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唯美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文学和文学理论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fani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美主义和民族主义即便不是我们传统文论的全部,也是其最核心、最坚硬的部分.二者的共通之处是形而上学的唯我论和本质论,即对于一种永恒不变的超验之物的信仰.在审美形式多元化、全球化以及技术化的语境中,这种本质主义的文学观遇到了极大挑战,坚持亘古不变的文学概念如今已不再可能,文论界亟须创造新的话语来表述这种新的语境变化.尽管“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这一命题的真理性一直存在,然而只是在此新语境中才清晰地显露出来.
其他文献
通过构建政策工具、政策要素和政策时间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46份随班就读相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发现政策颁布主体较为集中,部门间联动性有待提高;随班就读配套制度与支持保障体系有待完善;随班就读相关政策要素中政策工具的使用具有差异性;政策工具的使用与政策要素的配置随着政策演变而变动.未来,政府应加强部门间协同合作,推动随班就读相关政策高效落实;完善随班就读配套制度,健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灵活使用政策工具,实现政策工具组合最优化;均衡配置随班就读相关政策各要素,提升“家长工作”要素比例.
为适应国际融合教育发展要求、解决本国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日本于2007年正式启动了特别支援教育改革.十多年来,特别支援教育改革落实了多项重要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对日本特别支援教育改革的背景、理念、举措、成效与问题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以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际上近五年SSCI核心期刊收录的436篇特教教师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国际特教教师研究热点及内容主要聚焦于特教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教师教育效果;特教教师心理变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特教教师的合作、专业知识与对信息技术的态度.我国未来研究需要为特教教师培养培训及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持续关注特教教师心理健康,尤其需要加强消极心理作用机制和干预方法相关研究,并探证更多积极心理变量;开展普、特教师合作教学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和干预过程的本土化研究.
笔者亲历我国大陆超常儿童教育30余年的曲折发展,分析指出我国超常儿童教育存在缺乏法律保障、师资力量不足、基础研究起步晚且力量弱等问题.并提出正确认识超常儿童教育的目的 是开展超常儿童教育的基础.基于此,着重辨析了超常儿童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间的关系.强调开展超常儿童教育是为了尽到健康社会对下一代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并呼吁要为我国数量庞大的超常儿童开发一套适宜的课程体系并为其提供充足的师资保障.
为明确小学生同伴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适应的影响,探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机制及情绪弹性在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同伴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弹性及学业适应四个量表对921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学业适应;(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同伴关系与学业适应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情绪弹性在同伴关系与学业适应关系、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中均起到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情绪弹性是小学生同伴关系影响学业适应的情绪作用机制.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