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E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原则的分析,结合实际现场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加强;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safety management principles,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field work experience, proposed a few point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on-site construction.Key words: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projects; sit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要搞好现场的管理是不容易的,因为每项工程有它特殊的情况,对它们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养护管理不容忽视。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进度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从各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及相应措施,同心协力,团结协作,才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施工生产任务。
  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原则
  1.1 增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偶然性,不自觉地就可能发生了,因此,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主动先行,时时要有所警惕,以提高员工防范的自觉性。安全工作与项目管理同步, 宁可千日谨慎,不可一时大意。凡进入施工员工都应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杜绝违章指挥,反对违章作业,加大督查力度,对安全管理目标进行有效控制。
  1.2 要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制定有效防范措施
  针对性就是把施工现场能滋生事故的隐患,多发性部位经过加工整理抽象出来,有对策、有措施的进行防范。这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由于建筑现场是伤亡事故的多发性场所,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时,就要把施工安全方案的重点表达明确, 有的放矢,加以防范。在施工中,对高空作业、交叉施工、施工用电、机械吊装、洞口临边等空间部位要进行重点防护。对高空坠落、触电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多发性事故,要有预见性地进行专项治理。还要通过定期可不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不断完善施工技术方案, 有效地把安全生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3 严格按标准和操作规程科学组织施工
  按科学规律组织施工,遵守施工安全规程和标准,对施工现场组织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这是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关键。施
  工安全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现场施工要遵循科学规律,增强安全法规意识。在企业现行项目管理体制中。
  1.4 加强现场员工的安全教育
  项目经理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全体员工进行现场安全教育,把安全防范工作前移、深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这是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础。由于施工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施工现场员工进出的动态性和频繁性。坚持经常性的施工安全教育、班前教育、跟踪教育手段,普及安全知识,增强防范意识,敲响安全警钟。还要通过突击教育、强化教育。版画教育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安全管理工作渗透到每个区域、每个角落、每个岗位,提高全员对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1.5 “安全第一,預防为主”的方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能不断增强施工过程全方位、全员的防范意识。这是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企业各级管理工作者、项目经理、作业人员要认真学习关于“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指示,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施工安全对企业、项目、个人的重要性。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基础,现场标准化管理为重点,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的防范意识, 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安全生产。
  2 抓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2.1 抓好施工现场员工入场教育制度
  入场教育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关口”, 是保障现场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入场教育要做到“雷打不动”,循序渐进。对新工人要先教育,后上岗,使其了解施工特点,遵守操作规程,严肃劳动纪律。入场教育要分级进行,a.采取企业职能安全教育;b.采取项目经理安全教育;c.采取作业层安全教育的“三级教育”方式。
  2.2 抓好施工班前交底制度
  施工现场班前交底, 每天都要坚持进行,并把它作为项目经理部和作业层例行制度,检查安全首先要检查交底的落实情况, 建筑施工不同于其它行业,具有“深基、高空、负重、临边”等特点。因此,在进行交底时,一定要针对深基作业、高空作业、交叉作业。临边作业、用电作业、机械作业等,实行普遍交底和个别交底相结合,并做好交底记录,交底双方都应履行签字手续,分清责任,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牢牢扎根于现场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中。
  2.3 抓好施工现场培训制度
  安全培训是对施工现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再教育,是入场教育的继续。培训可采取“分阶段、有重点”的方式进行,企业和项目两个层次都应把内容纳入项目管理规划,聘请专家授课,采取不同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安全培训的目的和要求。未经培训的人员一律不得上岗,真正解决“安全意识淡漠、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等问题。在支持阶段性重点培训的同时,项目经理要在施工现场,加大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一种浓厚的“安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安全”的气氛,并以此活化安全培训的内容和实际效果。
  3 施工现场管理问题分析
  3.1 技术问题
  作为一个路桥工程项目,点多线长,施工工序往往较多,施工工艺也较为复杂,现场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员、机械设备,各类施工工种班组多且工作面交叉作业,管理难度大,这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3.1.1 施工工艺流程
  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桥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场地集中预制,在桥上进行体系转换,吊装时先采用临时支座按简支安装就位后,在连续墩上预置永久支座,现浇接头混凝土、张拉克服负弯矩的预应力束, 将体系转换为连续梁,最后浇筑铰接缝混凝土和桥面铺装
  层混凝土,完成桥梁施工。
  3.1.2 梁(板)预制与安装
  3.1.2.1 预制台座稳定性好, 顶面光滑,易于脱模。
  3.1.2.2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精品预制梁(板)需要的模板系统。同时,模板必须能根据预制梁(板)顶横坡、锚固齿板等需要具有可调整功能。
  3.1.2.3 从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配比、几何尺寸、一期预应力体系建立精度、养护等方面着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预制梁(板)预拱度符合设计要求。
