于那些能够提供安全、环保的儿童产品的创业者。  因为广泛的绿色运动,环保的儿童产品行业才得以发展。当然其他行业和人口的因素也发挥了作用。由于铅含量超标,塑料奶瓶中发现了有毒物质,中国制造的玩具被召回。然而,在未来的45年里,美国将会迎来最大的生育高峰。综合上述情况,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教练及一站式环保教育网站Organic Green Mommy,com的创始人劳伦·戴维森(Lauren S
期刊
对你企业未来的信心已经动摇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专家将为你提供解决方案。  股票市场波动不定,还有很多类似前所未见的事情:公司巨头们纷纷倒闭,美国国防部的警报等级似乎从未低于橙色,等等。很多事情都能让人怕得要命。  恐惧与恐慌和愤怒一样,都是一种压力性情绪。它有助于我们评估当前的形势,支配我们做出相应的决策,短期内使我们安然无恙。感受到危险时,我们的大脑会做出对抗或逃跑的反应,这一生理反应体现在:对于
期刊
你不能停止周围的混乱,但可以控制它的力量  十年前,凯伦(Karen)创办了一家专门帮助零售商进行促销的咨询公司。在大多数人眼中,她似乎已拥有了她想要的一切:优秀的员工,有名的客户以及自己的办公场所。但是,凯伦清楚这只是她商业计划的第一步,她想通过将咨询服务扩展到其他行业的方式扩大公司的规模。  然而,客户、员工、家庭以及其他日常杂事纷至沓来,使她无暇专注于公司的发展。每当她试图使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