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卢氏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昭通卢氏家祠是民国时期著名爱国将领卢汉及其家族为祭祖所建,是云南民国时期的重要建筑之一.文章通过对卢氏家祠的田野调研,对卢氏家祠的建筑装修、雕刻、彩绘、油饰等方面作出详细的研究,分析并总结了卢氏家祠装饰艺术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希望为后续研究及地方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高校设计类课程思政改革现状,以红色文化元素这一思政元素为例,提出课程思政在高校设计类课程中改革路径。在挖掘红色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探析其融入到高校设计类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必要性,以“图像创意”课程为案例,阐述了红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设计类课程思政改革的具体举措,证明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完成课程德技双修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结构化”问题的提出,是就当下高校针对不适于卷面考试的专业实践性强的课程,如何展开“非卷面”考核全过程评价理念的推进与落实。尤其在“双高校”建设背景下,以期培养创造性人才,高校设计类专业“非卷面”考核评价机制的结构化,成为检验学生创新学习的重要方式与实践依据。“结构化”的概念,将过程性评价与目标性评价进行有机组合,共同依据“非卷面”考核模式的再设计,更好的发挥出课程育人优势,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音乐教学有利于培育农村中小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涵养农村中小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有利于塑造农村中小学生完美、健康的人格。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着音乐教师专业素质不强、音乐教学边缘化、音乐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美育功能的发挥。充分挖掘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功能,促进音乐教学与美育的融合发展,培养农村中小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促进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戏曲欣赏不仅要欣赏到婉转动人的唱腔,还要求戏曲内容能够准确地反映其真实的生活内容,从而达到与剧中人物情感上的共鸣。换句话说,观众追求的是戏曲作品的思想情感内容,而非仅仅是戏曲外在的表现形式。戏曲题材的选择要“合乎人情”,也就是说戏曲的题材就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真实,因此,对戏曲演员来说要具备有三重体验,即生活体验、角色体验和程式体验。
本文通过对纸质材料的特点及其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证了纸质材料在表达书籍外在质感和传达内在意义方面的重要性。从对书籍装帧设计的研究到对其最重要的应用元素——纸张的深入分析,书籍的质感主要是通过对纸张的使用来体现的,每一种纸张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材料传达不同的纸张内涵。对于设计师来说,纸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材料。作为一种默认的媒介,它已经被大家所认可。它已经被应用到各个方面,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为未来尚未实现的设计项目提供更多的实施解决方案。
特色小镇是现阶段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出当前时期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特征以及发展状况.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特色小镇,实地调研与相关研究都反映了特色小镇发展的优势与困境,文章以巢湖市烔炀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阅读方式,阐述了在“乡村振兴时代”浪潮中,传统村落在传承与弘扬地方文化之外如何建立特色,并将地方传统文化予以提升,旨在给一般型传统村落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文章选取河北太行山区井陉县大梁江的一处传统石窑民居和一处现代民居为研究对象进行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实地测量.通过对选取的四个测点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两项气候数据的实地测量和分析,并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公式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定量计算比较,针对这两种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空间热稳定性较好,但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相对湿度较高.文章再以定量定性分析对比为依据,为既有的传统石窑民居和现代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提升提出被动式改造建议.
建于1914年的博德恩医院木楼是兰州地区为数不多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典型中西文化交流的近代建筑.通过对其史料考证、空间营造和建筑形制的研究,阐释了博德恩医院的西方南丁格尔式功能布局和中国传统的山地园林式院落空间组合的营建方式,探讨了木楼的西式建构技术、建筑空间与中式木架结构糅合的建筑形制,揭示了20世纪初兰州作为西北内陆城市,其本土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有机融合.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动和进行,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因此,在今后高校音乐老师教学时,更应该逐渐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力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以具体课例探讨如何将读后续写应用于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先理解大意、明确续写要求再续写,并在续写时中适时回读原文。对比学生续作和原文发现,在续作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在时态、词汇短语层面再现原文语言特点,体现与原文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