  3.1.2.4 临时支座必须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建议采用沙筒等方便拆除结构形式,应注意事先设置的永久支座的安装精度和稳定性保持。
  3.1.3 墩顶湿接头浇筑
  3.1.3.1 混凝土需作专门配比,保证高强度、低收缩、高韧性的设计要求。
  3.1.3.2 对于简支结构连续梁桥,墩顶湿接头混凝土浇筑前,T梁(空心板)端面、T 梁端横隔板以及端横隔板靠墩侧面以外的T梁肋侧面应按要求做凿毛,或刷净水泥浆,或刷专用粘接剂等增加新老混凝土连接性能的处理。
  3.1.3.3 墩顶湿接头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设计无明确要求时,墩顶连续应在一天中温度最低且变化最小的时间段(一般为晚上1~6 时)内进行,同时保证在温度升高时,混凝土已有20% 以上的强度。如遇昼夜温差大于15℃时, 建议在墩顶湿接头内设置劲性骨架,以避免因温度升高过大而对混凝土凝结产生不利影响。
  3.1.3.4 墩顶湿接头混凝土应有专门的养护方案,确保此类间隙混凝土强度的成长。
  3.1.4 建立二次预应力体系
  3.1.4.1 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预制梁(板)中预应力管道、锚固齿板的几何精度。
  3.1.4.2 采用专门的塑料波纹管,确保预应力管道畅通。在二次预应力施工前,必须对预应力管道,特别是管口借助衬管等实施特别保护。
  3.1.4.3 二次预应力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张拉时间、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
  3.1.4.4 应有专门的管道压浆配方, 采用真空压浆。
  3.1.5 结构体系转换
  3.1.5.1 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及拆除方便的要求下,对临时支座、对于单支座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梁桥的构造、安装、拆除方案进行研究,提出实施方案。
  3.1.5.2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时间、顺序进行结构体系(支座)转换。
  3.1.6 结构性桥面铺装和非结构性桥面铺装垫层施工
  3.1.6.1 应注意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梁顶剪力钢筋的预埋,特别是T梁翼板现浇带上的预埋。
  3.1.6.2 通过预制梁(板)的试制,有必要适当调整剪力钢筋的伸出长度,以适应剪力钢筋与钢筋网之间的连接,尽量避免剪力钢筋的失效。
  3.1.6.3 结构性桥面铺装和非结构性桥面铺装垫层混凝土浇筑后的基岩效应明显,容易出现收缩裂缝,应在规定的时间(或预制梁(板)龄期)内进行施工。同时,应对裸梁(板)顶面应按要求做凿毛,或刷净水泥浆,或刷专用粘接剂等增加新老混凝土连接性能的处理。
  3.1.6.4 采用专门的大面薄型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3.2 材料问题
  对于路桥施工而言,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的一面,就是其所需的材料種类较多,且需要量大,如水泥、钢筋、钢绞线、锚夹具、外加剂及各类预制品等,并且经常有许多新材料、新规范应用的问题,同时路桥工程的材料供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3 机械设备问题
  对于路桥施工,所需机械设备繁多,如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等土方施工机械,弯铁机、切割机、电焊机、搅拌站、振动棒、张拉设备等钢筋及混凝土施工设备,钻机、打桩机、吊机、架桥机、挂篮等桥梁施工机械,机械设备的管理一直是重点工作。采用何种措施保证设备的良好使用状态,并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是现场管理的一门学问。
  3.4 施工问题
  一个路桥工程项目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执行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随时注意对质量的监控,对进度的调整。
  3.4.1 进度方面,原则上按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作为一个路桥工程项目而言,不论是路基、桥梁、涵洞等构筑物,均为露天作业,且点多线长,受天气因素影响极大,同时各种不可遇见因素极多,如材料供应,设计变更、政策处理等,均会对现场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对于这种千变万化的情况,绝对不能模式化,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合理安排。
  3.4.2 质量方面。由于路桥工程中施工工序隐蔽项目多,如路基、钢筋混凝土、桥涵基础等,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最主要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来完成每一道工序,严禁偷工减料,同时必须贯彻执行“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严把质量关,只有通过验收后方可进人下一道工序,通过层层检查,严把质量关,从而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庭卫.现场施工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J].山西建筑,2009-07-10.
  [2]张志英.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9-04-10.
其他文献
在今日社会到处举办显性与隐性商业展览的情境里,纯学术的展览似乎显得奢侈,且只有在艺术院校的暖棚里方得到万般呵护。章文浩、蓝剑、束新水、徐钢、刘小波、陈建华、徐飞(
本文针对建筑单体的安全疏散特点,提出了在建筑单体安全疏散设计时的一些方法。
随着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面对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施工企业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实在必行,在实际成本管理工作中,会呈现各种矛盾和问题,成本管理的方法是否恰当已
The nanostructured 4–8 mol% Gd_2O_3-4.5 mol% Y_2O_3-ZrO_2(4–8 mol% Gd YSZ) coatings were developed by the atmospheric plasma spraying technique. The microstru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ewly developed Al–35Zn cast alloys with Ti B re?ner addition were evaluat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 optical m
摘要: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公路交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以及我国公路发展速度快且大规模建设时间相对集中,国家财力投入不足与公路公益性要求产生矛盾。如何理顺公路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促进公路交通建设大发展,本文就此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公路;投融资;问题;对策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必然产物。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
本文对工程中常见的平板式筏板基础进行了数值优化仿真分析,借助并行有限元计算,得到了筏板沉降、配筋、板信息图等,其计算结构均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工程结构
摘要:从人员因素、材料因素、设备和工艺因素、方法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出发,通过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建立质量目标承包责任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目标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编制等途径进行施工质量有效控制。本文阐述了建筑施工的特点,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from the personnel f
摘要:在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收缩裂纹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收缩裂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方法,包括材料和配合比的控制和施工工艺的控制,以期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收缩裂纹;控制  Abstract: in the bridg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big volume shrinkag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